nba球迷感动瞬间视频:凉州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9 09:45:13
凉州在哪
确切地址在哪呀,史书上有,小说中有,哪都有,就我脑子里米有
郁闷!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要研究中国文化,你不可能绕过凉州。比如:佛教传入中原时,凉州是最关键的一站,佛光西来,自此扩散,才有后来的格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在凉州住过十多年,他对中国汉文化的了解,就是在凉州完成的。至今,他那个著名的焚不烂的舌头还埋在凉州,接受着历代过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国的建筑,那就更绕不开凉州了,北京西安等旧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头,就是凉州。……总之,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其发祥地就在凉州。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里,有许多相应的证据。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最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就留下了许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杨门女将,征西夏时,到古浪峡,走投无路,跳崖自尽,留下了“十二寡妇滴泪崖”的传说。西路军也在古浪峡跟马家军打过一战,死伤惨重。上次,我带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吴金海和黄韬去我家,路过古浪峡时,他们不由得惊叹:难怪西路军受挫,这儿,只要架挺机枪,就很难过去。的确,那是条狭长的走廊,峭壁千仞,势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窜。整个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重镇和经济交流的都会,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重镇,在唐代,就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说。
  凉州历史悠久,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攻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先。战国后,凉州为月氏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袭击匈奴,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哭声动天:“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无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归属中央版图。
  凉州人爱好和平。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没爆发过一次农民起义。仅有的一次所谓“暴动”,是清末的抗清义士齐飞卿发动的。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已到极点,据凉州小调的唱词称:“娃娃要的爬爬钱,老汉要的拐棍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当时,据说与孙中山先生有联系的齐飞卿等人,便以哥老会为基础,鸡毛传贴,发动百姓,反抗官府。这次行动,被志书上称为“暴动”,但老百姓却叫“打巡警”。这一称谓,很有意思。前者融入了民族大义,后者仅是泄愤而己。凉州百姓可不管朝廷叫“清”,还是叫“明”。他们只管对方是否欺负了自己。有个凉州小曲儿,专唱这事:数千百姓,涌上街头,把巡警楼砸了个稀烂,群情激愤,气焰嚣天,但官兵一到,便作鸟兽散了。齐飞卿外逃,后来又潜回凉州,再次举事,却被堂兄弟告密,叫官府逮去,砍了脑袋。这便是凉州历史上最有阳刚气的一次行动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既无波及四方之势,亦乏其应有的坚韧顽强。这不是偶然现象,了解此理者,便了解凉州。
  相对于战乱频繁的中国历史,凉州实在是个安定的角落。便是在元初,成吉思汗的铁骑如热汤泼雪一样,把世界上许多名城夷为平地、生灵们的血泪黄河般流淌时,凉州仍是个安定的港湾。同属河西走廊的酒泉,就被蒙古兵屠城,血如河海,头似滚沙,据说死了四十万人。那个叫西夏的王朝,更是被蒙古人的大笔,从历史上涂抹得一干二净,连文书也成了稀罕物品。可是,当时做为西夏陪都的凉州却神奇地活了下来,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盟——由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参加的“凉州会盟”。此前,西藏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此后,它正式归属中国版图。萨迦班智达圆寂后,就埋在凉州的白塔寺里。那灵塔,遂成西藏归属祖国的重要物证了。
  在和平的港湾里打着酣美呼噜的凉州成了中原士人的避难所。每遇战乱,他们便来凉州避难,像胡三省在《通鉴》注示称 :“永嘉之乱,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张氏(轨)礼而用之,子孙相继,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荟萃于凉州的士人们,留下了一笔可观的文化财富。“其文化上续汉魏两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继后,继绝扶衰”(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这笔文化财富的归宿有二:一是显文化,除成为敦煌学主要来源的那部分外,还有许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下来的古籍,其完整,其原始,其价值,不在敦煌出土的之下,有的完整程度,似乎超过了出土古籍。出土古籍中有的,这儿大多有相应抄本,而许多东西,却是凉州独有,如贤孝、宝卷等;二是隐文化,如民俗风情、民众心态、人们的群体性格等。时下,最应该研究的,正是后者。
  熟悉凉州的外籍人都说凉州很“怪”,是难以捉摸的“怪”。——当然,本地人是见怪不怪的,千年了,也没人诧异过这“怪”。倒是觉出了“怪”味的外地人不久便被这“怪”腌透了,进而也情不自禁地繁衍出“怪”味,染上地道的凉州气了。
  汉唐以来,许多外来民族就这样被同化了。他们可以异常强悍地挥动金戈,驱驰铁马,纵横中原大地;但一入凉州,便无声无息地消融于凉州文化的大池塘里,连个水珠儿也没有溅起。
  他们都成为地道的凉州人。
  也许,他们也曾觉出过凉州的“怪”,但甚至来不及叹息,自身便成为“怪”味的来源。
  这是一个既异常封闭又能大度包容的怪圈,其丰富和独特举世罕见。一日本汉学家故称:欲了解敦煌学,不了解凉州不成;欲了解丝绸之路,不了解凉州不成;欲了解中国,不了解凉州不成。
  相对的安定,导致了人文荟萃,而荟集的佛道文化,又成为安定的一个文化基因。久之,凉州遂形成一个文化怪圈。这个怪圈文化既有封闭性,又有包容性。其封闭性使其地域文化完全异于别处,即使佛道两教也打上了鲜明的凉州烙印;其包容性又促使了民族的大融合。秦汉以来,这块土地上先后有戎、翟、大胝、乌孙、羌、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满、回等民族,但久而久之,连一些本来独立性很强的民族也被同化了。
  在这个文化圈中,既能孕育天才的唐钟汉简铜奔马,亦不乏巫婆神汉师公子,高雅的西凉乐舞,通俗的贤孝宝卷,阳刚的攻鼓子,阴柔的民间小调,皆能各得其位,各具其妙。
  由于凉州文化之丰富且封闭,不少学者对凉州知之甚少,即使对西域十分熟悉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在写到凉州时也只能一笔带过。他可以写敦煌,写楼兰,写长安,但他写不了凉州。因为进不了凉州文化圈子,即使是天才的构想,也显得十分虚假。
  千百年来,主流文化的车轮可以在中原大地甚至边陲异域巨雷般滚动,但凉州文化怪圈却一次次将它拒于门外。面对外来文化的一浪浪冲击,怪圈坦然笑道:“你不可改变我。”有时,这个怪圈也会慷慨地敞开大门,但其目的不在于吸收,而在于同化。它可以开门揖“盗”,诱敌深入,而后同化你。
  吸收与同化的区别在于前者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同化则是“腌”,像凉州人腌菜一样,把白菜、萝卜、芹菜等混在一起,撒上调料,直腌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一团和气。其时,优点与劣势并存,糟粕和精华共在,诸味相串,叫你很难用好坏来衡量。
  在这个怪圈中,一切都被异化了,连“以戒为师”的佛教,也难幸免。你见过汉地有饮酒茹肉娶妻生子却被命之为“和尚”的吗?凉州有。在凉州洪祥乡,就有这种祖传的行业,可娶妻生子,可茹肉饮酒,平时是俗人,发丧成和尚,诵佛经,行佛事,并没人觉得大逆不道,老百姓只要认你,你就有生存的价值,就能以“和尚”命之。这虽是个别现象,其象征意义却很重大。
  在凉州,你几乎找不到纯粹“拿来主义”的圈外理论。这儿决不可能如南方诸地忽尔这个主义流行,忽尔那个主义吃香,张口闭口,多夹生的外来名词。
  翻开历史,每次时代浪潮在中国大地拍响时,带给凉州的,也许仅仅是涟漪。怪圈外山洪勃发,怪圈内死水微澜。时代的呼唤总很遥远,唤不醒沉睡的凉州人。偶有清醒者,也想震聋发聩地吼几声,但也许连个回音也听不到的。不久,他定然也会在连天呵欠的感染下昏昏欲睡了。我的长篇小说《大漠祭》写的就是这种生存状态。凉州是块奇异的文化活化石,很有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可以说,明清之后,凉州人的群体性格便成为历史进程的凝滞点。这一点,可以用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贤孝、宝卷、民间小调来证明。他们可能是绞去辫子的清朝人,甚至可在任何朝代发现他们的影子,独唯不能安在他们头上的,是“现代人”这个词。

凉州区古称“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饶之地。全区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辖19镇28乡,6个接到办事处,人口100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改革开放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欧亚大陆桥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632米,地形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走廊平原,东北部为沙漠。属冷温带干旱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温差大,无霜期为150天,宜于粮油作物的生长。全区耕地面积146万亩,绝大部分是水浇地。农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高梁、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等,还有西瓜、白兰瓜、苹果、蔬菜、大麻、纤维亚麻、葵花籽、烟叶、发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多,品质优,久负盛名,远销省内外,部分产品还销往东南亚和独联体,尤其是无壳瓜子成为世界所仅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并饲养牛、马。驴、骡、骆驼。以农副土特畜产品为原料的脱水蔬菜、玉米淀粉、皮毛制品、亚麻制品、沙棘饮料等系列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增值前景看好。
凉州区物产资源丰富,有水源林和天然草场。煤炭、铝土岩(氧化钪)、萤石、花岗岩等产品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黄河蜜瓜、大板瓜子、无壳瓜子享誉全国,大麻、大蒜、辣椒、西瓜久负盛名。畜禽产品也十分丰富,出产鹿茸、麝香以及羌活、大黄、甘草、麻黄等多种药材。区内有四条内陆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年径流量10亿立方米,灌溉着本区绿洲的百万亩良田。区东部和北部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可以提灌。
经过多年发展,在凉州大地上,农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四大支柱产业;在工业上形成了以皇台集团、武酒集团、荣华集团、陇海陶瓷、爱雅纺织、益民食品、金蛙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酒类酿造、玉米淀粉、亚麻纺织、农机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5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5100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区)级第五位。“甘肃凉州皇台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荣华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已经上市。凉州皇台酒、西凉啤酒、莫高干红酒、云晓牌凉州熏醋、荣华味精等陇货精品享誉中外。
区内有工业企业200多家,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酿造、淀粉、纺织、建材、化工、机械、食品、造纸、印刷、制革、粮油、饲料加工等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淀粉、原煤、水泥、地毯、化肥、皮革、机制纸、亚麻纱、花岗石板材等2000多种。白酒、啤酒、葡萄酒、熏醋、味精等产品荣获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8亿元。
全区有中小型水库9座,建成高标准干支斗农渠道1200多条,总长8700多公里,并形成了渠路林配套。新架设和改造农电线路近5000多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1万千瓦。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和比较雄厚的农机力量,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扩经增畜兴果,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200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2.7亿元。粮食产量达到51.5万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七个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其中东西合作示范区(即武威工业区)是国家批准的开发区,位于兰新铁路、312国道的繁华地段,小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位置适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投资者创业的理想场所。近三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以每年60%的递增速度发展,2002年总产值达到80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拓宽,凉州区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商业网点达300多个,专业、综合贸易市场达到50多个。个体工商户达到266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65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城乡联系,纵横结合的流通网络,成为甘肃河西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亿元,由于生产发展,流通扩大,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2002年达到32545万元。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截至2002年底,已经建成楼房1300多幢,特别是加快了上下水、道路、住房建设速度。市区内道路全部硬化,并做到了供热、上水、下水、供电成龙配套。海藏公园、雷台公园、西郊公园、沙漠公园、全国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都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交通邮电发展迅速,兰新、干武铁路及312国道贯穿全境,兰新铁路复线、兰新电气化铁路及干武铁路,都从河西最大的编组站武南车站向西向东向北延伸。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扩大开放和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邮电通讯基础较好,通往全国各地的光缆通信、24000门程控电话已并入国际自动交换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各类省、市、区级科研院所近2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十余所,有中小学校600多个,有卫生医疗机构近200个,医疗技术比较全面。电视广播覆盖全区境内,能够收看收听多套节目;区内有设施较好的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
凉州区的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地上有文庙、古钟楼、罗什寺塔、海藏寺等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区内馆藏文物5万多件,西夏碑、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都是举世闻名的珍贵国宝。著名的还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元朝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会盟的白塔寺遗址;还有城南的唐弘化公主及其慕容氏墓葬群;城东的曾家堡寺庙、万里长城古堡遗址;城北的雷台汉墓、尹夫人台、松涛寺;城西的祖师宫、石佛崖石窟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古迹。有旅行社五家,涉外宾馆五家。
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为了把凉州区建设成河西地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全省较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和文化旅游大户,按照“突出工业、提高农业。搞活第三产业,用工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用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抓好以工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支柱,非公有制经济为新的增长点和扶贫奔小康五件大事。特别是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方式,更优质的服务,借助歪理扩大开放,把凉州建设成为大西北的投资宝地和重要的开放城市.
凉州,是一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热土。凉州人是淳朴的,也是开放的。凉州人将用智慧、汗水和其特有的进去精神,用自己的灵感和实践来编制美好的明天。凉州,是创业者大展宏图的舞台。新凉州展开热情的双臂,竭诚欢迎海内外宾朋、有识之士到凉州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现在甘肃那块

甘肃,宁夏那块

兰州吧或者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