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tf6金手指:世界宝鼎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1 02:25:07

你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吧,我们正要学这篇课文呢~~~我来帮你吧!
  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西周奇宝 大克鼎

大克鼎 是西周晚期的饪食器,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 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

如果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严厚重,给人以威严与权力的联想,那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大克鼎原藏于清朝工部尚书、军机大臣、著名大收藏家潘祖荫的苏州宅第。这里曾珍藏着海内青铜器三宝中的大盂鼎、大克鼎二宝,并发生过一幕藏宝、护宝和献宝的令人怦然心动的历史实剧。潘祖荫酷爱文物,尤精于青铜器的收藏。潘家视此二宝为生命,面对各种威胁利诱,百般护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51年,潘家主动将珍藏60多年、为防患日寇而深藏于潘宅大院第二进堂屋地下的两件国宝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与会的各国贵宾、部长夫人来到有“中国文物半壁江山”之美誉的上海博物馆,客人们参观了这里的青铜馆和瓷器馆。安静的展馆内,不时发出惊叹声。在名闻天下的国宝“大克鼎”展柜前,贴近玻璃外罩,大家仔细地观看大鼎表面的铭文,询问起它的历史。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而由衷惊叹、心悦诚服。

传说黄帝时代,由于发明了冶金术,人们学会了冶铜铸器。当然,此时的铜器实际上还只是青铜器。《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经学者考证,首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而黄帝铸鼎荆山下的铸鼎处,是在灵宝市阳平镇附近的铸鼎原。尽管黄帝所铸的铜鼎,迄今未发现,但是,由于相当于黄帝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已发现青铜器残片,铸铜鼎在同一时期技术上完全是有可能的,据说黄帝所铸的三个铜鼎象征“天、地、人”,在铜鼎上铸有象征天、地、人的三种不同文饰。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成了烹煮牲牢以祭祀神灵的祭器。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便想通过祭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以达到逢凶化吉的目的。这样,铜鼎就具有了神圣的意义。先民们虔诚地认为通过铜鼎烹肉祭祀神灵,可以使人作通天地神灵的主体,即人可通神,神可佑人,使天地融为一体。除此之外,鼎在上古贵族社会生活中还是特权的标志,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使用铜鼎等宝器进行祭祀的祭祀权,日常生活使用鼎也是一样,所谓”钟鸣鼎食”一词便是对这种现实生活的一种概括和反映。同时,在奴隶主贵族阶级中,还有着不同的特权等级,其中铜鼎的使用便是其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胃”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等用鼎数的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已在周代墓葬考古中已得到证实。在那时,青铜鼎显然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见这一时期,鼎主要是作为祭器和礼器。鼎的使用和使用的数量则是奴隶主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