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最重要的指标:独头大蒜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21:16:05
RT
记得好象可以手工种植独头大蒜的。
一楼的答案我搜到过的:http://www.agri.ac.cn/agri_net/12/12-2/12-2-20/sc2001.11.19.htm
但是不是我要的答案。我记得小时候插大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一下,长出的打算就是独头大蒜。

大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之一,也是市场上一年四季都颇受欢迎的蔬菜。但由于种植技术欠佳,出现了独头蒜,影响蒜的商品性,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搞清楚独头蒜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很有必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分析,认为独头蒜的产生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头蒜产生原因

  1.种蒜选用不当 栽种大蒜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区内种植的大蒜品种,种蒜应具备蒜头大,蒜瓣肥,并每瓣蒜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蒜。若选用蒜头小、蒜瓣瘦的种蒜,播种后幼苗生长弱,吸肥能力差,严重影响鳞盘分体,易形成独头蒜。据1999年调查,春播小瓣蒜种的独头率为50%~60%,而大瓣蒜种独头率仅为5%~8%。

  2.土壤瘠薄 土壤瘠薄或连茬种过大蒜的地,受土质和肥料不足的影响,致使幼苗弱、鳞盘发育差不能分瓣而成独头蒜。据调查,春蒜667m2施底肥鸡粪1000kg,返青抽薹后施尿素10kg,独头率仅为5%~10%,不施肥的独头率达50%~60%。

  3.播期不当 蒜瓣是由鳞盘上叶腋的侧芽发育形成,同时受温度、光照、养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播期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蒜的生长发育。如春天栽种以不出九前为好,过晚就会造成独头蒜率高。实践表明,春蒜在春分节前5~7天种植独头率为10%~15%,而春分节后5~7天种植,独头率达20%~30%。

  4.密度过大 农民栽种蒜总想密植,节省点土地,或认为加大密度能高产,但密度大破坏了个体应占的面积,出现了单位面积上蒜株争夺养分的现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间的限制而形成独头蒜。667m2种3.5~4万株,独头率为30%~40%,而种植2.5~3万株,独头率仅为8%~10%。

  5.管理不佳 大蒜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养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过程中常因肥水、病虫、草害造成个体生长不良出现鳞盘不易分芽或个体不能通过膨大形成独头。

  二、独头蒜的防治

  1.选用优质蒜做种 农谚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所以栽种大蒜时应首先确定生产的目的,如栽种以生产蒜头为主要目的就应选蒜头大,分瓣明显,蒜瓣肥的白皮蒜作种。如为生产蒜薹就应选用蒜头好,瓣肥的紫皮蒜作种,因而种蒜不得乱用种。

  2.培肥地力 栽种大蒜不宜选用重茬地,蒜地需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667m2应施1500~2000kg农家肥作底肥,增施磷肥30~50kg、钾肥15~20kg。

  3.严格播期 适宜大蒜鳞茎膨大的温度为20~25℃,高于26℃大蒜进入休眠,日照时数低于13h新叶虽可继续分化,但不能形成鳞盘上的侧芽,所以大蒜栽种时必须因地、因种严格播期。生产中农民常说:“中秋不在家,端午不在地”,春蒜种植的说法“春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明确指出了秋种蒜应在秋分节到寒露播种,春种蒜应在土壤5cm深处开始化冻,不出九即大约在3月中旬以前播种。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利于大蒜的整体及个体生长。一般白皮蒜密度安排为行株距16cm×10cm,总产量高出对照25%以上,蒜头大、蒜瓣肥。而红皮蒜安排行株距为10cm×8cm。

  5.加强管理 大蒜整个生长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鳞芽分化期、鳞芽膨大期、休眠期。每个生长期都应环环抓紧,但鳞芽膨大期是管理的重点,需加强肥水供应,667m2追尿素10~15kg,每3~5天浇一水,保持地表不干,此期还可叶面喷洒600倍磷酸二氢钾增补磷钾肥。秋播蒜还需做好入秋后的管理,冬前覆盖柴草等物,春暖及时揭开覆盖物,浇好返青水。进入3月中旬应加强中耕,以利保墒提高地温,同时喷洒1000倍乐果防治地蛆。

1.种蒜选用不当 栽种大蒜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区内种植的大蒜品种,种蒜应具备蒜头大,蒜瓣肥,并每瓣蒜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蒜。若选用蒜头小、蒜瓣瘦的种蒜,播种后幼苗生长弱,吸肥能力差,严重影响鳞盘分体,易形成独头蒜。据1999年调查,春播小瓣蒜种的独头率为50%~60%,而大瓣蒜种独头率仅为5%~8%。

2.土壤瘠薄 土壤瘠薄或连茬种过大蒜的地,受土质和肥料不足的影响,致使幼苗弱、鳞盘发育差不能分瓣而成独头蒜。据调查,春蒜667m2施底肥鸡粪1000kg,返青抽薹后施尿素10kg,独头率仅为5%~10%,不施肥的独头率达50%~60%。

3.播期不当 蒜瓣是由鳞盘上叶腋的侧芽发育形成,同时受温度、光照、养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播期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蒜的生长发育。如春天栽种以不出九前为好,过晚就会造成独头蒜率高。实践表明,春蒜在春分节前5~7天种植独头率为10%~15%,而春分节后5~7天种植,独头率达20%~30%。

4.密度过大 农民栽种蒜总想密植,节省点土地,或认为加大密度能高产,但密度大破坏了个体应占的面积,出现了单位面积上蒜株争夺养分的现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间的限制而形成独头蒜。667m2种3.5~4万株,独头率为30%~40%,而种植2.5~3万株,独头率仅为8%~10%。

5.管理不佳 大蒜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养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过程中常因肥水、病虫、草害造成个体生长不良出现鳞盘不易分芽或个体不能通过膨大形成独头。

我的回答:因越冬时气温低或保温不当(兼讨论二楼观点)
我处是大蒜产区(山东),一般是每年9-10月份种植,第二年5月20日-30日收获。大蒜越冬须采取保暖措施,20年前一般用柴草保暖,即在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便用各种方式把柴草运到地里洒在蒜苗上,因蒜苗已长到一定高度,盖草过程中会损伤很多蒜苗,第二年开春后,气温升到一定程度,又要把柴草搂成堆,在一点点运出去,又会损伤蒜苗,但这种保温越冬方式并不理想,仅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那时产生的独头蒜特别多,亩产量也低,蒜薹200-300斤/亩,蒜头1500-2000斤/亩。
可后来从日本引进了农用地膜,引发了一场“白色革命“。使用地膜保温,工作量小,种完蒜后,即把地膜盖上,也就开始保温增温,直至收获,全程起作用,且极其节水,且不再损伤蒜苗,使独头蒜绝迹,亩产量增加一倍,蒜薹达到500-1000斤/亩,蒜头3000斤/亩,收获期提前一周。
综上所述,独头产生,与越冬时气温有极大关系,我处(聊城市)与我省金乡,苍山,平度,广饶,河南,安徽,河北等各省大蒜产区,因现在全部采用了地膜越冬,已不见了独头蒜,而青海乐都的大蒜一亩地中要有一半是独头,因他气温严寒,云南大理的大蒜大部分是独头,因他越冬根本不采取措施。
下面讨论一下上面朋友的答案
1,其认为与蒜种大小有关,——我个人认为无关,我地近几年因蒜种特贵,有的农户将小蒜种挑出单独种植,未见独头蒜产生。
2,其认为与品种有关,——我认为不全面,品种选择当然以适宜本地为主,但不适宜的不一定就出现独头。我省现种植品种有,杂交蒜,苍山糙蒜,苍山苯蒜,南京红(紫皮蒜,早苔蒜),射阳蒜,均是各地经常引种的品种,未见有独头产生。
3,其认为与地力有关系,——我认为不全面,地力高低与产量有关。
4,播期问题,——播期因品种,产地不同而异,并不是产生独头的原因。山东各品种均是9-10月份播种,个别农户播种很晚,对产量有影响,偶见有引发二次生长的(内层型或外层性),未见独头发生。东北的狗牙蒜(东北白蒜)均是春天种植,也未见独头产生。
5,密度问题,——与独头无关,水肥条件极好的地块应合理稀植,水肥条件一般的应合理密植。
6,大蒜的种植技术,应该是另一范畴的问题了。

我记得好像是要把蒜衣脱去(是脱完还是留一层就记不的了)再种植就可以产出独头蒜。

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不过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是人吃的东西。

蒜苗又瘦又小就容易长成独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