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卵泡一定是多囊吗:宋濂的资料可以告诉我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09:32:43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请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时追谥文宪。宋濂推崇宗经。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在现在四川),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请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时追谥文宪。宋濂推崇宗经。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