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笔记本玩wow:章士钊和章太炎不是一个人吧?把他们两个简单介绍以下,谢谢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5:19:03

不是同一个人。

  1、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2、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学家、国学大师、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不是。
  民国初年,海内盛传两章的学术,他们就是章士钊与章太炎。
  章太炎称国学大师,衰世凯还推他为文圣人。对文字训访之学,尤有独到的见解。
  章士钊名行严,号孤桐,长沙人。曾留学海外,研逻辑学,并率先将此学传人我国。使国人始知所谓思想方法、演绎、归纳及形式论理与逻辑论理之分别。对词章亦曾精研,偶有所作,不同凡响。
  士钊对太炎由于气类相通,以兄礼待之。有《元日赋呈伯兄太炎先生》云:“堂堂伯子素王才,抑塞何妨所地哀。谋国先知到周召,论文余事薄欧梅。世甘声作高呼应,召亦名从弟畜来。浙水东西南岳北,人天尔我两悠哉。”太炎和之云:“十年誓墓不登朝,为爱湖湘气类饶。改步渐知陈纪老,量才终觉陆云超。长沙松菌无消息,樊口编鱼乍寂寥。料是赢洲春色早,霸人楼上更招招。”从诗中可看出,两人交情确非一般。借景抒情,各诉心声,用事之切,格调之高,堪称佳构。
  行严佳作甚多,兹再录二首。《次韵翘云九日见调之作》:“词坛托契盛依阿,独共丘迟夺锦案。(自注:“锦察不是寻常锦,兼向丘迟夺得来。司空图句)。持酒蟹空磋对菊,(自注:“此地菊盛却无蟹,与上海相反”。)和诗羊在枉寻何。雅才半付虫沙去,恨事常嫌八九多。岸柳园桃等闲咏,不须椅撅到裁娥。”(自注:“柳桃,退之妄名”。)此时翘云在上海,行严在北京,乃用李苏堂九日韵者,语颇风趣。
  《用九日韵和伯鹰》:“入海逃名不厌深,却忧尘外损秋心。人高比似龙山峻,年少参成洛社吟。灯影恋诗如旧识,隙风翻札得重寻。与君交涉天排遣,更待伊谁撰意林。”信手拈来,使笔如舌,诗有别才,于行严诸作中可见。

  白吉庵著《章士钊传》,近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这是吉庵退休之后继《胡适传》、《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后所写的第三本人物传记。写作历时四载,而准备工作包括对章氏生前友人、同事、部属及亲人的访谈费时更多。

  蒙吉庵好意,我得以在本书付梓之前拜读书稿,受益良多,且深感传主复杂多变,为之作传实非易事。

  章士钊,字行严。1881年生于湖南长沙,1973年病逝于香港旅次,享年92岁。一生跨越19——20世纪,涉足政、学两界。22岁以《苏报》案,为世人瞩目。继而与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日日报》。编译《大革命家孙逸仙》。与黄兴等创建华兴会。1905年流亡日本,与闻同盟会的筹建,但坚不入盟,后来亦未入其他政党。武昌起义后,应孙中山邀由英伦回国主持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因视同盟会不合西方政党标准,主张“毁(旧)党造(新)党说”,以施行政党内阁制,遭同盟会员反对,被斥为“保皇党”。章愤而辞职,应袁世凯之邀北上。袁赠巨宅,委以北京大学校长,未就。及宋教仁被刺,章逃离北京。奉孙中山命,联岑春煊反袁,任讨袁军秘书长。事败亡命日本,创办《甲寅》,倡言革新,反对专制,但反对暴力激进手段。批评革命党有“好同恶异”之弊,力主调和精神。胡适称章为继梁启超之后,1905——1915年间政论文章的代表作家。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黄兴另组欧事研究会,章附从黄兴。袁世凯称帝,西南方面发动反袁战争,章出任军务院秘书长。1917年,章应陈独秀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章并荐李大钊、杨昌济到北大任教,以所兼北大图书馆长职荐李大钊继任。在1934年前,章先后担任北京明德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上海法政学院院长。岑春煊等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操纵南方护法军政府,岑任总裁,章出任秘书长。44岁,章投入北洋军阀集团,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执政”称号,亦为章之建言。下令禁止北京学生反帝活动,压制北京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时,章任段政府秘书长。后被国民军驱逐下台,鲁迅著文痛骂段、章为“落水狗”,由是恶名远播。

  章士钊曾三次游学欧洲,研习西方哲学、政治学、法学,对康德、柏格森、马克思、弗洛伊德诸家学说均有论文和译介文字,对逻辑学尤有深厚造诣。章先主政党内阁制,不灵;继主联邦制,又不灵;遂向后转,主张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思想上鼓吹“新旧循环论”,政治上提倡“农业立国论”,成为后起乡治派的理论奠基者。49岁,章应张学良之聘,任东北大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后到上海,被杜月笙待为上宾。杜聘其为法律顾问,执律师业。1933年,南京政府审判陈独秀,章出庭为陈辩护。上海伪维新政府成立,拉章入伙遭拒。国民党邀章到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议长蒋介石接见,称赞其逻辑学,嘱其到中央训练团和中央警校授课。1943年,章著《逻辑指要》出版。陈独秀逝世前后,章多有诗文书信对陈表示怀念之情。章与国民党军政要员交往频繁,备受尊重。抗战胜利后,章先后出庭为汉奸梁鸿志、周佛海辩护。蒋介石、杜月笙六十寿辰,章均写寿序祝贺。章60岁生日,亦得蒋、杜等各方政要祝贺。戴笠坠机身亡,章挽联有云“谤满天下,誉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将来自有是非”,适足以自况。

  章士钊与共产党人交往也很密切。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持杨昌济手书拜见章,求予资助。章当即以二万元巨款相赠,毛以一部资助赴法学生,一部用于湖南革命活动。1961年,国穷民困之际,毛用稿费以“还钱还利”为名,每年正月初二送二千元给章以解其困,送满十年。1922年,周恩来等在欧洲创建共青团,托章将一部印刷机由法国运至德国,章照办无误。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章四处奔走营救。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征询章对形势看法,章在手心写一“走”字,耳语“三十六计,走为上”,劝毛速离险境。1949年,李宗仁主持南京政府,两次派章士钊北上与中共和谈。和谈破裂,章留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策动程潜、陈明仁在湖南起义;又策动杜月笙来归,未成。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长。1955、1958、1960年,三次奉命赴香港,与台湾方面连络,会商两岸统一问题。1957年中共整风,章发言中有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被责令检讨,经毛泽东干预始得解脱。1963年,毛七十寿辰,设家宴邀章士钊、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四老到中南海,并各携子女一人到席。1965年,《兰亭集序》真伪之辩,高二适驳郭沫若文章发表受阻,章向毛推荐高文,得以通过。“文革”初期,章遭批斗抄家,章函告毛,毛要周恩来接章到三○一医院予以保护。章对刘少奇命运十分关注,致函毛、刘调解,要刘效廉颇蔺相如故事向毛负荆请罪,以求团结共事,卒被残酷现实打破。从此专心整理《柳文指要》,在毛支持下于1971年出版,为“文革”中少有的特例。1973年,章自请第四次赴港,欲与台湾方面会谈两岸统一事业,功未竟而身先死。在京举行追悼会时,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均到会行礼致哀。

  章一生主张“调和论”,早年对此论述甚多;其行为亦多取调和方式,力图在激进与渐进、正动与逆动势力间消除矛盾,化解纷争。穿梭往来于不断更迭的军阀政要、党魁、豪雄等“猛人”之间,条陈谏言,如鱼得水;虽备受责骂,一再翻车,却败而不馁,屡挫屡起。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群雄并起,战乱频仍,赤白两道相搏,四方豪强问鼎,“调人”应运而生,或为幕宾,或充谋士,以出谋献策,纵横捭阖为能事。颇类于朝秦暮楚,此倒扶彼的古代纵横家们的作为。鲁迅把章士钊同杨度、白坚武划为一个“圈子”,说他们总是在“猛人”之间周旋不已,似乎不无道理。章士钊在七十年的曲折人生中总能逢凶化吉,自保其身,实在难得。可以说,他是一位奇特、复杂、多面善变,独具思想、我行我素,有棱角又不欠圆滑,命运多舛而又左右逢源的人物。

  这样一位矛盾而有争议的人,本书没有采取隐恶扬善的简单化手法,而是对他的正面事不溢美,负面事不隐讳。传主与杜月笙的鸦片之嗜,与东京日妇的情遇,在巴黎的冶游,以及他的二位如夫人等等,无不在作者笔下显形。章氏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性格、气质、风度、才情,都在书中充分表现。章士钊一向反对白话文,著述均用古文,又深研西方哲学。本书注意于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浅中见深,文字简洁。读者从中不仅会知晓传主行事的必然,而且会知其所以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作者不从长期流行的“为什么”写作的角度着眼,而是为写人而写人,信笔写来,娓娓而谈,以此打动读者,这尤其值得称道。

  章炳麟(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原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少从俞樾学经史 ,后加入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曾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1900年在唐才常召开的张园国会上剪辫绝清,立志革命.1902年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倡言革命.次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了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谬论.未几,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1904年,复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被同盟会迎至日本,主编<民报>参与同盟会对改良派的大论战.后在东京讲学,发表学术论著.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总统枢密顾问,散布"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言论,并与张骞等组织统一党,与民社互通声气.1913年"二次革命"中参加讨袁,后为袁禁锢,袁世凯死后获释.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五四运动"后渐渐委靡.1924年因不同意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遂脱离改组后的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访问张学良,主张抗日救国.他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先后主编<华国>月刊和<制言>半月刊,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发表大量学术论著,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较高的造诣.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