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锋速3为什么那么贵:麻烦给我些一段是赞美"三个文明"建设的!!300字左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9:08:40

三个文明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而提出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用一句话说,这就是基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而提出的根本要求。

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协调发展趋势的正确回应。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野蛮到文明、由落后到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既有必然性,又有人的能动性。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因此,社会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需要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进步过程。换言之,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出现了一个由不协调即片面发展逐渐到协调即全面发展的过程,并且当今社会正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的协调和整体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观点,是对人类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必然趋势的科学揭示与正确回应。

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借鉴。关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提出,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此之前,人们对发展的理解都是片面的,特别表现在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通过对单纯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主张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均衡,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与此同时,以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工业化为主要特点的苏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发展必须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之路,这是世界各国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观点,是对世界各国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借鉴与创造性运用。

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的深刻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对如何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做了艰辛探索,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十年“文革”所导致的社会不发展、不协调为历史罕见)。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现实。在这样一个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坚定不移地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共同推进之路外,我们别无选择。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的深刻把握和战略筹划。

-“三个文明”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共同作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具有诸多子系统与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是马克思对社会系统的运行所作的科学概括。这一概括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它由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子系统构成。与之相对应,人类文明从内容上也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体现着不同的关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又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同样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共同作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从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构看,“三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它以实践为基础,而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孕育出了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思维的关系,人们对这三种关系的改造和完善活动,造成了社会的三大结构即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和三大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相应地,人类社会的文明就由“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所组成。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这就是“三个文明”之间的基本区别,它们分别标志一定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政治活动和政治生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这三个方面的进步程度。但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结构的基本构成,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从人类社会文明的内容看,“三个文明”之间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总是围绕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来进行的,其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展开和具体体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据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科学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这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既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又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可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它们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作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社会的演进史,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和人的发展史相互结合与统一的历史。正是从这人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尺度。质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三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一样,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一是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条件;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护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四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指向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三个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应当怎样来处理这种关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实证明,人既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依靠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建成“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目标,只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的论述,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又为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是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二是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步提高。三是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永无止境。四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平等的,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乃是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三个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任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就都失去了意义。这样,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贡献。

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社会制度有关。因为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不仅涉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社会制度不合理,那么生产力再发达,物质产品再丰富,也无法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二者的统一;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与先进合理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才能得以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统治一切,而资本的本性是价值增值,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途径在自由、自愿面纱的掩盖下强制和迫使社会的一切方面和所有的人都服从和服务于价值增值的目的。因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不会离开价值增值的目的来考虑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问题的。只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生产力远未高度发达,物质和精神产品没有极大丰富,社会制度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也远未达到完全实现的程度,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毕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以共产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所以它必然也必须将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统一写在自己在旗帜上。可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特质。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明确地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指向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积极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全面推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引申。因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包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包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进人民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一最为根本的利益。所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地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科学制定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制定了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包括: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以肯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中的实现,我国“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我们只有揭示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才能顺利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事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科学论断,规定了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主要特征和发展方向,是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根据这一基本纲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目标、思路和措施。这些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而且还在于其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在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过程中有了“主心骨”、“定盘星”。可以说,“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精辟概括,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前进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事业所必须坚持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