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数控切割机床:帮我找份政治小报 会追加悬赏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07:45:00
拜托拜托帮我找份政治小报!!!

《京华小报》一周年纪
有这样一份报纸,她在生前只为一小撮人所知,但她死后却为京城新闻界的很多人津津乐道。这份报纸叫《京华小报》,她只在网络上出版了3期,但她的影响远远超过3个月。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天,我走在灯影昏暗的归途,脑子里突然冒出办一份网络报纸的想法,内容就是搜罗本报的八卦新闻。不过凭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要好的两个同僚唐骏、毕磊。再一琢磨,报纸的名字和出版单位就出来了,报名取了和本报只差一个字的《京华小报》,出版单位取了我们三人每个人名字中的一个字,即:毕、波、唐,起初打算谐音为“碧波塘”,但后来受“养生堂”、“资生堂”、“博报堂”的影响,最后谐音成为“碧波堂”。
至今我都难以忘记,第一次“编前会”,我们四名“编委”(还有刘薇,她因和我们同住遂得“近水楼台”之利,被聘为碧波堂传媒集团的总经理)坐在报社旁边老新疆饭馆最角落的位置,大家点了几个羊肉串,然后开始交流各自掌握的“八卦消息”。那天,我们确定《京华小报》“只谈风月不谈政治”,小报的采访原则是:“永远不采访当事人”,编辑原则是:“最小限度地接近原文”。此后,我又在《京华小报》的发刊词里以“娱乐地报道一切,用智慧创造快乐”作为口号。
第一期《京华小报》还未完成,我就开始在报社内部的BBS上预热,不断地“打广告”告知大家即将创刊,等创刊号的目录确定以后,我又及时发布消息。2004年10月28日,《京华小报》创刊号发布,本报读者奔走相告,外报读者也纷纷点评“京华十二钗”。11月3日,第二期面世,其中策划的“她和她的男人们”成为大家谈论的经典。11月25日,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出版了,由于几名编委都忙于自己的事务,质量不高。此后,大家各自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小报,小报遂自然停刊。
《京华小报》算是一次小小的“创业”,最后不了了之。回头想想还是有些启示。
1.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热情,但有永远的利益。《京华小报》出版的3期都是靠我们的最初的热情完成的,但没有一项事业能永远只依赖热情,热情终有一天会被消解殆尽。但如果有利益就不一样了,假如《京华小报》有收入,为她工作能得到报酬,那么肯定有人会继续为小报奔走。
2.契约精神。现在一个人办成一件事很困难,所以要跟别人合作。没有两个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终有一天俩人的利益会发生冲突,从而出现矛盾。那么我们一开始就可以协商,尽量在事业开始之初最大化地主张自己的权利,然后将双方协商的结果拟定一份契约,这份契约约定每个人合作人的责任、以及将获得的利益,以后即使出现矛盾,合作各方可以拿出契约来判定。
3.事业认同。创始人如果打算合伙做事,那么他们都必须坚定地认同自己从事的事业,不坚定的人最好不要急着淌这淌“混水”。
4.很多事业最后是一个人坚持的结果。《京华小报》最后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撑着,工作量大,我又不得不拉唐骏下水。最近看《娱乐为王》,王长田和四五个朋友草创光线传媒后受挫,朋友们纷纷退出,只有他一个人坚持,最后王长田赢了

怎某样???????加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