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广进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的“三线”工程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8:20:23

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地区,包括13个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1964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等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毛主席就提出制订计划要考虑备战,要搞攀枝花、酒泉后方基地的建设。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1964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讨论研究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提出为了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
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的范围是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并为此成立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隶属国务院。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1964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等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毛主席就提出制订计划要考虑备战,要搞攀枝花、酒泉后方基地的建设。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1964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讨论研究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提出为了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

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的范围是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并为此成立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隶属国务院。

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的在700公里以上,距西南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伏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

当时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因此,要抢时间把沿海有些工厂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将其部分设备搬到三线去。而且搬迁要越快越好。会后,国家计委程子华等即去西南地区,具体部署西南大三线,特别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和成昆、贵昆铁路的建设。同时,薄一波主持国家经委和有关各部具体研究需要搬迁的企业。1964年底,又成立了以余秋里为首的小计委,具体研究以三线建设为特点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

http://www1.upweb.net/wwwcgi/index.php?id=9828

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在这16年间,国家共投资2052.68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的39.01%,建起了11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初步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KR_CQ-u.Pu U
当然,这场经济活动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关于三线建设的论著也不多。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陈东林同志的新作《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一书(陈东林是我国著名战略专家宋宜昌的挚友,两人原打算合写一部关于三线的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行,仅由陈东林一人完成),作者对三线建设有公正的评价,而且对三线建设的过程有十分详细的阐述,但现在很多人对三线建设不了解和不理解(其中包含了对毛泽东的怨恨),读到陈东林同志书的人更少,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谈谈三线问题,希望通过抛出我这块烂砖,引出更多的玉来,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三线,理解三线。如果想知道三线建设更多的东西,还是读陈东林同志的著作为佳。
#\ FG!Zkr)q!S 三线建设的历史决策,Cx.M8ky5vy
早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对西部地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资向西部地区进行了倾斜,结果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东部地区工业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陈云同志是最早认识这个问题的,后来毛泽东主席进行了理论升华,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作为一个部分专门论述,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二者的关系时指出:
w;}%r(\b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Nqc/R U"e 这段话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过随之而来的“大跃进”使我国进入了多年的调整期。%Z1}B%[k0P oB)B:v
1963年,中央开始讨论“三五”计划,经过1年多的讨论,确立了以“抓吃穿用”为指导思想,计委为此制订了“三五”计划“初步设想”。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农业二国防三基础工业,农业的投资占整个投资的20%,这样就要砍掉和推迟一些工业和国防项目。1964年4月29日,邓小平同志主持的中央书记处,最后小平同志代表中央书记处拍板,将其印刷出来,向刘少奇,毛泽东汇报,并提交中央工作会议讨论。;ZIlO!_ F
1964年5月10日,计委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由于报告的指导思想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所以没有太多的意见,尽管对一些项目不上有意见。但在这次汇报前后,一份重要的报告摆在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的案头,使毛泽东的看法有了改变。这份报告就是1964年总参作战部根据杨成武副总长的指示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1)工业过于集中在14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大城市人口多;3)交通枢纽一般在大城市及其附近;4) 水库紧急泄水能力小。于是在不久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抓战备。
/e0?Rs!^@'z 1964年5月15日到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讨论三五计划。在这期间,毛泽东多次批评了李富春领导的国家计委,提出了抓战备和建设三线。5月27日,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一些看法,主要谈了三线建设问题,并着重指出要在攀枝花地区建立钢铁工业基地,为此他还动气地说:如果大家不同意,我就到成都,西昌去开会。西昌通不通火车?不通,我就骑毛驴下西康。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前一段时间,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经过提醒,注意了,最近几年又忽视屁股和后方了。!O r f[dmYn
毛泽东的谈话迅速扭转了与会者的看法,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把毛泽东的意见和原有计划结合起来,在逐步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同时,加强三线基础工业的建设。但毛泽东仍不满意。6月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谈了两个问题。HZ0n)rk pJ
首先,他明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主张,再次强调农业,国防是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他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有了这些东西我就比较放心。”“三线建设的开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VNc'OSS
其次,他提出要改变制定计划的方法。他说:“过去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先定下多少钢,然后根据它来计算要多少煤炭,电力和运输力量,再计算要增加多少城镇人口,多少福利。”“这是摇计算机的办法,不符合实际,行不通。”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制定计划时先看可能生产多少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再看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可能搞多少工业,还要考虑打仗。计划不能只靠加,减,乘,除,计算出来,各部门,各地区就分数字,争人,争钱,打官司,要政治挂帅,要有全局观点,要按照我们掌握的客观比例关系安排计划。
}FY,A2h8G 毛泽东的讲话使三五计划的框架基本上定下来了,三线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但随后发生的“北部湾事件”,使局势骤然紧张,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不安,他提出要准备打战,在这种情况下,三五计划不得不重新制定。1965年7月,由小计委制定的三五计划《汇报提纲》,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的批准。在此之前的6月6日,他在杭州听取周恩来和余秋里的汇报时,毛泽东就强调:基本建设投资太多,指标定得太高。5年投资要从1080亿元压到八九百亿元。要留有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内地建设要鉴于过去的经验欲速而不达,还不如小一点,慢一点能达到。工业布局不能分散了,对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紧张。把老百姓搞翻了不行,这是个原则问题。总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
c#V)I8F K9E 后来周恩来将这些归纳为“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些成为三线建设的基本方针。在这里有一点要着重说明一下,那就是三线建设的另一个指导方针“靠山,分散,隐蔽”和“靠山,分散,进洞”。前者是周恩来在1964年1月31日提出来的,后者是1966年10月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修改的。这一方针是根据备战的要求来制订的,实际上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说,仗没打起来,三线建设就是浪费,在当时那种严峻的局势之下,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倭国右翼的头头就威胁说中国经济不安全,倭国经济很安全,其中一点就是中国经济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过于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太大,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经济会垮,而倭国的经济布局则很合理,很安全(倭国根本就没有纵深我国沿海地区的纵深就远大于倭国,而且倭国大东京城市群仅占倭国国土面积的13%,但产出高达全倭国GNP的58%)。但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问题就在这上面,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方针并不完全违背经济规律,主要是要作好规划,问题恰恰出在规划不科学,大量工程的进洞,造成极大的浪费;过于求散,使得一个工厂甚至一个车间分散在一个大的区域之内,造成生产的极大不便,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配套不成体系,没有有效形成专业协作区等。这一点是影响最大,争议也是最大的。
至此,三线建设的决策正式确定。实际上,三线建设从1964年下半年就已展开,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攀钢、六盘水煤炭钢铁基地、成昆铁路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在短短2年时间就基本上完成 了五年的计划,这在共和国的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随之而来的文革风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混乱,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69年国内外局势的发生变化,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轮建设高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全面好转,1970年超额完成了三五计划:工业总产值2421亿元,为计划的121.1%,农业总产值716亿元,为计划的95%--102%,国家财政收入662.9亿元,结余13.5亿元。但这段时间由于林彪全面插手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在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林彪摔死以后,国民经济开始进行调整,对军事工业等的投资开始减少,增加一些关注民生方面的投资,同时对沿海地区的投入也持续增加,国民经济开始向良性发展。197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尽管这样,这10年我国经济还是发生了变化:1976年我国社会总产值5433亿元,比1966年增长92.8%,工业总产值3158亿元,增长125%,农业总产值1378亿元,增长39%,十年间粮食累计增加1446亿斤。三线建设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到1980年“三线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由1964年的286.81亿元增长到1980年的1435.98亿元,增长了4倍;占全国比例由29.12%增长到38.5%。职工人数由325.65万人增加到1129.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由14.21万人增加到33.95万。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3.92倍。1980年与1964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原煤增长2.6倍,发电量增长6.5倍,生铁增长5.6倍,钢材增长6.4倍,钢增长5倍,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4倍,磷矿石增长16.4倍,化肥增长15倍,发电设备增长60多倍,机床增长5.48倍,汽车增长4.1倍。”(载自《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2V z$fn*d
三线建设的历史教训Rd H,HZi N;S
三线建设是存在严重失误和偏差的,由于这些问题也存在于我国目前的建设之中,所以实事求是地总结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很有必要的。p3cu\(_f7K
第一, 经济效益差,浪费严重。这从1978年各地区全民所有制企业独立核算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来: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总产值一线地区为103.67元,三线地区仅50.79元;百元总产值实现利税一线地区为24.59元,三线地区为18.86元。1966年—1976年,三线地区每一元投资提供的国民收入只有4.98元,而一线地区则为9.34元。另外,一些资料表明,“1966—1976年,基本建设中损失,浪费及不能及时发挥经济效益的资金达300多亿元。”数据不必再罗列,目前我国的各种浪费依然很严重,光公款每年就要挥霍几千亿元,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i.i4`V)K.e U 第二, 过于强调备战,规划不科学,配套建设和综合能力差,经济结构失调,比如说二汽就号称“百里厂区”,国家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过少,沿海部分地区几乎没有得到国家的投资。这些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d#]B-t"s4y"jQ 第三, 后勤不到位,职工生活质量差,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PrybU(R K
第四, 水利工程的作用必须重新认识。水电站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重点,也是目前我国经济中的热点,关于它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一条河流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如果拦腰截断,就像一个人被拦腰截断,他还能活吗?建国以来我国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来搞水利工程,而灾害却愈演愈烈,难道我们就不想想那些水利工程也是元凶之一么?目前国外已很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美国到1997年已炸掉了500多座水坝,法国等国已立法禁建水坝,他们的生态环境远好于我们,难道我们还不需要好好地反思。
}q1x(Z~-K-g+[M 在这里都江堰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地方,我实在不希望看到外国人从都江堰吸取了东西,我们才恍然大悟,当然这又有了很多出国的机会,就像《21世纪经济报道》谈到运-10时,所说的那样“后人绝对难以理解当时的利益对峙:一面是爱国研究者破釜沉舟的自力更生精神(国外研制一个新机型,需要投资10-20亿美元,而运-10只用了5.377亿元人民币),一面是国内航空公司对中国造产品的极度缺乏信心,宁可进口也不购买自己的产品,当然,进口一架波音飞机可有上百人次的出国机会”。
`5_/e @uf_ X*C 三线建设的意义
0Q'J%I(\-D 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对三线建设持否定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当年的三线建设是目前西部落后东部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际上批评者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悖论:西部大开发是大家的共识,那么精明的温州商人会不会跑到交通闭塞的地方去开一条路出来,进行投资。没有平台怎么谈开发?三线时期建成的那些工业城市就一点用没有?三线建起的那些企业就都是包袱?去年,苏州的GDP突破2000亿元,苏州的官员就大言不惭地指出其经济势力超过了某些直辖市,这里主要是指重庆,而重庆的工业基础就是三线时打下来的,有名的重庆摩帮就是靠在嘉陵所建的配套厂发展起来的,而嘉陵也是三线时建起来的.我前面谈到了倭国右翼分子的说话,他们的话很夸张,但他们是我们的对手和潜在敌人,我们难道不应该警惕吗?更何况,我国目前也有很严重的浪费现象,但我们并不会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
%OB`(F!nv3`? 但是,民间的强势意见还没有影响中央对三线建设的看法,江泽民同志就多次指出:“从当前国际局势来看,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认识。总的来讲,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有战略眼光的”“现在看来,毛主席确定的三线建设方针是正确的”。!e8E d T1k#V4k,u?
目前,关于三线建设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三线建设是自西部衰败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开发,初步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为西部地区的 振兴提供了基础。在这里我转述陈东林在其著作中引自马泉山的话来作为结尾: Y cr8x4r&q?
三线工业建设即使从经济观点看的效率与效益损失,也类似与马克思说的为预防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而设置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经济史不妨把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三线建设带来的因资源配置不经济而产生的效率与效益损失,计入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社会成本中。…… 它虽是社会劳动的扣除,然而却使是一种必要的扣除;何况从经济发展的后续期看,落后地区的开发一旦进入收获期,原来的投入将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得到补偿。在这一点上,三线建设中的一部分效率、效益损失是暂时性的,与纯粹为预防灾害而垫付的那一部分成本又是不同的,同纯粹的军费开支也是不同的。
http://bbs.armystar.com/bbs/archiver/?tid-60961.html

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区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后方腹地部分,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
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
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区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后方腹地部分,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若从行政区划上粗略看的话。
一线地区: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西藏。
三线地区: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
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区,就是二线地区。

民线 国线 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