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阀的作用:岜沙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6:37:24
岜沙在哪里?有介绍么?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

岜沙旅游指南
欢迎网友投稿
岜沙交通

岜沙苗寨在从江县境内。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本省黎平、榕江、荔波和广西三江、融水、环江县接壤。321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城市贵阳450公里,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52公里,距广西桂林286公里。岜沙是摄影创作的好地方,去岜沙旅游、采风,可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从江的长途卧铺客车,票价70元左右。每天上午9时左右发车,每天一班车。凯里、黎平、榕江和广西三江、融水、环江县每天也有几趟长途车直达从江。

住宿饮食

从江缺乏设施齐全的宾馆,盐业宾馆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去岜沙时,可吃住在苗寨,也可自带卧具,如不习惯苗族食品,可自带干粮。

民风民俗

去岜沙时,要先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尊重民族习俗。岜沙有吃新节、芦笙节、映山红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跳芦笙、集体围猎、成年剃发仪式等风俗,有奇特的竹编饭盒、精美的手工钢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民间工艺品。芦笙节规模盛大,人山人海,芦笙对赛时,姑娘盛装助威,小伙吹起芦笙粗犷、奔放,尽显古朴本色。

旅游提醒

从江气候变化较大,秋天早晚较凉,要多带一件衣物。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从江县.
岜沙距离从江县城7.5公里、位于山顶和国道321老线公路边的一个苗寨。该寨最奇特、最容易看到的景观,是男子都留有发髻,并穿着自织土布缝制的古朴筒约服装,被称为“秦代发式汉时装”。发髻盘于头顶,四周头发则被剃光。更令人叫绝的是,村子里的理发匠是用割草收禾的大镰刀为全寨子的男子剃头的,作者亲眼看到他在芦笙场上为游客表演这一绝技。如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和想象,怎么用那么大、刀锋与刀柄呈90度角的家伙在人的头上舞弄,且技艺娴熟到想留哪就留哪、想剃哪决不留下丝毫发茬的地步,脖子、耳后的头发全剃得一干二净。岜沙男子头顶的头发终生不剃除,女人当然就更不可能将头发全部剪光,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岜沙人古老而朴素的树崇拜生态观念。据传说,岜沙人的先祖在逃避追杀的危急关头,是他们后来生存其中的那片浩瀚无际、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拯救了他们,并完全接纳了他们。其后,岜沙人就长期生活在树林中。岜沙人的生活离不开树,树给了他们的房子、火,树为他们挡风遮雨,树为他们守护庄稼,森林为他们提供猎物,有树的地方山谷就有水。因此,他们世世代代爱护树木、崇拜树木。而他们在生活中也发现,树被剪枝后会生长得更好,但如果将四周和头顶的枝桠全部砍去,树就会死亡。人如果不慎折断了腿脚、手臂,也能继续生存,但如果掉脑袋则必死无疑。头顶的头发就相当于树顶的树叶,树顶的叶子如果全部落光,也就表示树要死亡了。因此,头顶的发髻必须终生保留,不得损伤。此外,岜沙男子全佩带火枪,迎接贵宾和有重要庆典活动时,十多位男子列队持枪欢迎,并放铁炮和鸣枪,也很奇特壮观。其中,所谓的铁炮,是装有火药、留有引信孔的圆柱形铸铁,长约8厘米,直径约3厘米。岜沙人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坟头和墓碑的丧葬习俗与栽种十八树、生命树的习俗,都非常罕见,也都是其朴素生态观念和树崇拜的表现。
从江县岜沙苗寨的丧葬习俗是神奇的,也反映出村民们朴素的生态价值观。到岜沙,在寨中看不到老人们的寿材,在村外四周的山冈树林中见不到在其他村寨常看到的坟墓,举目四顾,但见古树参天,森林密布。原来,岜沙人自古以来从保护树木森林的实际需要和人只是自然界中与草木鸟兽地位相同的一部分的生态观念出发,人出生后家中就为其栽一片林子作为其生命树,待其长至18岁婚嫁时,男孩从其中采伐一部分造吊脚楼娶亲,女孩则以其全部作为嫁妆陪嫁,称作“十八树”。每个人在生前,无论年龄多大,也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不置备棺木寿材。得终天年后,在其生命树边掘深抗,用生命树现做棺材,将遗体入殓后深埋于地下,其上不留坟头,而是栽上新的树苗。如果不幸夭折或非正常死亡,必须火化后深埋,更不留坟头,不立墓碑,但仍然栽树于其上。因此,岜沙人祭祀先祖都是在家中和大树下,遇有灾病也去大树下祈求先祖保护和祛灾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