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的出风口:为什么韩国首都汉城要更名为首尔?有何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8:46:52

对是对 可惜要是自己真的知道我想就不会去查网页了

这恐怕是历史上最引人注意的改名,同时也许还是最引起广泛争议的改名———2005年1月19日,韩国首都汉城市长李明博宣布,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9个月后的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说,中国近日将开始启用韩国首都汉城市的中文新译名“首尔”。使用611年的“汉城”名称将在地图文献中消失。

据新华社电 记者23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国近日将开始启用韩国首都汉城市的中文新译名“首尔”。汉城市今年1月宣布,将该市中文译名改为“首尔”,韩方希望在中国也使用这一新译名。专家认为,韩国首都使用中文译名“首尔”,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中国有关外国地名翻译使用规定。

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19日,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就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并向中国提出这一要求。李明博当时表示,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汉语中的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据这些地名的固有发音来标记的,只有汉城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古代名称“汉城”。随着韩中两国的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汉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首尔”取代“汉城”。李明博还表示说,“首尔”同汉城的韩语发音最为接近,并采用多用于外国地名的常用汉字,中国人也容易熟悉这一新名称。据悉,汉城市早在2004年年初就成立了“汉城中文名称改名推进委员会”,就改名方案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原计划于2004年4月公布新的名称,但由于在新名称的确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故而新名称公布日期一再推迟。

汉城改“首尔”曾引发争论

自韩国汉城宣布改名以来,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同时不断有中国媒体刊登关于汉城改名首尔的文章。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对这种做法表示质疑,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宽容。

第一种观点认为,“汉城”在汉文化圈已使用了600多年,包括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还有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近15亿人口都已非常熟悉,改名将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表示,虽然韩国要改名是他们本国自己的事情,别国无可厚非,但使用汉文的人也有自己的表述权,别国无权强制他们接受这种改名。

另一种观点则说,即使改名有韩国民族自尊心的因素,也应该予以理解。大方接受韩国的提议,表明我们平等待人,尊重其他民族的意愿。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话语———

■我还是不习惯

在使用了600多年之后,韩国人说汉城从此不再是汉城,改叫首尔了,还真是让人们不太习惯。只是城市还是那个城市,Seoul也还是那个Seoul,一切的改变和不便都只是冲着中文译名而来。韩国的首都当然是韩国人的,韩国人尽可以随便将首都的名字进行更改。但是汉字显然是中国的,中国人想要怎么称呼外国的地名,也是自己的权利。韩国首都中文名称的突然更改,显然会给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因此,韩国人在考虑更改自己首都的中文名字之前,是否也对世界上其他使用汉字的人们体现出足够的尊重和体谅呢?———网民留言

■不用太在意

别太紧张了,就当学了一个新单词,Seoul这个单词在朝鲜语里的意思就是首都,首尔也好汉城也好,心态要平和。———网民留言

■“名从主人”吧

“汉城”这个名称原本也是他们自己定的。现在,既然他们要把他们首都的“汉语标记”改用音译的“首尔”了,咱们就“名从主人”吧。就像一个叫“张三”的人,他现在要改叫“张四”了,咱们也就得叫他“张四”一样。建议中国媒体,在一段时间内,要不怕麻烦,在“首尔”后面括注“汉城”,如韩国首都首尔(汉城),直到大家习惯为止。这样也有利于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费锦昌

■交流不可阻挡

现在许多韩国年轻人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中文,政府官员们为了不落伍也争相学汉语。在韩国的外语学院中,收费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已不再是英语专业,而是汉语。不论“汉城”改名“首尔”到底为哪般,中国国内涌动着“韩流”,韩国则出现了“汉风”,这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敦球

"汉城"已叫了611年

据历史资料,“汉城”的沿革是这样的:公元前18年,百济的温祚王在今城址筑城,称“慰礼城”。公元474年,高句丽在此设置“北汉山郡”。新罗真兴王16年改称“汉山州”。景德王(公元742~765)时称“汉州”。1394年,朝鲜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成桂把首都自开城迁至此,始称“汉城”。这些名称均以城北的汉山山峰得名,由于此城又处汉江下游,因此也可能兼由山河二者得名。1910年后,“汉城”曾一度称“京城”,但是很多人还是称之为“汉城”。从1394年算起,“汉城”已经被叫了611年。

汉城改名究竟图什么

据悉,汉城并不是第一个对外改名的城市。10年之前,印度孟买将英文名称从“Bombay”改为“Mumbai”,为的是脱去英国殖民地的痕迹。而2005年3月,南非通过决议把比勒陀利亚恢复最早的名称“茨瓦内”,同样也是为了表示与种族隔离时代彻底决裂。正因为以上两次改名都是为了脱离某种痕迹,因此,人们很容易做这样的类比: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改中文名为“首尔”,内心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汉城市长李明博的解释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只有汉城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古代名称“汉城”。随着两国交流日益频繁,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韩国媒体则解释,在意义上,“首”可解释为“一流”,“首尔”可解释为“首位的城市”、“一流的都市”,非常适合作为首都名称使用。

但有分析人士表示,韩国这样做是为了摆脱中国汉语文化的影响,其根在民族主义。辽宁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博士张东明介绍说,韩国在历史上确实不止一次碰到过外来词与韩文之间翻译没有采用国际化标准造成的麻烦,1997年金泳三执政后进行了重新规范。不过,上个世纪,韩国也确实发生过排斥汉语的事件。二战后,韩国曾以法律规定,以韩国的表音字为专用文字。于是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都被取消。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前,韩国政府曾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汉字标记,以强调韩国的民族文化。直到1999年,金大中才下令部分解除对汉字使用的限制。

如果把朝鲜半岛一九四五年光复后,种种行为串联起来看,就会得出如上结论,我的话有点刻薄,但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形容。

朝鲜半岛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副产品或者说得露骨一点,就是中国历史地方史、诸侯史。这即使无奈也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现在韩国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民族自大情绪,如果是将来不与中国文化为伍,走自己的道路,那倒也值得尊重。可是现在韩国国内出现的是,伪造韩国游离于中国历史的“独立”发展史,显现出一种无知狂妄的“瘪三穿西装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是今天才有的,把历史事实连接起来,就可以看清“汉城”改名背后文化心理。

一、在结束日本占领以前,朝鲜半岛是通用汉字的。朝鲜光复后,南北差不多同时取消使用汉字,已显现与朝鲜民族自强和独立而相应的文化上独立性。

五十多年过去了,韩国发现新一代受教育的年轻人因不懂汉字,看不懂光复以前的朝鲜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甚至官方档案,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在韩国和朝鲜所说的“代沟”与我们不一样,是指懂汉字和不懂汉字的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朝鲜情况不明,在韩国,年轻一代成了没有文化根的“草头人族”,要他们弘扬朝鲜文化,那就是被美国化以后的韩国浮萍文化。要真正弘扬高丽文化就要懂汉字。前总统金大中在一九九八年发布总统令,在韩国中小学恢复汉字教学,列入课本的约近两千个汉字。

二、韩国历史学家通过见不得人的考古发掘,写书说纸是韩国发明的,中国的纸是从韩国传入的。中国历史学界召开国际会议,声称韩国发明纸的历史学大拿又不敢来照面。

其实,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一说,来源于《后汉书》。以后考古学早就证明,纸在西汉就已使用。敦煌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纸,陕西出土的“灞桥纸”、甘肃出土的“金关纸”、“中颜纸”等等,都是西汉时期的。史学界只是认为蔡伦对纸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沿袭《后汉书》的说法,把发明的桂冠给了蔡伦。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把西汉的纸拿出去展览,韩国把可以翻的地挖编了,也没找出更早的,就不敢再争了。但是韩国出版的历史书,还有不改悔的。

三、八十年代,中韩举行建交谈判时,韩国向中方提出,两国建交后,中方不能再继续使用“汉城”这个称呼。理由是,汉城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的叫法,是中国人给起的,是殖民主义、霸权的产物。建交后,中方必须改称汉城为韩国人起的名字,应叫SEOUL。中方表示,汉城的名字由来以久,历史上韩国人也这么叫,一旦叫中方改称SEOUL,中国的史籍、尤其是教科书和地图等的改正,牵扯的面儿太多,实际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但韩国就是不肯答应,两国的建交谈判就僵在这儿。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说来好笑,为打开局面,中国的学者开始查找历史书,结果发现,SEOUL也是中国给起的,其历史比汉城的叫法还要早,中国史书里用的是“苏坞”,和SEOUL的发音极其相似。面对史实,韩国人这才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中方汉城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