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弓的有效距离:有关鲁滨孙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20:22:19

《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宾逊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鲁宾逊这一形象其实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先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典型形象的代表。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宾逊漂流记》中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在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以下则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 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 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 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 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 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 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 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 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 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 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 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 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 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 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 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 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 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 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又去“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 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 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 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 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宾逊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鲁宾逊这一形象其实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先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典型形象的代表。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宾逊漂流记》中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在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以下则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回答者:小丸子阿瞬 - 魔法师 五级 3-29 12:35

--------------------------------------------------------------------------------

《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宾逊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鲁宾逊这一形象其实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先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典型形象的代表。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宾逊漂流记》中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在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以下则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鲁宾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宾逊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鲁宾逊这一形象其实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先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典型形象的代表。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宾逊漂流记》中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牲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在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以下则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还有“鲁滨逊”企鹅漂流记呢!
五年级小学语文少儿智力报上看到的。

您的回答:鲁滨逊漂流记(译作鲁宾逊漂流记,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让人不忍释卷。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