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被盖帽最多人:急求资料~需要“纪律束缚创新精神”此辩题方面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8:10:21
要求:
我是反方,需要“纪律束缚创新精神”方面的资料

关于个性与纪律的相关辩论很多,我不想在这里做口舌之争,也不批判什么了。只是想说一下我在王老师课上关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遵守纪律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想法。
可能是由于读文科的关系,周围的同学明显比理科班的同学有个性,有人大有诗人气质,即便平时说话也是押韵对仗工整且飘逸如云;有人的学究气很重,无论何国何朝的典故都会和你理论到底;还有一个在高中语文课上经常唱《蝴蝶夫人》的。我很佩服他们,当别人说起中国年轻一代的“个性贫乏症”时,我总是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兴趣这就是我选择文科生活的原因。
文科生的纪律管制要差一些,这里我不得不说,刚进大学的时候,依稀记得学生守则理由要求学生7点不到就起床一说,后来果不其然,每天7点多一点就有广播操。但一开始我们系里就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要求。我们这里有人一到晚上就来写作激情,这种事情不是硬性规定得来的,你也不能要求他这么早起。但是华科的本科生宿舍还是要11点熄灯的,毕竟是工科院校,有硬性规定系里面也是没办法的。无论在何时,即便是大考在即,我们总是有宽松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曾经有同学经过仔细观察下出过结论:文科生明显比理科生走得慢。
但是据其他同学们说,理科和工科的其他同学似乎都遵守了这一条。他们的时间总是很紧张,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某天去听了一节课,有窒息的感觉,老师在那里不停地讲,下面黑压压的一片默默无声地听,这种沉闷的讲课方式在文科课堂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上课,基本上老师说一句我们要说上三句。但是工科的兄弟们似乎很习惯他们的上课方式了。
以上的种种经历,并不是要说文科比理工科的怎么怎么样,只是想说,我原来的一个比较偏执的想法:由于时间和纪律的宽松更能让人去发展自己的个性,而过于严密的生活和纪律约束会使人机械化。
直到有一次,好像是初进大学,系里面举办迎新晚会的时候,我们全系200多人,实际来的人不到一半。尽管来的人不多,但是会场乱糟糟的,表演也没什么人看,台上演得也没什么热情。这里不是批评组织者,后来的文艺部长和组织部长换了一届又一届,其中包括我在内,从来就没组织起来什么活动过。这不禁让人愤然和失望。
然而反观很多工科院系,他们的人几乎都来了,人虽然多,但是秩序很好,尽管待遇比较差(整个晚会好像就几把瓜子可吃的,而我们连荔枝、龙眼都上了),但是气氛很好,没什么人抱怨,,表演的人很卖力,看的人也喝才连连。尽管我一直不承认我的组织能力比他们的组织者差,我想我的前任以及后任们都不会承认,但是,后来不管是班级的还是院系的活动,别人的都要顺利很多。这不禁让人沮丧。
那时候,我仍然认为,纪律和个性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到了大三,学校寝室大调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和两个数学系的同学分到了一个寝室,没过多久,我彻底的改变了这种想法。
卧谈——我们把在原来宿舍的传统带到了新的环境里,两个理工科的同学从来没有做过单纯的听客,他们总是能够说出一些新鲜的见解,而且从头到尾的思路严密,很难拿到什么把柄。尤其是对于政治方面的见解,他们总是表现出出奇的成熟稳健,相对于在大学里数不胜数的“愤青”们来说,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拥有独立的思想以及思考能力,他们依然在纪律严明的华科理工科院系里表现出色,每天按时起床,午睡,严格按照作息时间来,也许这只能说是表象,但据我所知,他们班里的集体活动到多很容易组织起来,而且效果都很不错。
从这时起,我对自己以前的思想产生了怀疑,直到去上《大学生文化之道》这门课,我在开始系统地想这个问题。当我明白纪律和个性的具体含义是,才豁然开朗。
纪律,是用来约束人们共有的东西的,而不是用来约束人们的个性的,任何一个抹杀人的个性的规章条款都是有悖于法律规章设计的核心理念的。一个规章条文的制定就是为了使个人的个性发展不至于影响别人的个性发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里就有关于自由与法规的讨论,其中就是说法规的制定就是为了使每个人都独立、自由。从这点上想,纪律并不是约束个人个性发展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纪律更能促进个人个性的健康成长。
我想,既然一个只懂专业知识,木讷的遵纪守法的人只能算一台机器,没有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人又无法管理,所以以后无论是在企业单位,还是在学校,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够遵守纪律的人将是最受欢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