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公司:有关贝多芬,福楼拜,闻一多,邓稼先,奥本海默的质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8:40:00
简单哈!!!!!!!!!!!!!!!1个1个来!!!!!!!!!!!!!!!!!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海得堡遗书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极高的成就。可惜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最后终於完全聋掉。此事曾对贝多芬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贝多芬最后仍没被命运所击倒。

  开创音乐新风貌

  在与外界声音隔绝之后,贝多芬开始用"心"来作曲。而这时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带给了欧洲自由平等的观念。於是贝多芬由於失聪的心历路程加上这个启示,他的作品跨入另一个新的境界。原有贵族式的典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热情与波涛汹涌的情感。曲子的力度对比加大、音域的距离加宽、和弦的连接脱离古典的范畴。使音乐从古典乐派的传统之中解放出来,开创出另一种崭新风貌。

  名人姓名:福楼拜
  出生年代:1821-1880
  名人职称: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名人国家:法国

  相关介绍:

  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的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久。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他在上中学时就热心阅读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这些作品表现了“恶魔式的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式的狂热,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狂人回忆》(1838)写他对一位音乐出版商妻子的炽热感情,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的原型。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40年福楼拜赴巴黎攻读法律,因患神经系统的疾病于1843年秋辍学。在巴黎,他结识了另一位大文豪雨果。1846年他认识了女诗人路易丝·高莱,两人有将近十年的交往。1843-1845年间,他写了《情感教育》初稿。1846年父亲去世后,他在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定居,埋头于文学创作,除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在那里独身终其一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49-1851年福楼拜和杜刚去马耳他、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旅行,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在近东各国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使他大为失望。在国内外见到的种种丑恶现象,加深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甚至对人类的前途失去信心。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五、六十年代,他完成了三部主要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的发表,轰动了当时的法国文坛。但是这部作品却很快受到了当局的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诽谤宗教。当局要求法庭对“主犯福楼拜,必须从严惩办!”幸赖有律师塞纳的声望和辩护,福楼拜才免于处分。但是“政府攻击、报纸谩骂、教士仇视”的局面,对他是很大的压力,使他放弃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向古代题材。经过六年的艰苦写作,历史小说《萨朗波》终于问世。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萨朗波》共十五章,描写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的雇佣军哗变起义的历史故事。起义军在首领马托的率领下,很快得到全国群众揭竿响应。迦太基统帅汉密迦的女儿萨朗波倾慕马托的勇敢,在哗变之初就对马托表示过好感,马托也爱上了她。义军虽经过艰苦的浴血战斗,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马托被俘。政府当局决定在萨朗波和纳哈法举行婚礼时处决马托。萨朗波在神殿石阶上见到马托鲜血淋漓被押解过来时,便仰身倒地而死。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情感教育》是作者第二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重要小说。小说的副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利克·莫罗出身于法国外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40年去巴黎上大学。在旅途中与画商阿尔努夫妇相识,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回巴黎后想方设法跟她接近。阿尔努夫人稳重端庄,不滥用感情。莫罗由于得不到阿尔努夫人的爱情,又和交际花萝莎妮媾合,还有了一个孩子。从此他陷入双重恋爱中不能自拔。与此同时,他和各种政治倾向的人物交往,终于学业荒废。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只得蛰居家乡。直到1845年他得到叔父的一笔遗产,才重返巴黎,做股票投机生意。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他狂热了一阵;但到六月革命时,他的政治热情已经完全消失。为了跻入上流社会,他又去追求大银行家唐布罗士的妻子,但遭到拒绝。他不得已返回家乡,想去找过去一直迷恋着他的女子路易丝,但此时她已嫁给他的朋友戴洛立叶。小说以他和戴洛立叶在炉边一起回忆无聊虚度的一生而结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福楼拜对此采取了敌视和诋毁的态度。70年代,他又一次修改了《圣安东的诱感》。这部于1874年定稿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群魔作恶的场面,描写了中世纪埃及一位圣洁隐士克服魔鬼种种诱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贪欲的极端厌恶,也反映出作者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情绪。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晚年的福楼拜除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外,一直在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1881),只差一章没有完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姊妹篇,可称为“理智教育”。它描写的是1848年革命在外省的反响,与《情感教育》所描写的1848年革命时期的巴黎相呼应。革命期间外省保守势力的惶恐不安与嚣张气焰,拿破仑三世上台时教士们欢欣鼓舞的情态,以及工农群众的情绪和动向,在小说里都有真实的描绘。小说还写了两个抄写员有了钱,去“探索”科学和真理,但一一遭到失败,最后只好又回到抄写的老本行。作者对他们进行科学试验的漫画化的描绘,影射了资产阶级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调整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领域里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福楼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感到失望,他的这种情绪在他身后才出版的讽刺性作品《众所周知的真理辞典》中也有所表现。

  闻一多,(1899~1946)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另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研究颇深,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专著。后人集有《闻一多全集》(4册)。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 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世界“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1921年,奥本海默以十门全优的成绩毕业于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临近课程结束时,他选修了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布里奇曼讲授的的一门高等热力学,使他第一次对物理学产生了兴趣--这门科学触动了他心中的"原子情结",因而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布里奇曼领导的科研项目,并决定毕业后申请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继续深造。
  1925年,奥本海默提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由布里奇曼推荐来到剑桥三一学院。其后,他又转战当时欧洲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德国格廷根大学,师从M. 玻恩从事研究,他与玻恩合作,发表了"分子的量子理论"一文,奠定下研究分子光谱的基础,树立起分子研究的经典,并由玻恩指导于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
  1927年夏,奥本海默学成归国,先去哈佛大学,然后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其间1928-1929年他曾又赴欧洲,先后在莱顿大学和苏黎士大学与艾伦菲斯特和W。泡利一起切磋研究,其后的工作也深受泡利影响,始终瞩目于物理学发展的最前沿。他曾早在1930年就预言正电子的存在,在1931年指出有整数和半整数不同自旋的粒子有不同的理论结构,并结合当时有关宇宙射线和原子核物理的大量观察实验结果,对种种基本粒子的性质进行了描述、计算和说明,未及而立之年,他已确立起自身在美国物理学界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奥本海默也逐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潜能和素质。他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一群才华横溢、思想敏锐的优秀青年,伯克利逐步成为美国的理论物理中心,他培养出的年轻物理学家后来也大多成为物理学界的顶尖高手,并由此形成美国物理学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派。
  1942年,是奥本海默人生的一大转折,他被任命为战时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技术领导。
  奥本海默战后很快就回到加州大学和理工学院,1947年又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并于次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1945年至1953年,奥本海默成为美国政府和国会制定原子能政策的主要顾问之一,包括担任过两届美国政府原子能委员会的总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怀着对于原子弹危害的深刻认识和内疚,怀着对于美苏之间将展开核军备竞赛的预见和担忧,怀着坚持人类基本价值的良知和对未来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致力于通过联合国来实行原子能的国际控制和和平利用,主张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各大国交流核科学情报以达成相关协议,并反对美国率先制造氢弹。然而,奥本海默的政治理念和从政经验显然是过于单纯幼稚了,在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成为政治迫害的对象。
  1953年12月,艾森豪威尔决定对奥本海默进行安全审查并吊销其安全特许权。1954年4月12日至5月6日长达四周的安全听证会上,以他早年的左倾活动和延误政府发展氢弹的战略决策为罪状起诉,甚至怀疑他为苏联的代理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奥本海默案件"。原子能委员会的保安委员会和原子能委员会以2:1和4:1的多数,决定剥夺奥本海默的安全特许权,从而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和借助于原子能来寻求国际合作与和平的政治理想。
  退身政坛以后,奥本海默全身心地投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学和管理,把他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才能在这儿发扬光大,并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促进了其间量子场论的发展。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是冷战年代美国恐共病和陷害狂潮下的牺牲品. 奥本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的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海得堡遗书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极高的成就。可惜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最后终於完全聋掉。此事曾对贝多芬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贝多芬最后仍没被命运所击倒。

开创音乐新风貌

在与外界声音隔绝之后,贝多芬开始用"心"来作曲。而这时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带给了欧洲自由平等的观念。於是贝多芬由於失聪的心历路程加上这个启示,他的作品跨入另一个新的境界。原有贵族式的典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热情与波涛汹涌的情感。曲子的力度对比加大、音域的距离加宽、和弦的连接脱离古典的范畴。使音乐从古典乐派的传统之中解放出来,开创出另一种崭新风貌。

名人姓名:福楼拜
出生年代:1821-1880
名人职称: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名人国家:法国

相关介绍:

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的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久。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他在上中学时就热心阅读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这些作品表现了“恶魔式的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式的狂热,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狂人回忆》(1838)写他对一位音乐出版商妻子的炽热感情,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的原型。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40年福楼拜赴巴黎攻读法律,因患神经系统的疾病于1843年秋辍学。在巴黎,他结识了另一位大文豪雨果。1846年他认识了女诗人路易丝·高莱,两人有将近十年的交往。1843-1845年间,他写了《情感教育》初稿。1846年父亲去世后,他在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定居,埋头于文学创作,除偶尔到巴黎拜会一下文艺界的朋友外,在那里独身终其一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49-1851年福楼拜和杜刚去马耳他、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旅行,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在近东各国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使他大为失望。在国内外见到的种种丑恶现象,加深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甚至对人类的前途失去信心。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五、六十年代,他完成了三部主要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的发表,轰动了当时的法国文坛。但是这部作品却很快受到了当局的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诽谤宗教。当局要求法庭对“主犯福楼拜,必须从严惩办!”幸赖有律师塞纳的声望和辩护,福楼拜才免于处分。但是“政府攻击、报纸谩骂、教士仇视”的局面,对他是很大的压力,使他放弃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向古代题材。经过六年的艰苦写作,历史小说《萨朗波》终于问世。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萨朗波》共十五章,描写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的雇佣军哗变起义的历史故事。起义军在首领马托的率领下,很快得到全国群众揭竿响应。迦太基统帅汉密迦的女儿萨朗波倾慕马托的勇敢,在哗变之初就对马托表示过好感,马托也爱上了她。义军虽经过艰苦的浴血战斗,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马托被俘。政府当局决定在萨朗波和纳哈法举行婚礼时处决马托。萨朗波在神殿石阶上见到马托鲜血淋漓被押解过来时,便仰身倒地而死。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情感教育》是作者第二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重要小说。小说的副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利克·莫罗出身于法国外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40年去巴黎上大学。在旅途中与画商阿尔努夫妇相识,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回巴黎后想方设法跟她接近。阿尔努夫人稳重端庄,不滥用感情。莫罗由于得不到阿尔努夫人的爱情,又和交际花萝莎妮媾合,还有了一个孩子。从此他陷入双重恋爱中不能自拔。与此同时,他和各种政治倾向的人物交往,终于学业荒废。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只得蛰居家乡。直到1845年他得到叔父的一笔遗产,才重返巴黎,做股票投机生意。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他狂热了一阵;但到六月革命时,他的政治热情已经完全消失。为了跻入上流社会,他又去追求大银行家唐布罗士的妻子,但遭到拒绝。他不得已返回家乡,想去找过去一直迷恋着他的女子路易丝,但此时她已嫁给他的朋友戴洛立叶。小说以他和戴洛立叶在炉边一起回忆无聊虚度的一生而结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福楼拜对此采取了敌视和诋毁的态度。70年代,他又一次修改了《圣安东的诱感》。这部于1874年定稿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群魔作恶的场面,描写了中世纪埃及一位圣洁隐士克服魔鬼种种诱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贪欲的极端厌恶,也反映出作者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情绪。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晚年的福楼拜除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外,一直在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1881),只差一章没有完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姊妹篇,可称为“理智教育”。它描写的是1848年革命在外省的反响,与《情感教育》所描写的1848年革命时期的巴黎相呼应。革命期间外省保守势力的惶恐不安与嚣张气焰,拿破仑三世上台时教士们欢欣鼓舞的情态,以及工农群众的情绪和动向,在小说里都有真实的描绘。小说还写了两个抄写员有了钱,去“探索”科学和真理,但一一遭到失败,最后只好又回到抄写的老本行。作者对他们进行科学试验的漫画化的描绘,影射了资产阶级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调整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领域里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福楼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感到失望,他的这种情绪在他身后才出版的讽刺性作品《众所周知的真理辞典》中也有所表现。

闻一多,(1899~1946)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另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研究颇深,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专著。后人集有《闻一多全集》(4册)。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 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世界“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1921年,奥本海默以十门全优的成绩毕业于纽约道德文化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临近课程结束时,他选修了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布里奇曼讲授的的一门高等热力学,使他第一次对物理学产生了兴趣--这门科学触动了他心中的"原子情结",因而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布里奇曼领导的科研项目,并决定毕业后申请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继续深造。
1925年,奥本海默提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由布里奇曼推荐来到剑桥三一学院。其后,他又转战当时欧洲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德国格廷根大学,师从M. 玻恩从事研究,他与玻恩合作,发表了"分子的量子理论"一文,奠定下研究分子光谱的基础,树立起分子研究的经典,并由玻恩指导于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
1927年夏,奥本海默学成归国,先去哈佛大学,然后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其间1928-1929年他曾又赴欧洲,先后在莱顿大学和苏黎士大学与艾伦菲斯特和W。泡利一起切磋研究,其后的工作也深受泡利影响,始终瞩目于物理学发展的最前沿。他曾早在1930年就预言正电子的存在,在1931年指出有整数和半整数不同自旋的粒子有不同的理论结构,并结合当时有关宇宙射线和原子核物理的大量观察实验结果,对种种基本粒子的性质进行了描述、计算和说明,未及而立之年,他已确立起自身在美国物理学界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奥本海默也逐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潜能和素质。他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一群才华横溢、思想敏锐的优秀青年,伯克利逐步成为美国的理论物理中心,他培养出的年轻物理学家后来也大多成为物理学界的顶尖高手,并由此形成美国物理学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派。
1942年,是奥本海默人生的一大转折,他被任命为战时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技术领导。
奥本海默战后很快就回到加州大学和理工学院,1947年又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并于次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1945年至1953年,奥本海默成为美国政府和国会制定原子能政策的主要顾问之一,包括担任过两届美国政府原子能委员会的总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怀着对于原子弹危害的深刻认识和内疚,怀着对于美苏之间将展开核军备竞赛的预见和担忧,怀着坚持人类基本价值的良知和对未来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致力于通过联合国来实行原子能的国际控制和和平利用,主张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各大国交流核科学情报以达成相关协议,并反对美国率先制造氢弹。然而,奥本海默的政治理念和从政经验显然是过于单纯幼稚了,在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成为政治迫害的对象。
1953年12月,艾森豪威尔决定对奥本海默进行安全审查并吊销其安全特许权。1954年4月12日至5月6日长达四周的安全听证会上,以他早年的左倾活动和延误政府发展氢弹的战略决策为罪状起诉,甚至怀疑他为苏联的代理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奥本海默案件"。原子能委员会的保安委员会和原子能委员会以2:1和4:1的多数,决定剥夺奥本海默的安全特许权,从而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和借助于原子能来寻求国际合作与和平的政治理想。
退身政坛以后,奥本海默全身心地投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学和管理,把他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才能在这儿发扬光大,并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促进了其间量子场论的发展。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是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是冷战年代美国恐共病和陷害狂潮下的牺牲品. 奥本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的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百度一搜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海得堡遗书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极高的成就。可惜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最后终於完全聋掉。此事曾对贝多芬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贝多芬最后仍没被命运所击倒。

开创音乐新风貌

在与外界声音隔绝之后,贝多芬开始用"心"来作曲。而这时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带给了欧洲自由平等的观念。於是贝多芬由於失聪的心历路程加上这个启示,他的作品跨入另一个新的境界。原有贵族式的典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热情与波涛汹涌的情感。曲子的力度对比加大、音域的距离加宽、和弦的连接脱离古典的范畴。使音乐从古典乐派的传统之中解放出来,开创出另一种崭新风貌。

名人姓名:福楼拜
出生年代:1821-1880
名人职称: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名人国家: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