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耳机的线接法图解:蒙哥马利其实远不如隆美尔,他只不过是走狗屎运罢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5:51:46

赞成!隆美尔的装甲兵指挥才能绝对在蒙哥马利之上,阿拉曼之战完全是德军补给失利,如果有补给的话蒙哥马利根本无法阻挡德军的坦克,不可否认,蒙哥马利是一个出色的战术家,但决不是战略家,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的坦克是540辆,其中一半是意大利的薄皮坦克,而蒙哥马利手中1440辆坦克一半是美国生产的可以在3500米开外开火的谢尔曼式坦克,这样的优势,一般的将领都能打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都知道,纵使隆美尔天才也不能赤手空拳去斗坦克,而且隆美尔还因为汽油缺少连撤退都困难,但这样的部队,隆美尔仍能指挥着大败美国的远征军,可见隆美尔的军事才能,到西线,他更敏锐地指出盟军登陆的步骤肯定是先空军和舰炮的火力准备,然后空降兵着陆占领德军防线的浅纵深,再是登陆艇上岸,事实证明他的猜测完全正确,他还大规模将地雷和水雷引入现代化的战争,连丘吉尔都承认他是一位“杰出的将军”,反观蒙哥马利,他在指挥手下两个装甲旅时十分出色地跳出德国的包围,撤回英国,他到阿拉曼开始指挥大兵团的装甲部队作战,他就太谨慎了,进攻意图总是被隆美尔拆穿。结果隆美尔总能在防守时击退他的进攻,要不是隆美尔的后援不济,蒙哥马利很难击败隆美尔,在蒙哥马利追击隆美尔的途中隆美尔频频利用蒙哥马利过度的谨慎来撤退部队,结果蒙哥马利在耗费大批炮弹和炸弹得到的不过是德军放弃已久的防线,在西线也是,进攻瑟堡时过度谨慎,总要积攒足够的兵力,要知道在战场上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战机是稍纵即逝的,要不是盟军的压倒性优势,蒙哥马利非捅大漏子不可,连蒙哥马利的同僚都看不起他,艾森豪威尔就对蒙哥马利的谨慎和延误战机十分恼火,巴顿说“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比那头小猪(指蒙哥马利)打得好。”而他却十分钦佩地称呼隆美尔“装甲天才”,美国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说:“蒙哥马利充其量只能是第三流的将领。”丘吉尔屡次三番要撤他的职,而蒙哥马利坚持的阿纳姆空降又以失败告终,可见蒙哥马利还是小鸡肚肠,盟军情报部门多次警告他德军在荷兰的装甲兵力雄厚他就是不听,盟军在阿纳姆战役的失败他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我认为隆美尔是一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统帅,适合指挥装甲集团军或集团军群的作战,蒙哥马利是出色的战术家,适合指挥装甲师,装甲旅和装甲军,但不能胜任指挥装甲集团军

这个是胡说的 在蒙哥马利驻守埃及以后 隆美尔再也没有前进过 德军的补给问题和美军登陆北非 是造成阿拉曼战役失败的关键 所以应该说他们俩没有真正的较量过 但是在后来的欧洲战场 蒙哥马利叱刹风云 不能说人家是靠运气来的 你运气好要不你去试试??

北非战役,是实力的比拼,不是运气。
当然不能离开现实的差别比较两个人。

在中国说这话当然有大批人响应,因为哈德族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太广泛了,不过这其中以愤青居多,能真正客观看待,评价问题的很少。
不知在哈德族的鼻子里德国人的屁是不是香的。

从单纯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艺术来说,两人各有千秋,很难说谁比谁高,两个人都是二战中比较早洞悉现代战争奥妙的高级指挥官。北非战役的失利,隆美尔个人的指挥责任比较少,主要是德国始终没有掌握整个地中海的制海权,北非德军无法获得足够的补充,英军在这方面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而北非战场说白了就是拼消耗,特别是坦克的消耗,这样时间一长德军自然就撑不下去了。这里有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1941年底英军发起了“十字军”行动,主动对德军发起进攻,进攻结果是德军损失了143辆坦克,英军则损失714辆坦克,但正是因为兵力补充方面的悬殊劣势,德军虽然重创了英军,但是仍然输掉了这场战役。
个人认为,隆美尔最大失误不是在战术方面,而是缺乏作为高级指挥官所应有的战略眼光。北非战场在二战中不是个主要战场,对德国没有什么核心利益可言。轴心国早期在北非的军事行动是意大利挑起的,只是在意大利被打得灰头土脸向德国求援后,希特勒才派隆美尔率领两个装甲师开进非洲,目的只在于“稳定战线”,别让意大利人输得太难看,但是隆美尔在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后过高估计了北非战场的价值,利用个人威望和希特勒的信任不断要求增兵北非,使得这样一个次要战场集中了与其战略地位不相符合的兵力规模。而如果把这些兵力投入到最重要的苏德战场,不敢说战争结果会逆转,但至少争夺会更激烈。只要想想斯大林格勒时德军后备兵力的严重缺乏就可以想象德军在北非的巨大投入是否值得。
当然,隆美尔的失败还有希特勒的原因。蒙哥马利当时在北非拥有最高的指挥权,而隆美尔在很多需要果断决定的时候还不得不请示希特勒。事实上如果隆美尔能早些撤退到富卡,北非德军的精锐将基本保存下来不会受到致命打击。后来隆美尔见北非已经无望,曾经建议将已经身经百战的北非德军撤出非洲,可以想象这批军队的战斗力。这里同样有个例子:美军在北非登陆后,德军的整体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但是隆美尔仍然指挥了几次成功的战术反击。但是希特勒下令死守非洲,德军10多万精锐最终被消耗在了北非。

北非战场德军输在了补给上。盟军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因为他们和德军唯一打的地方就是这里,而隆帅处境完全不相同了,希特勒把几乎所有的兵力和补给都放在了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上了,北非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打北非的目的也是要从中东打苏联的腹地。他在德军的作战计划里,属于二线战场。隆帅的军团主力从头到尾几乎只有两个德军装甲师,虽然由数量庞大的意大利步兵,但全是废物。隆帅的补给线遭到英军的打击,但他能在撤退时用十几辆被围的坦克与数量庞大的英军装甲部队战斗,在自己损失两辆坦克的情况下,击毁三十二辆英军坦克,能在撤退之时,没有汽油和弹药,用疲惫之师重创装备精良的美军,能无数次在几乎被蒙哥马利围歼之时,全身而退。战争往往打得不是指挥官的指挥艺术,打的是补给,尤其是现代战争。德军相对于盟军和苏军,可以说打的是穷人战争,他耗不起,尽管它有大量的优秀军事技术,思想,指挥官,士兵。隆帅的失败和这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