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柜忘了密码怎么开:介绍圣一法师其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3:39:26
介绍圣一法师其人,务必告诉我在哪个寺修行,谢

虚老传人——圣一法师略传 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香港大屿山圣一老和尚。字玄机。广东陈氏子。新会天湖均和里人。父讳炳容。母林氏月满。壬戌(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于江门市李家庄。袓父始办米行。父继袓业。师有兄弟各一。妹妹二人。生时天呈瑞相。人见天门开。家中耆老云。此子他日得成大器。袓母遂嘱小姑悉心照顾。

  师悲心尤重。幼弱之年见同伴斗蟋蟀捉小鸟。即以零钱买而放之。时节家中汤鸡则在旁哭泣。过年拜神鲤鱼。偷放江中。一日得病。父与钱看病。行经市集。见有贩卖田鸡。对田鸡曰。今所得钱。唯能买有缘者。我以钱相击作声。若闻声望我者。买汝放生。放生后回家病愈已。

  时市中有名“字纸荣”者。为尊重“字”故。凡地上有字之纸。皆捡而火化。师仰慕之。亦时捡地上字纸乃至有粪厕纸。洁净吹干而化。

  十六岁暑假期间。父营米铺有掌柜名梁锡尧。见师善根深厚。赠以“王一庭”“佛教丛书”。阅后。师即晚开始念佛。翌日起食肉边菜。每有乞儿至铺前行乞。师皆教念南无阿弥陀佛。更取铺中米品与之。父后闻不许。便把地脚米洁净与诸乞儿。自始师“一心念佛”“度人”。晚上于铺上天台念佛。天亮回至铺中做生意。心中佛号不失。不随境转。行住坐卧点算银票乃至打算盘也一心称名。时跪在拖鞋上念佛。才念两三声已过一枝长香。心常清净无有妄想。唯与人交谈才失却佛号。起分别故。

  其时师对自已一举一动亦常觉察。身才动。心即至。乃至心身一如。后觉如是用功较为辛苦。未能八面玲珑。失却灵活。有心用功之故。遂舍而专意念佛。未久有一老婆婆至家云。汝家中多有神佛。必有持素念佛人。时家人还未得悉师之密行。

  师年十九。中日战争。江门沦陷。米行结束。父母允可出家。爷爷亲送香港荃湾东普陀。然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寻师剃度。种种魔障。病难苦厄。险丧生命。后因东普陀因缘未遂。师便离去。可惜其时各道场皆不留单。以至师食宿也成问题。幸得一外道收容。惟需念大悲咒符与道人卖钱活命。师一心念咒。数日后。道人呼至田中拔草。师心不离咒语。未几在田听有念咒声。师遂止念。四顾无人。唯闻咒声。顿起疑情。细察。方觉声唯心生。觉时咒声顿息。数月后有尼众介绍至莲花山西竺林礼信求和尚为师。于九月十九日剃发。随至钻石山志莲净苑。听韦庵法师讲四十二章经。怡山发愿文等。时初慧和尚亦预听席。后与同学至罗浮山华首台住大半年。

  战乱期间求戒艰难。落发三年还未受戒。师心中苦闷。后闻韶关南华寺虚云老和尚道场开戒。遂背绵被盆镬等用具步行往韶关。维时十天。于壬午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从华首台抵南华。正值老和尚至重庆建息灾法会。常住安排于库房舂米及任职行堂。翌年春戒期。师乞受三坛大戒。戒坛慈悲严加教敕。师放下身心。随众起倒收摄六根。早课念楞严咒。随咒文转入心窿。忘却身心。入定出定如反掌般。晚上坐香一时三刻。一念即过。清凉安乐得未曾有。

  出戒坛后复仁和尚请当衣钵侍者。兼理财务。于丈室首次见虚老。时战战兢兢。不识顶礼。老和尚唤。顶个礼哪。一日老和尚慨叹佛法衰落。师云不会。复曰。佛即心。谁能灭心。心不能灭。那又如何灭佛。老和尚笑云。理如是。事则非。又常住建海会塔。老和尚吩咐洁净旧玻璃以安佛用。嘱勿弄破。师小心翼翼以水洗净。见还有污渍用力刮之。玻璃即破裂少许。师惊呆。后告老和尚。和尚云。破烂。在那里看不见。师指裂处。老和尚手摸笑曰。小小一点。师心中有省。知前途定已。

  后复仁和尚继任南华寺方丈。时有人争方丈位。欲推倒复仁和尚。师负责财政数目。知和尚忠厚。挺身维护。议论息然。

  一日虚老和尚与钞票一箱。嘱至湘粤边界平石市买米三百担。师驾轻就熟。一日夜收米二百多包。是夜睡米上。恐为人盗去。天亮以火车运至韶关。复以船载回马坝。后由新戒担回寺中。

  时虚老为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派师代理。兼当理财之职。时省内有不如法出家人。师欲清理。岂料整顿不来。更惹官非。后心感以制度律人之艰难。还是以佛法教化摄引为妙。

  一九四四年日军攻陷曲江。库房缺粮。常住田租无人愿收。师便独力承当。收租时巧对土人云。汝等耕六祖田。我为六祖香灯。代为收租。若得六祖被荫。吉祥如意。遂收榖四百担。又复仁和尚为常住买榖三百担。藏于仓库。后为伪军所封。师与维那师直往日军军营议论。得同意解封。翌晨众僧从米仓挑榖回寺。伪军与土匪随后即至。米粮幸保不失。大众始得饱餐。

  乙酉年(一九四五年)年初一。师代表南华寺到云门向老和尚拜年。老和尚一见即道。圣一打跛你的脚。师心云。糟糕糟糕。回南华后不久。感于对佛法了解不足。师欲往佛学院修读。遂向客堂告假。时知客惟因法师不允。师坚持并溜至广州六榕寺。数月后与巨赞法师等六人经香港乘船至上海。

  时福善和尚在玉佛寺上海佛学院当教务主任。师在院中修读两学期后。因院内争执烦乱。教学方法亦未相应。遂离去。时值太虚法师在玉佛寺中往生。圆寂时师侍其旁。助念弥勒佛号。

  一九四七年冬。师从镇江乘船。至焦山定慧寺。初登山门牌楼。即忆南华梦中曾见此情此境。后心中决定。于寺中潜心修学。以江为关门。时焦山佛学院院长茗山法师问师。有何习气。曰。过午不食。法师云。无碍。在学院师任班长。日中惟自用功。一心读经。晚上勤恳礼佛。师反观能拜者是谁。久之。不觉有拜。觅拜不可得。久拜而无累。非常受用。无心用功之故。

  师感辩才不足。祷于观音。夜梦二髻善财。师对曰。弟子蠢钝。舌头短小。不懂讲话。恐日后未能讲经说法。童子曰。让我看看舌头。师乃示之。童子把舌头拉得长长。师醒后看舌如前长短。过二天。再问菩萨。今学经。他日回港。有成就。能说法否。即入梦。见一庄严佛殿。两旁柏树如火般红。师遂登楼阁。见一高大老和尚。老和尚无言。唯送一红祖衣。师接衣曰。这又怎么办。老和尚取三铁盆。一一放下。师时年二十七。

  一九四八年内战。师感在焦山因缘尽已。即经上海取道汕头回香港。在潮州应同参定因法师邀请。在达濠青云庵讲大乘起信论。续讲楞严经十天。后大众见政局稳定。请重讲楞严。维期三月。法会毕。放蒙山施食一堂。由师主法。时庵旁有北帝庙。常有扶乩问事。师一日路过。乩文即字。圣一和尚来。和尚就是佛。乩又问修行路径。师曰。左又不着。右又不着。中流直去。入萨婆若。乩即字。一针见血。后乩文曰。汝等居士拜忏七天。无一孤魂得度。和尚等在达濠山上放蒙山施食。度千千万万孤魂矣。

  后汕头战乱。师乘货船至香港尖沙咀。转车回荃湾西竺林后山。只园静室。师时修行用功仍一心念经。楞严法华等皆熟读。金刚梵网亦能背过。在潮州时。尝闻一老和尚言血书佛经之意义。师遂发心血书金刚经。初以刀割舌。舌则缩避。后以齿咬定。割之得血。割舌六次。得血不多。后割舌心。得血十五滴。便把经抄毕。圆满之日。十数小麻雀衔草进屋。散于地上。供养赞叹。

  一九五零年。师于莲花山只园精舍为法慧。泉慧。祖印。法海。万心等法师讲金刚楞严经等。后因治安不良。迁住葵涌续讲。后岑学吕居士请法慧法师问师。汝讲楞严。或楞严说汝。师无对。后决定用功参禅。

  时师常应各道场邀请讲经。唯未升大座转法轮。一九五一年荃湾竹林禅院请升大座敷演法华。师不允。三请后。遂允讲金刚经。请经代表广普法师下山回复。是夜。师梦善财童子曰。请法师讲经。师问讲什么经。童子曰。十三单。十六单。翌日广普法师回复云。大众坚请讲法华经。师即会意。十三十六之和。即法华经二十八品加经题。共二十九。遂应允。后师读经一日一夜。即会法华意旨。天雨至山为山水。至湖为湖水。至池为池水。经河流。入大海。皆为海水。即会三归一。会九法界为一法界之意。师遂披红祖衣。升大座。转法轮。期时老参师父云集。说法四月余。大众欢喜。得大受用。时师方会焦山梦境之兆。

  随后师至昂平与数同参住慈悲院。时海仁法师为大众演楞严经。师则参褝用功。惟寝时。常觉为人所追。反思必为业障。遂拜法华经。师拜经非一字一拜。但于佛前解经。一两句后一拜。拜至安乐行品。于梦中得感应。后礼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梦药王菩萨摩顶告曰。善男子。汝欠常住一年粮。师即忆昔于南华时。在茶馆失常住十五担榖。遂请方丈本焕和尚集众。告之圣一法师失常住物。今连本带利还榖二十担。正恰一年粮。后恶梦自消。

  其时师见宏扬净土人多。宗门冷落。遂发心继振宗风。正值复仁和尚住地塘仔法林褝寺。师往亲近。冬季。与同参震天。云妙。道海。性空。慈祥。明镜。妙境等师。于法林打褝七。自始师常住锡大屿山。地塘仔。昂平一带修褝办道。

  一日师睡醒。手触身旁有一裸女。遂不敢动。起床后不见有人。又一夜觉有人代为盖被。其手如冰。知是非人。

  一九五四年。震天法师。独住地塘仔后山高屋静室。正月十五日。师往同住。用功参褝。师当维那。日坐四支香。零晨二时至六时。七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至六时。晚上六时半至十时。时师参狗子无佛性。妄想来即提话头。无妄想则心空空如也。一日养息香。师打三锤木鱼止静。未久心起一念妄想。师即提话头。忘想息灭。心又起两三妄想。再提话头。亦灭。妄念遂倾巢而出。排山倒海而来。师即提话头。顿时一拍两散。不见身心。内外俱寂。当下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一念惊恐即失却。八月十五日师离高屋而去。

  一九五八年某日。师船上巧遇一僧。刚从云居山回来。僧人告之。虚云老和尚言。恐明年汝不复见吾尔。师闻即会意。即回云居求法。接法前夜。梦大和尚三人。披红祖衣。步进大殿。唤师同往。师答。吾需接法去。醒后往诣老和尚。于窗外三叩。门内无应。复命侍者房。侍者引进。老和尚遂传沩仰正宗。取法名宣玄。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法偈曰。

  宣宏妙义继先宗 玄玄泯迹事镕融

  圣解凡情空花影 一任逍遥自在人

  后老和尚言。没什么送你。遂取日用紫衣传师。师住云居月余不愿离去。老和尚不允。敕师回港宏扬戒经。下文从虚云和尚法汇节录。

  一九五八年戊戌三月参礼老和尚请示法要

  去岁戊戌春三月。予往云居。谒老人于茅篷中。礼拜毕。老人拈花生。予合掌先问曰。褝宗如何用功。老人曰。食花生。予意老人不我闻。再问老人。又曰食花生。予茫然不解。两日后。复申前问。老人叹曰。近代褝宗看话头。话头是何物。能看是何人。予会意。叹老人慈悲方便指示。

  次日。予问老人曰。妙法莲华经多宝品云。释迦佛有无数分身佛。未卜十方世界。那一尊佛是释迦分身。老人曰。汝是那个分身。予闻语惊惶不解而去。次日复问分身义。老人曰。汝适从藏经楼来。此就是分身。吾默然首肯。

  又问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释迦成佛时云。无量劫以前成佛。我等将来成佛之时。亦是无量劫以前成佛否。老人曰。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予所问毕作礼而归。不意云公老人今秋寂灭。再见无期。悲夫。

  己亥年十一月弟子圣一恭录

  师离云居。取道九江往九华山。夜宿旃檀林。复至肉身殿守塔。天亮步登天台顶。后经上海。至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见舍利青色如白豆般大。育王寺不留单。遂至普陀山普济寺。时日深和尚当方丈。正值岛上大量驻军。师为港客。无粮票。得常住慈悲。日施米饭一碗。后由小沙弥带游梵音洞。师向洞礼拜一须臾。即见菩萨现身。顶戴毗庐帽。身穿黄袍。手持经卷。师遂向菩萨祈求持戒。修褝定。得辩才。生净土等等愿。

  离普陀。师乘火车至太原。因无粮票车上亦无素食。师两天不得食。经南京乘船过长江。在船买得一菜饱。惜内有葱蒜。惟与他人。后至德州转车太原。在德州买得一冰球以作点心。一不留神。冰球掉在地上。有一耕田老伯伯为师拾回。复问师。食饭没有。答。每次也买不到。老伯伯言。这次买到。果然从一姑娘买得一碗蕃茄面。师问伯伯什么地方来。答。五台山不远。抵太原。寻伯伯踪影不见。

  登五台。住金阁寺一天。复至碧山寺广济茅篷。见到能海法师翻译经典。遂请开示。法师说。持戒。后知客妙江法师带游山。有两三居士随行。朝东台。北台。南台而至西台。再行两天经关帝庙到龙洞。在洞中朝拜。与同行观洞深处先后五次。而师每次见不同影像。先见弥陀。次见释迦。后见持剑文殊。继见侧坐红面金刚。最后为指天指地释迦太子。师视之为一生之缩影。

  离五台。师次游终南。复至卧龙。于卧龙寺留宿两夜。其时民情紧张。道场多不留单。对卧龙留宿之恩。师铭记心中。后至耀县大香山礼妙善公主。见菩萨像坐石上。栩栩如生。师心大欢喜。后往峨眉礼普贤菩萨。朝乐山大佛后回港。师是次回国。为期三月。

  回港后。师于度轮法师所办之佛教讲堂。讲梵网菩萨戒经及金刚经。后回大屿山地塘仔法林褝寺。参褝办道。

  一九六零年代。师在宝莲禅寺当职维那及西堂。亦常应邀至各道场弘法。于通往地塘仔及昂平路旁。常见一苦行僧淘沙堆土。砌石成室。如是往返三年。僧无语。师亦无言。一日师问。作什么。僧答。起道场。复问。多少人住。答三十多同参。师曰。我帮你。后把宝莲寺请讲法华经之经资。予僧买铁及水泥。僧者悟明长老也。所建道场。今为宝林褝寺。一年后。正值师在灵隐寺讲梵网经。悟明长老往生。大众请师接管宝林。自始除于宝莲禅寺当职。师皆驻锡宝林。

  一九六六年。师发心打褝七一年。同参有云妙和尚等。后有居士三姑来护七。三姑曰。未应邀前。于梦中见一老和尚嘱其护七。和尚足母趾有损伤。与寺中观音菩萨像无异。像今犹在。后三姑往生时。见大光明相。含笑而逝。

  又师应庆常法师邀请。至鹿湖精舍讲地藏经。打地藏七。圆满后。庆常法师把法会经资。塑造一地藏像。后送宝林禅寺。运送当日。凤凰山滚下三块大石。互相撞击。咙咙作响。如放大炮竹。滚至寺后不远而止。

  其时。师感于一年打七。不甚相应。遂发心燃指供养地藏菩萨。愿代地狱众生受苦。鉴于无人懂燃指之法。师自设之。先以盐混黄土作一莲花围敷于指基。并以绳紧索指节。再以檀香木条及棉灯心系指。使令坚直并作导火。燃点后。缓缓加油燃至指节。师燃指时。异香飘散。后得指骨如雪般白。今埋宝林禅寺地藏殿后。

  又有松泉法师请至香港法雨精舍讲地藏经。下山前夕。师梦被请讲经。允之。遂出门见一白马。乘之赴会。路上阴阴沉沉。后登一高台。见无量无边孤魂。头如覆镬。师三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继念大悲咒心经。即下台乘马回寺。下马处即今宝林禅寺前案山大石。

  一九七八年三月。师与法藉僧人法喜。慧行法师等。同至韩国参访。于松广山松广寺参九山褝师。

  师问。赵州曰。庭前柏树子。九山曰。赵州意。不识故。惺惺起疑。

  又问。赵州无。怎么用。怎么参。山答。赵州道“无以前着眼”。

  又问。提狗子无佛性(可以吗。)九山答。怎么则韩驴遂块。

  师又问。是甚么话。山答。六祖云。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常在吾人动静之中。收不得。是个什么。

  后又至伽耶海印寺留一偈。

  六祖顶相归新罗 曹溪一滴便成河

  僧侣修行多悟道 海东佛法满娑婆

  离韩国后师往日本经奈良。京都。大阪回港。

  一九七九年。祖国十年动荡复趋安定。宗教政策终也落实。是年师与寿冶和尚。智鸿法师等回国朝山。初至普陀。全山唯见妙善。道悟等三两出家人。肢离破碎残缺不全之佛菩萨像。还零散地上。甚是凄凉。后与妙善和尚共议重兴普陀。师举八项建议。(一)僧须穿僧服。(二)绿化普陀。广种樟树。(三)寺前可让善信参拜。寺后留作僧众用功之用。(四)僧应上早晚殿。(五)普陀需自力更生。如生主产紫菜等轻工业。(六)安电灯。(七)修山路。(八)清理梵音洞底英泥石块。后师得邵伟明夫人支助。对复兴普陀。在金钱上也作大贡献。离山前师留偈。

  五蕴空时观自在 度尽苦厄观世音

  莫谓普陀居南海 常教离尘朝名山

  复至苏州寒山寺。师也留一偈。后驰名于世。

  寒山拾得如兄弟 中国人民是一家

  我虽出家未出国 频回祖国瞻繁华

  师自始常回祖国。助各道场重兴。出钱出力。凡有功德无不兴崇。凡有艰苦无不乐助。曾资援道场如云居山真如寺。九华山。卢山东林寺。西安卧龙寺。成都昭觉寺。山丹大佛寺。五台山普寿寺等等。此外师也得无着庵 衍纯法师帮忙。为全国道场供应金箔。以铺佛金。因之而得现金身之佛菩萨像。不计其数。故师有护法金刚之称誉。

  一九八零年。师重修宝林褝寺大殿。留缘起碑记如下。

  宝林大殿缘起。

  凤凰半麓。灵气盘桓。有宝林焉。其寺始于悟明长老。初来此山。独居三十余年。人以苦行见称。后选此地茅庵一所。每日淘沙击砾。砌石成室。大有兴丛林之势。无何年耆寿尽。无人继志。众乃推吾住持。勉为之。幸遇陈君道生。协商向政府注册。并买地。定为十方堂口修行道场。始着手建设各寮。以安僧尼四众。最后兴建大雄宝殿。由马海则师楼设计。建华公司承建。各善信捐资。集腋成裘。落成于庚申年春。溯其来源。记其本末。以昭来者。

  宝林寺 圣一谨识

  一九八零年岁次庚申

  一九八二年。宝莲禅寺智慧法师请师为迎藏经团团长。在北京受国家领导及佛教界热烈欢迎。为文革后首批回国并为国家热情接代之宗教团体。意义重大。师在北京时作偈两首。如下。

  欢天喜地入京城 迎得龙经无上荣

  中原有褔边夷乐 四海同歌不绝声

  香港信徒望佛经 几回梦到北京城

  今朝蒙赐大龙藏 白马南飞利有情

  同年。师应九华山仁德和尚邀请。在九华讲地藏经 。后台湾净空法师把讲记。编录成书。广泛流通有序如下。

  甲子仲春。余应香江佛子之邀。为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同参研习。以是因缘。得访故人圣公长老于宝莲。展读圣师之地藏本愿经讲记。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复详披究。见其词坦义明。质直诣实。言近指远。深契当机者也。............今圣师于劫后。欣逢胜缘。复演之九华。深得意旨。以名号布施见闻三品。结归三宝。发明一经真实功德。利济无穷。自非具眼知识。莫能之也。读竟如饮甘露。如获至宝。即于讲席。普劝流通。使天下学佛之士。各各了知。正修行路。不堕邪见。不造恶业。心开意解。增长福慧。庶不负佛祖之悲愿。大士之宏誓。暨圣师之婆心苦口也。

  佛历三零一一年清明前一日华藏沙门净空谨识

  一九八三年。宝莲褝寺推举师为第四代主持。正月十七日晋院。升座时风雨大作。有雷震万钧。倾湫倒岳之势。师在位时。秉行古风。道场以无事为兴盛。师在位时始筹建于一九七零年之天坛大佛。终出现于木鱼峰上。编者正赞一句又如何。

  天鼓雷鸣雨洒花 宝莲飘香庆得主

  木鱼始现天坛佛 天下蒙恩金护法

  一九八六年。师与徒众重游大香山。见昔所朝礼之菩萨像不复再见。含泪而说偈言。

  廿八年前观世音 而今到来不见身

  叹息众生无褔慧 何时再睹大悲王

  一九九零年。师退居宝莲。回宝林一心教御徒众。时常住众渐多。须重编宝林堂组织。章程有缘起文如下。

  缘起

  世尊愍念众生。思拔其苦。而与其乐。故垂其教。立律范僧。大法东流。百丈大智褝师。鉴事有古今之殊。乡风之别。为育来昆。盖建丛林。立清规。故云。吾所宗。非局大小乖。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

  凤凰山半麓。宝林褝寺。远绍宗门之洙泗。继振六祖家风。开山祖悟明大师。苦行见称。淘沙击砾。砌石成室。立山门清勤之风范。中兴祖圣一和尚。法承虚云祖师。兴殿堂。行祖训。御徒众。道场得以耸现。十方云集。丛林既立。清风轨范。顺理成章。以为后学之津梁。

  今此宝林堂组织章程。乃契目下因缘。而不失祖师遗旨。以便来者能尽合时宜。依宗风而活于运用。

  师曾有偈赞诵宝林家风。

  宝山宝海宝林寺 凤山凤冠凤凰儿

  厥地开山有初祖 俄成宝刹育群雏

  交通不便少游客 夜静无人坐褝时

  人人劳动壮筋骨 日诵金刚长灵资

  接待十方来往者 礼仁下士敬诸师

  纯是出家清一色 半月布萨诵戒仪

  大众和合学解制 行筹安居把戒持

  更有地藏王宝塔 午夜钟声启人思

  至今宝林禅寺乃香港僧众最多之道场。

  一九九七年初。有锡兰僧人。为师之德行所感。请般若难陀大长老从锡兰送来佛陀真身舍利。宝林四众弟子热烈欢迎。舍利今存寺中。师有颂文如下。

  法身清净如虚空 报身功德赞无穷

  化缘已毕应身灭 却留舍利度童蒙

  本师释迦如来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成等正觉,说法四十九年,有缘众生度尽。其未度者,亦作得度因缘。故佛入涅盘,全身皆是舍利,分为三分:一分天上,一分人间,一分龙宫起塔供养,令种善根。印度阿育王将祖传一分,使鬼神分布南阎浮提人多处皆置一粒。我国华夏有十五处出现,五台山白塔顶,佛舍利每放光明,但不可见。唯宁波育王寺一粒安奉塔院,可瞻可礼。

  唐僧子邻,诣岳庙诵法华经求见母亲,岳帝指往鄮山育王寺礼佛舍利,才四万拜便闻母唤云己生忉利天。又虚云老和尚礼佛舍利感母生天。

  可知佛舍利为人天福田,礼拜者罪灭福生,供养者可求如意。

  梵语舍利,此云坚固子。修行戒定慧等法坚固则皆有。修行坚固成佛故有。历代祖师坚固修行悟道亦有。凡依佛法坚固修行者皆有。今佛舍利由斯里兰卡大德高僧送来本寺供养,普益有情,即今奉安一句,又作么道

  稽 首 如 来 真 身 舍 利

  或 全 或 碎 教 演 三 一

  或 偏 或 圆 机 分 大 小

  同 归 毗 卢 华 藏 性 海

  一日有弟子问曰。他日往生。如虚老生兜率否。师答。无一定。如流水般。随缘而去。如是师之境界。编者叹曰。

  如云行空 如水潺潺

  无心而去 普润世间

  丁丑年秋弟子衍空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