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海难手机版攻略:腺肌症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08:55:24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长入子宫肌肉中宫体病变,病因不清,引起痛经,性交痛,不孕,流产等。药物治疗无效,传统治疗根治方法,只有子宫全切。
分类:
均质型:子宫球形增大,肌壁间均匀分散出血灶,已经没有正常肌肉组织。
腺瘤型:子宫增大不对称,局部有突起,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正常肌肉组织。
诊断依据:
1病史,继发痛经,见红加重,渐进加重,或许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有难孕,不孕和习惯性流产。
2妇科检查:子宫球形增多,压痛明显。
3 B超:子宫增大,肌壁间回声不均。
4 子宫造影,造影剂容易进入肌壁间。
5 腹腔镜:见到病变部位血管增生和白色褶皱突起。
不开腹保宫手术
1子宫打孔术:适用于均质型肌腺症,方法是,腹腔镜下电构1cm间距打孔,深达粘膜层。
2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腺瘤型腺肌症,方法是腹腔镜下,子宫粉碎器直接旋切腺瘤组织或病灶,一般要深达粘膜层,缝合切口,安太人俗称“露天开采” 术式。
预后:
子宫打孔术后,一般行成瘢痕子宫,月经量极少,或者闭经,但是痛经会明显减轻或消失。生育困难。
病灶清除术后,只要留下1/4左右的宫壁2年后子宫会恢复到正常大小。除了痛经会明显减轻或消失,还可以有生育功能。

活血化瘀法:
子宫腺肌症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临床症状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笔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10例,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2001~2003年中医妇科门诊病人,为已婚经产妇;年龄最大46岁,最小30岁,平均38岁;经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
经期方:生蒲黄、延胡索各20g,五灵脂、白芷、三棱各10g,白芍、独活、益母草各15g。伴腰痛加枸杞、菟丝子、川断各20g;小腹坠痛加柴胡、升麻各10g,潞党参25g;腹胀加香附10g,沉香3g;经血量多加血竭6g。
非经期方:三棱、莪术各10g,地鳖虫、水蛭各6g,菟丝子、枸杞各20g。腰痛加川断20g;乏力加潞党参25g,黄芪20g。
上方每日1剂,用冷水浸泡药物0.5h后煎20~30min,饭后服100ml,每日3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改善,妇检及B超发现病灶缩小;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检及B超检查无改善。
治疗结果
治愈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80%。
讨论
子宫腺肌症属中医“症瘕”范畴,为离经之血外溢,阻滞胞宫脉络所致,故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法治疗效果较好。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
选择1999年6月至2000年 6月在我院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彩色
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经达那唑等药物治疗6个月无
效的23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UAE)。年龄(36.2±8.2)岁,痛经(7.3±3.1)年,痛经程度按慢性
疼痛分级问卷法〔1〕评级:3~4级16例,2级6例,1级1例;月经明显增
多(3.1±1.6)年。4例合并子宫肌瘤,其中1例为粘膜下肌瘤,余为肌
壁间肌瘤。术前子宫体积(210.7±107.6)cm3。合并重度贫血5例,中
度贫血14例,轻度贫血4例,血红蛋白(Hb)(74.4±24.6)g/L。均已
婚,14例患者有生育史,其中12人有1~3次不等的人工流产(人流)史;
余9例无生育史,但有1~2次人流史。肝、肾功能正常,无血液病史。
二、方法
1.股动脉置管:取单侧股动脉穿刺,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0.5 cm处股
动脉搏动最强点,以穿刺针斜面向上刺入股动脉前壁见动脉血喷出
后,沿穿刺针置入短导丝并拔出穿刺针,沿短导丝置入血管扩张器
和导管鞘,拔出短导丝及血管扩张器,完成股动脉置管。
2.子宫动脉造影:将所选5 F猪尾型导管置腹主动脉分叉上2 cm处
(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连接高压注射器以10 ml/s的速度注射
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30 ml,压力1020 mmHg,延迟1s摄取盆腔动
脉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显示盆腔血管情况;根据DSA影像学表现选择4~5 F RS
(脾管)或RH(肝管)或Cobra(眼睛蛇管)导管,超选择插至子宫
动脉,若插管困难选用3.0 F微导管,行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
脉的走行及子宫体造影染色、病灶分布情况等。
3.子宫动脉栓塞:根据子宫动脉粗细及病灶的分布情况,选择适量的
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 mm),在X-线透视的监测下栓塞子
宫动脉,栓塞结束后再行DSA造影,证实栓塞完全;同法栓塞另一
侧子宫动脉。
三、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1个月及术后1、3、6、12、15、18、21、24个月观察以
下指标:
1.Hb水平变化:统一应用外周静脉抽血法机检。
2.月经:包括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其中经量以术前月经期间患者
所用的卫生巾数为基数(100%),详细记录术后每1个月经周期中
所用同种卫生巾数并与术前对比获得百分比。
3.痛经程度:于术前及术后每1个月经周期结束后3~7 d内,根据
“慢性疼痛分级问卷”所得,首先分别计算疼痛强度(0~100分)、
影响活动程度(0~100分)、活动能力丧失(0~6点),再根据以
上3项计算所得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① 0级:疼痛强度=0,活动能力丧失=0;
② 1级:疼痛强度<50,活动能力丧失<3;
③ 2级:疼痛强度≥50,活动能力丧失<3;
④ 3级:活动能力丧失=3、4,不论疼痛强度;
⑤ 4级:活动能力丧失=5、6,不论疼痛强度。评级越高,代
表痛经程度越严重。术后评估至痛经完全消失或至2001年
6月。
4.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流量的变化:由专人于经后3~7 d内应用彩色
超声多普勒测量子宫体积及子宫肌层、病灶内血流量。
5.子宫腺肌病的DSA影像学表现:动态观察子宫腺肌病的DSA影像,包
括子宫动脉的走行、粗细、宫体的形状及染色情况等。
6.并发症的观察:详细观察术后T、P、R、BP,下腹部、臀部疼痛情
况,双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触觉的变化等。
四、疗效判定标准
1. Hb值:恢复至正常值范围为痊愈。
2.痛经疗效:按以下标准对痛经疗效进行评估:
①完全缓解:治疗后痛经完全消失;
②明显缓解:治疗后疼痛评级降低2个级别以上(包括2个级
别),但痛经未完全消失;
③部分缓解: 治疗后疼痛评级降低2个级别以内;
④无效:治疗后疼痛评级无降低。
⑤复发:治疗后痛经一度缓解或消失后又出现且程度同术前。
五、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一、临床症状及体征
全部病例均于每次月经后3~7 d内按期随访,最长24个月1例,最短
12个月 4例,15个月15例,21个月3例,平均(15.7±3.2)个月经周期。
1.月经的变化:21例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1),月经周期和经
期无明显改变(见表1);2例患者术后7~11个月内月经量明显减
少后又逐渐增加,于术后第13、16个月已恢复至术前月经量。 表1 21例患者UAE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和经期的比较(X±S)

时 间 月经周期(d) 经期(d) 月经量(%)
治疗前 29.9±3.1 7.2±2.5 100.0± 0.0
治疗后 31.3±4.5 6.7±2.6 50.3±18.4
P值 >0.05 >0.05 <0.01

2.Hb值的变化:23例患者的术前平均Hb值为(74.4±24.6)g/L,术
后3个月恢复至(123.4±12.5)g/L(P<0.01)。
3.痛经程度的变化:23例患者术后观察(15.7±3.2)个月经周期,
治疗前后痛经评分及评级见表2。手术后疼痛评分、评级明显降低
(P<0.01),23例中19例(82.6%)疼痛完全消失,2例(8.7%)
部分缓解,2例(8.7%)分别在缓解7~11个月后复出现痛经症状
至术后第13、16个月已恢复至术前。介入治疗后痛经症状的变化呈
4种情况:
(1)22%(5/23)的患者UAE术后痛经即消失;
(2)48%(11/23)的患者术后经2~3次月经周期痛经才消失;
(3)22%(5/23)的患者术后随着月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缓
解,其中3例在术后5~7个月后痛经消失,2例在本文统
计时仍有轻微的痛经;
(4)8%(2/23)的患者治疗后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 表2 23例子宫腺肌病UAE治疗前后痛经程度的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痛强度(分) 影响活动程度(分)活动能力丧失(点)疼痛分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前 86.7±21.5 77.5±29.2 3.8±1.5 3.0±1.2
治疗后 11.2± 9.4 8.3± 8.1 0.3±0.1 0.4±0.7
P值 <0.01 <0.01 <0.01 <0.01
————————————————————————————— 4.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肌层、病灶内血流量:子宫体积呈进行性
缩小,治疗前子宫体积(210.7±107.6)cm3,治疗后子宫体积
(132.1±59.2)cm3,平均缩小37.1%(P<0.05),最长病例
观察至术后24个月仍呈进行性缩小,2例复发患者子宫的体积也
随临床症状的缓解而略有缩小、临床症状的复发而重新增大;
4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除1例粘膜下子宫肌瘤于治疗后1月因肌
瘤坏死自阴道脱出予以摘除,其余3例壁间肌瘤体积由术前103.2
cm3,缩小至术后11.2 cm3。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量较术前明
显减少。
二、 子宫腺肌病的DSA影像表现
与正常子宫DSA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无明显增粗、子宫体血管分布均匀
(图1)所不同的是:本文2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提示病灶由双子宫动脉同时供血;在动脉期子宫动脉呈扭曲状,子宫体
的血管分布不均、杂乱无章,子宫体明显增大(图2);实质期可见子
宫体部造影剂染色深浅不一、形态不规,显示出宫体呈均匀性或局灶性
增大,多为球形或倒置的梨形,内有多个充盈缺损区呈椭圆或不规则状
,周边呈毛刺状,病灶分布不均(图3)栓塞后上述征象消失(图4)。
三、 副反应和并发症
全部患者在术后当天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子宫部位的阵发性疼痛,
持续3~7 d缓解,予消炎镇痛剂对症治疗;3例患者出现一侧的臀部疼
痛及下肢酸痛、麻木感,经上述处理后2例于1周内明显缓解,1例持续
约3周左右基本消失;17 例患者术后 2 周内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低热,
体温波动在37.5C°~38.0C° 之间;1例合并粘膜下肌瘤患者术后1
个月肌瘤坏死脱出宫颈外口予以摘除,无出血;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
生。 讨 论 一、 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长期以来,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一直没有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虽然
药物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一定的疗效,仍有部分患者因治疗无效不得不
切除子宫。处于生育年龄的患者,切除子宫不但使其丧失生育能力、导
致内分泌失调,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寻
找一种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是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课
题。UAE是介入治疗技术的一种,它是指在X线的引导下,采用
Seldinger's技术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进行栓塞。在已成功地应用
于妇科恶性肿瘤、产后出血、子宫肌瘤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将该技术应
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发现可有效消除或明显缓解痛经症状,减少月
经量,对轻、中、重度患者均有效。
二、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理
UAE通过栓塞子宫动脉使异位于宫体的内膜病灶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吸
收,子宫体积出现明显的缩小导致肌壁间微小通道的关闭。异位内膜坏
死的程度与血流阻断的程度成正比,而此与栓塞所用的栓塞剂颗粒的大
小有关。本研究所选栓塞剂为新鲜明胶海绵颗粒,仅能栓塞中小动脉,
而且栓塞不完全,同时作为中效栓塞剂,在栓塞后21 d左右溶解吸收,
血管复通。23例患者中19例获得良好的效果,2例明显缓解,2例复发。
我们认为复发的可能因素为:
① 2例均为重度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病例,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及术中
DSA造影中可见病灶遍布宫体;
② 明胶海绵颗粒过大,不能完全阻断病灶血供;
③ 双侧卵巢动脉向宫体提供较多的血流。
三、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UAE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
对中、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之中;由于患者不需切除子宫,缺乏术后病理,
对子宫腺肌病的栓塞治疗后病理变化仍不十分明确;少数患者在治疗后不
久出现复发,因此最佳栓塞剂的筛选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的例数
不多,要注意本疗法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相应组织坏死的问题,因此在
临床工作中,只有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时才采用 UAE技术,暂不为首选方
法。尽管如此,本研究表明 UAE这一血管性介入技术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开辟了一个新的微创治疗途径。
(摘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