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的拼音和组词:谁知道送庆龄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18:42:04
要突出重点竟量减少字

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于1984年1月,位于上海西区的宋园路21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宋庆龄陵园占地约12公顷,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
  以宋庆龄墓为中心的纪念设施,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主要有宋氏墓地、纪念广场、展示宋庆龄特有气质和风采的汉白玉雕像、由邓小平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和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等。陈列馆展线长137米,展出照片400多幅,实物100多件,真实、形象、全景式地展示了宋庆龄从一个追求真理的爱国青年到投身革命,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光辉历程。馆内录像室放映介绍宋庆龄生前主要活动的《国之瑰宝》等文献纪录片。
  宋庆龄陵园还建立了名人墓园。名人墓园安葬有爱国老人马相伯、抗日英雄谢晋元、“三毛之父”张乐平等知名人士,每个墓建有反映他们生前风格的栩栩如生的纪念雕塑;外籍人墓园葬有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600多名外籍人士,其中有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夫妇、宋庆龄的美籍女友耿丽淑等。
  少儿活动区的一期工程——上海儿童博物馆,座落在宋庆龄陵园东南部,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全国和上海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衬托这些丰富人文景观的是宋庆龄陵园精彩纷呈的自然景观。园内有数千平方米大草坪,有300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15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100年以上树龄的广玉兰树和数百棵高大的龙柏、雪松、中山柏及胸径25㎝以上的香樟树千余棵等,一年四季树木葱茏,芳草如茵,鸟语花香。
  现在的宋庆龄陵园气氛庄严肃穆,环境优美自然,建筑协调美观,主要场所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不但是一个融纪念、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而且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http://www.shsoongching-ling.com/p1.htm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第二任妻子。
宋庆龄祖籍海南文昌县,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亲倪桂珍。宋庆龄的英文基督教名字是Rosamond。
宋庆龄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于乔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虽然孙中山是宋家已经二十年的朋友,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遭到极力反对。孙中山大她26岁,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卢慕贞还有一儿两女。孙中山离婚之后,两人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
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宋庆龄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当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处理手法上,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政策,容纳并与共产党和平共处。由于政见不同,宋庆龄与宋美龄关系破裂,并誓言永不与其妹宋美龄见面。7月份,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一致抗日;但是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1949年,国共内战即将结束之际,宋庆龄留在了大陆,没有同宋美龄和蒋介石一起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0年代曾宋庆龄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她并没有实权,在政治方面并不活跃。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妇幼保健院。这是和她惯例做法,因她很早就活跃在妇幼卫生、文化教育领域,早在1938年她就开始起办基金会,为世界各地妇女和儿童的福利筹集资金。
1981年5月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危;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月16日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以纪念她对中国共产党的包容和支持;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病逝。
宋氏兄妹
宋氏三姐妹
宋庆龄有一姊、一妹和三个弟弟。姐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妹妹宋美龄嫁于蒋介石,而宋庆龄则是孙中山的夫人;弟弟宋子文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后宋氏兄妹各奔东西:
宋霭龄,(1890年6月14日—1973年10月18日),搬居美国。
宋庆龄,留在上海。
宋子文,(1894年—1971年),搬居美国旧金山。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搬居台湾。
宋子良,(1899年—1987年)搬居纽约。
宋子安,(1906年—1969年2月25日),搬居香港。

主要经历:
宋庆龄(1893~1981)
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
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7和1929年被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选为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回国,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批评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共压迫人民的政策。
1932年底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者。
1933年当选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主席。后联合爱国人士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积极支持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募集医药物资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呼吁美国人民制止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又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0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发言年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
1952年,她当选为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第二任妻子。
宋庆龄祖籍海南文昌县,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亲倪桂珍。宋庆龄的英文基督教名字是Rosamond。
宋庆龄在上海高中毕业,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于乔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虽然孙中山是宋家已经二十年的朋友,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遭到极力反对。孙中山大她26岁,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卢慕贞还有一儿两女。孙中山离婚之后,两人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
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宋庆龄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当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处理手法上,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政策,容纳并与共产党和平共处。由于政见不同,宋庆龄与宋美龄关系破裂,并誓言永不与其妹宋美龄见面。7月份,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一致抗日;但是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1949年,国共内战即将结束之际,宋庆龄留在了大陆,没有同宋美龄和蒋介石一起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0年代曾宋庆龄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她并没有实权,在政治方面并不活跃。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妇幼保健院。这是和她惯例做法,因她很早就活跃在妇幼卫生、文化教育领域,早在1938年她就开始起办基金会,为世界各地妇女和儿童的福利筹集资金。
1981年5月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危;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月16日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以纪念她对中国共产党的包容和支持;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病逝。
宋氏兄妹
宋氏三姐妹
宋庆龄有一姊、一妹和三个弟弟。姐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妹妹宋美龄嫁于蒋介石,而宋庆龄则是孙中山的夫人;弟弟宋子文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后宋氏兄妹各奔东西:
宋霭龄,(1890年6月14日—1973年10月18日),搬居美国。
宋庆龄,留在上海。
宋子文,(1894年—1971年),搬居美国旧金山。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搬居台湾。
宋子良,(1899年—1987年)搬居纽约。
宋子安,(1906年—1969年2月25日),搬居香港。

主要经历:
宋庆龄(1893~1981)
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
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7和1929年被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选为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1年回国,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批评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共压迫人民的政策。
1932年底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者。
1933年当选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主席。后联合爱国人士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积极支持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募集医药物资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呼吁美国人民制止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又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0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发言年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
1952年,她当选为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和国名誉主席”称号,以纪念她对中国共产党的包容和支持;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病逝。
宋氏兄妹
宋氏三姐妹
宋庆龄有一姊、一妹和三个弟弟。姐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妹妹宋美龄嫁于蒋介石,而宋庆龄则是孙中山的夫人;弟弟宋子文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后宋氏兄妹各奔东西: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宋氏家族家族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成员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蔼龄等一个个在中国政坛上的位置举足轻重。他们以深厚的国际背景,同各方政治势力的密切关系,以及自身相当雄厚的实力,成为当时影响中国局势发展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轻视的力量。尤其是蔼龄、庆龄、美龄三姐妹,她们宛如长夜中交相辉映的璀璨明星,在那段刀光剑影、恩怨离合的岁月中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让后人回味无穷。
风起于青萍之末。宋氏姐妹人生道路的成功,与宋氏家族的奠基者——他们的父亲宋耀如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宋耀如不平凡的早年经历直接影响着他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念。幼年时期的宋耀如,因家贫而被迫赴美谋生,因机缘幸运地接受了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并被指派回中国担任基督教牧师,后从事工商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富足的上层人士,为了拯救受尽屈辱的、贫穷而苦难的祖国,他与孙中山等革命者结成莫逆之交。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出谋划策,四方奔波,可谓鞠躬尽瘁,功勋卓著。但他不喜欢争权夺势,从不居功自傲,因此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隐君子。以至于知道今天,人民依然感觉他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值得指出的是,在那个时代里,很少有人乡宋耀如那样将培养子女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并全力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真诚热烈的爱国者,宋耀如亲身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与强大,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贫弱、愚昧和屈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他心中升腾起一个宏愿,那就是将子女培养成为中国的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引导中国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文明的生活。他屡次对人家说:“只要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物,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孩子,我要敢为天下先。”为此,他和同样笃信基督教的妻子倪桂珍一起,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教育模式,在充分发展孩子美好天性的过程中,训练他们成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达勇士。而其子女日后的发展,则充分证明这一模式的成功。
首先,宋耀如夫妇为子女们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了一方净土。孩子需要在熟悉的可信赖的天地中安全的活动。安全感对于儿童正常的发展是必须的。孩子在受保护的氛围中迈出其人生的第一步,对于培养他(她)们将来与来自敌对世界的危险做斗争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宋耀如成功的商业活动,使得他在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之余,还有积蓄购买一大片土地,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幢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并留有菜园、果园,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少年,亲近了大自然,认识了劳动,接触了周围的农民。在那个动荡不局的年代里,宋家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优裕的物质生活使得孩子们心中自有一种安定感。同时,由于夫人倪桂珍完全按照清教徒禁欲主义的规范生活,当孩子们还在襁褓之中时就带他们做祷告,使得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找到了一片安宁的乐土;而有秩序的、和谐的、带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则培养了他们优雅的气质和洒脱的风度。
宋耀如所接受的西方价值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那种强烈的冒险家精神,使他认识到,最先进、最科学同时也是最伟大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符合孩子天性即个性的教育方式。任何扼杀和窒息孩子天性的举动都是愚蠢和罪恶的。因此,他强烈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以循规蹈矩为贤明,视唯唯诺诺为老成的压抑个性的陈腐教育,他认为这正是国家之所以没有朝气,以至于天天沉沦下去的根源。为培养孩子活泼快乐的个性,他把游戏是儿童的天职这一格言铭刻在心中。无论事务如何繁忙,回到家的宋耀如总会耐心和兴致勃勃地陪孩子做游戏。他把自己在美国的经历编成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先用英文讲给孩子们听,再用中文复述一遍,使得孩子们的英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而他所讲述的那些英雄小主人公的故事,则为孩子们的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引起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使他们迫不及待的希望长大,好成为闯荡世界的主人。在宋家,周末举行晚会是一个惯例,这也是宋耀如教育熏陶子女的刻意安排。晚会给了孩子们施展才华的机会,音乐歌舞使得孩子们与胆怯害羞绝缘。他们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处处流露着一种大家的风范,为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宋耀如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自制、忍耐,才能成为高尚的、成功的人。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斯巴达式的教育计划,在长女蔼龄稍大一点时,就开始实行“沐于大麓,列风雷雨而不迷”的教育。在风狂雨骤的日子里,携她在雨中受淋,带她野外徒步跋涉,还将忍饥挨饿列入其培养方案。据说,当小庆龄四岁时,就加入了这一行列。之后,宋耀如坚持让幼小的孩子们步行上学,借此锻炼他们的体魄和吃苦能力。在这些常人眼里有些冒傻的、自讨苦吃的行动中,孩子们逐步磨练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坎坷挫折挑战的能力。日后,这些孩子虽然在其求学、工作、生活中遇到过许多波折,但都能够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与宋耀如有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同时,人们不会忘记,就在那段日子里,湖南韶山有一个年轻人,用着几乎同样的方式,在艰苦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他就是未来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
宋耀如相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未来的领袖人物必须是学贯中西。为培养孩子的世界眼光,他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在孩子们入学前,他就从美国购来了大量幼儿读物,夫妻俩人轮流叫孩子们读写。此外,他非常关注孩子们的中文教育。他常常对孩子们说:“学英文是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是为了留学长知识学本领,再来报效祖国,所以中文一定要更好。”宋家的孩子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都认真的练习毛笔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锻炼孩子们的实际才干,宋耀如还和长女一起,在1898年创办了一份《上海儿童报》。编者、投稿者、读者都是宋家的几个孩子。在这片自由的天地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后来他们留学美国时,美国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能够驾轻就熟,信手在打字机上打出一篇篇辞采华美、思想深刻的文章的写作能力感到惊讶。
宋耀如坚持认为,教育应当是社会的。不管家庭教育多好,也不能替代集体生活的训练。孩子们长大了总要走上社会。他们不应当是象牙塔中的公主,更不应当是笼中的金丝鸟。他们应当是时代的弄朝儿。他们应当了解公众,熟悉公众,走向公众。因此,他平时总是以“社会公仆”的思想来教育孩子,带孩子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宋夫人同样热心于慈善活动。因此,孩子们从很小时侯就树立了帮助别人的观念。为了锻炼孩子们在公众场合开口讲话的能力,宋耀如非常重视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尤其是子文,他小时有点口吃,但他的中英文演讲能力却让老师同学钦佩。此外,作为一个深刻了解社会黑暗的人,宋耀如懂得让孩子们认识社会现实的重要性。他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方面懂得它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又要学会对金钱的用之有道。在培养孩子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后,他还让子女们接触应付形形色色的商人、投机贩子、政客、记者、律师、三教九流的人们。让他们正视人世间复杂、险恶的一面,为他们今后的迅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耀如最为可贵的思想在于,他坚信妇女的才干毫不逊色于男子,妇女应该与男子完全平等。他完全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为他的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进入教会学院读书,在十几岁就赴美学习,接触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教育,鼓励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体味更深刻的人生。他把救国的希望同样寄托在她们的身上。在送庆龄和美龄出国前,他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看西洋景,是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在中国妇女受着最严重的欺压而很少能冲出封建藩篱的年代,他在自己女儿身上看到了妇女解放的曙光。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子女的发展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际,回顾宋耀如对其子女的教育培养模式,当不无启迪。如何培养下一代是人类永恒关注的主题,作为家庭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宋耀如的名字和贡献不应当被人们忘却。

申明(宋庆龄) 政 治 家, 社 会 活 动 家。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主 要 领 导 人 之 一。 广 东 文 昌 (今 属 海 南) 人。

1893 年 1 月 27 日 生 于 上 海。
1913 年 毕 业 于 美 国 佐 治 亚 州 梅 肯 威 斯 理 女 子 大 学。
1915 年 和 孙 中 山 结 婚。
1925 年 孙 中 山 逝 世 后 继 续 坚 持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1927 和 1929 年 被 国 际 反 帝 国 主 义 同 盟 大 会 选 为 名 誉 主 席, 成 为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委 员 会 主 要 领 导 人 之 一。
1931 年 回 国, 从 事 社 会 福 利 工 作, 参 加 抗 日 救 国 活 动, 批 评 国 民 党 政 府 对 日 妥 协 投 降, 对 内 反 共 压 迫 人 民 的 政 策。
1932 年 底 组 织 了 “中 国 民 权 保 障 同 盟”, 营 救 争 取 民 主 权 利 的 革 命 者。
1933 年 当 选 远 东 反 帝 反 战 同 盟 中 国 分 会 主 席。 后 联 合 爱 国 人 士 发 表 《中 国 人 民 对 日 作 战 基 本 纲 领》, 成 立 中 华 民 族 武 装 自 卫 委 员 会, 积 极 支 持 全 国 的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中 国 抗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在 香 港 发 起 组 织 “保 卫 中 国 同 盟”, 募 集 医 药 物 资 支 援 中 国 人 民 抗 日 斗 争。
1945 年 9 月 中 国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后, 她 呼 吁 美 国 人 民 制 止 美 国 政 府 支 持 蒋 介 石 打 内 战。 又 创 办 “中 国 福 利 基 金 会”, 从 事 妇 幼 福 利 事 业。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后 当 选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副 主 席, 后 历 任 国 家 副 主 席、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副 委 员 长、 全 国 妇 联 名 誉 主 席 和 中 国 人 民 保 卫 儿 童 全 国 委 员 会 主 席。
1950 在 政 协 第 一 届 会 议 上 发 言 年 当 选 为 世 界 和 平 理 事 会 理 事,
1951 年 获 “加 强 国 际 和 平” 斯 大 林 奖 金。
1952 年, 她 当 选 为 亚 洲 和 太 平 洋 区 域 和 平 联 络 委 员 会 主 席。
1981 年 5 月 15 日,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
1981 年 5 月16 日, 第 五 届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决 定 授 予 她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名 誉 主 席 称 号。
1981 年 5 月 29 日 在 北 京 逝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