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无路里边的疑的意思:说说《牛虻》的历史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21:50:30
最好附一张人物表

作品创作背景及社会评价

“牛虻”的历史背景

“牛虻”所述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三十——五十年代意大利革命志士的斗争活动史。

意大利自一七九六年拿破仑侵入后,在一八一五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又把意大利分割为许多小国,南部是拿不勒斯王国。和它西北部相接的是包括意大利古都罗马在内的教皇领地,领地的统治者就是罗马教皇本人。中部的其余地区是塔斯加尼公国领土。由塔斯加尼公国略微向北,位于利古利安海沿岸的小小的鲁加公国,它的北面是摩地那公国和帕马公国。在它们的西方和法国接界的是萨丁王国,也叫做庇埃蒙王国。而意大利最富饶的区域伦巴第和威尼斯,则割给了奥地利帝国。

这些小国中的塔斯加尼、摩地那和帕马三个公国的统治者都和奥地利皇室有着亲戚关系,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教会,又是奥地利帝国的公开的同盟者。因此,奥地利帝国几乎变成了整个意大利的主人。

最初反对外来侵略者和反对专制独裁的还是在拿破仑占领时期就建立的“烧炭党”秘密革命团体。可是他们两次的革命起义都被奥地利人残暴地镇压了下去。烧炭党人玛志尼于一八三○年被放逐到法国马赛时,重建了一个秘密团体——青年意大利党。

青年意大利党的目的是要在意大利建立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共和国。它不仅打算驱逐奥地利人,而且还要推翻意大利的专制政权。

“上帝和人民”——青年意大利党给自已选择了这样的信条。

长篇小说《牛虻》的作者艾捷尔·伏尼契(1864-1960)是英国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出身在爱尔兰科克市。她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坚强的性格。1885年要柏林音乐学院学成归国后,她结识了一些流亡在伦敦的各国革命者,她的丈夫是一位波兰革命活动家。这些对她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牛虻》是伏尼契的代表作,描写的是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为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作品通过对牛虻一生的身世和遭遇,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青年革命家的形象。他在黑暗、污浊、欺骗、虚伪的现实教育下,背叛了他所笃信的上帝和阶级,投向革命,卷入了火热的斗争,锻炼成了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战斗的革命者。他的光辉形象,曾使很多革命青年受到巨大鼓舞。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中就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过高度评价。《牛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拥有广泛的读者。

小说题名《牛虻》,是因为作者自幼尊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曾被诬告用哲学腐蚀青年而被宗教法庭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对审判官说:“真正意义的行为是不应当考虑生命危险的,我被神派到这个城市里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这种坚持信仰,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被伏尼契移植到她的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所以给亚瑟取了“牛虻”这个外号,小说即因此而得名。

历史背景是19世纪的意大利。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把意大利分割成多个小国,一部分划入奥地利帝国,其他的小国也受到奥地利的控制和奴役。为了赶走奥地利人,统一意大利,意大利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一些爱国的仁人志士建立了烧炭党,并在二三十年代举行了多次起义,但是都被奥地利人给镇压了。1830年,意大利当局把烧炭党人玛志尼放逐到国外。一年以后,玛志尼在法国马赛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青年意大利”。至于青年意大利党的宗旨,用牛虻的话来说就是“献身于意大利,帮着把她从奴役和苦难中解救出来,并且驱逐奥地利人,使她成为一个共和国,没有国王,只有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