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曙光医院怎么走:二战时及战后德国、日本两国人民的生活(文字),数字要详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9:14:19

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在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前西德在1953年还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注:1994年,德国联邦议
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明文规定同情纳粹、否认纳粹罪行、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加强了反纳粹的法律武器。)

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发言权。结果,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处绞刑。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作出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对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接受历史教训、反省侵略战争。

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在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前西德在1953年还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注:1994年,德国联邦议
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明文规定同情纳粹、否认纳粹罪行、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加强了反纳粹的法律武器。)

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发言权。结果,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处绞刑。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作出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对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接受历史教训、反省侵略战争。

在战前和战争中日本军人杀害了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但是,在战后的60年里,日本的 战斗员 从没有杀害过一个外国人。1976年,田中首相因受贿罪被逮捕,并被判决。这就是说明在日本贯彻了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的原则。我认为除了了解战前、战时的日本 “ 侵略历史 ” 以外,还要了解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的日本战后历史,这对正确地认识历史是不可或缺的。

②很多人都在说近年来日本正在发生着变化。还有议论说日本在恢复战前的“军国主义”。今后,日本社会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真要回到战前的政治体制还是要变成一个与现在的日本完全不同的社会?还是基本上维持战后的体制?这些问题将成为学术和政治界的重要议题。然而,在讨论这些问题以前,更多的议论集中在日本将朝哪个方向变化,而将从什么地方开始发生变化却几乎不被人关注。也就是说,现在的日本正在从什么样的状况开始变化,更具体来说,现在的日本在抛弃战后体制的哪个部分,这些问题几乎还没有被讨论过。我认为,重新认识日本的战后体制及成为战后体制出发点的 “ 战后改革”是什么样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 什么是 “ 战后改革 ”

1. 1. 战争的结束与日本国民的反应

1945.8.15 广播 “ 终战 ” 诏书

在1945年8月15日中午,天皇发布了结束战争的广播,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当时甚至现在)以此来当作战争结束的标志。对于亚洲(中国、韩国)很多人来说8月15日这一天是解放日,但许多日本人对于“终战”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a . “ 战斗”结束了

不仅对于许多从前线逃回来的士兵,对于害怕空袭的许多非战斗人员来说也意味着战斗结束了。

(例如,很多城市居民因为 “ 不再有空袭”了而松了一口气)。

b . “ 战争”结束了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中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1941年--1945年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长期的战争造成无数死伤,并使房屋、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绝大多数的日本民众因战争而疲惫不堪。故因战败而感到悔恨的日本人是出人意外的少。总之,绝大多数人因感到战争结束而松了一口气。

c . “ 战争体制”结束了。

绝大多数日本人是通过天皇结束战争的广播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在次之前绝大多

数日本人从未听到过天皇的声音。一直以来,天皇是作为神而存在。天皇通过广播对国民

讲话,日本民众感到一个时代、一种国家体制结束了。

1945.9.2 在密苏里号上,日本在对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

联合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到日本赴任,占领体制一直持续到 1951 年 9 月 8 日旧金山和约签订为止。

1945.9.27 天皇拜访麦克阿瑟的司令部,日本国民受到了国家统治者更替的印象.

1. 2.“ 战后改革 ” 的内容

“ 战后改革”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新宪法《日本国宪法》中( 1946.11.3 公布、 1947.5.3 实施)。

cf. 《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 1889 年制定)

《日本国宪法》的特征

• 主权在民

日本国宪法 §1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cf. 《大日本帝国宪法》 §1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

1946.1.1 天皇发表的 “ 人间宣言 ” 宣布自己不是神是人。

cf. 二战前,天皇被看成是 “ 现代人世间的神”。

尽管日本国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但他们是被动的,因此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与众多欧美国家不同,它并不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变旧体制掌握政权的。因此,直到现在为止,在政治上日本仍然没有很强的“自己是日本政治、国家的主人”的意识。

• 和平主义

日本国宪法彻底贯彻和平主义。主要表现为:放弃战争、不保持军事力量、信奉国际主义。

日本国宪法序言 日本国民…信赖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公正与信义,决心保持我们的安

全与生存。

日本国宪法第9条这样规定 ①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②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45.11.30 占领军下达解散日本海陆军的命令(其实,9月2日已开始解除武装。)

这是联军为了不使日本再发动战争,谋求日本非军事化的结果。这与日本国民 “ 再也不想打仗 ” 的想法一致。因此,宪法所主张的和平主义受到国民强烈的拥护。(直到现在为止,与其他国家的国民相比,日本国民更加讨厌战争和军队。)

• 自由主义

日本国宪法的自由主义倾向很强,它强调个人信仰的自由,承认 “ 表现自由 ” 等各种个人的政治自由。宪法中的自由主义给处于专制体制下的 “ 国民 ” 带来了巨大的解放的感觉,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也因此,以各种言论活动为代表的文化活动骤然增多,政治活动也增加了。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控制也降到最低限度。

• 平等主义

在日本国宪法中,一个大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基本的人权,另外还有经济平等(保障生存权)。

尤其是彻底赋予男女同等权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冲击。 1945 年 12 月首次赋予女性参政权,并迅速实施了保证男女权利平等的措施。另外,战前的以家长为中心的 “ 家庭制度 ” 解体。( 1947 年 12 月颁布《民法修订》)

在经济方面 “ 农村土地改革 ” ( 1946 年)和 “ 财阀解体 ” ( 1947 年)对实现经济的平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土地改革的结果,一下子增加了大量的自耕农。(此举扩大了日本国内市场,成为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战前日本也在实施工业化,但是因没有国内市场只能通过殖民地扩大市场。而战后工业的发展力足于国内,富裕了的农村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2 . “ 战后改革 ” 的特征及成功的原因

2 . 1 “ 战后改革”的特征

a. 改革规模大

改革的内容方面可以和一次大的革命相匹敌。战后改革是大范围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领域)彻底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的改革。并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改革。

b. 公共组织几乎都保留了下来。

对战前的公共组织、制度进行了大幅地实质性的改革与修改,但其存在几乎都被保留了下来。被完全解体的大的公共性组织和制度是和军队及与国家神道相关的省厅等,其余的组织大都继续存在,并没有被解体。制度也继续存在。

天皇制 天皇的作用由原来的国家元首改为象征意义继续存在

立法组织 由众议员、贵族院两院制改为众议院、参议院两院制。宪法、选举法都进行了大幅的修改。

行政组织 中央、地方的若干组织、制度有所变化,(例如,内务省被解散、知事由任命制改为公选制)但基本上还继续存在。

司法组织 宪法、民法、刑法等都已进行了大的修改,但组织、人员构成基本保留了下来。

管理警察、学校、医院、运输、通信、能源等的组织基本上还继续存在着,规模较大的私企也基本保留了下来。(只是 “ 财阀解体了”。)

2 . 2 “ 战后改革”为何能取得成功? —— “ 战后改革”是占领军强制实施的,还是日本自发的? ——

有一种看法认为 “ 战后改革”是占领军强制实施的。

( eg. 现在的宪法是占领军 “ 强加于日本的宪法 ” ,因此有人认为日本必须制定“自己的宪法 ” 。)

但是, “ 战后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完成与日本社会的内在因素有相当大的关系。

“ 战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 占领军的强制权利

如果占领军没有极大权力,就不可能那样迅速地实现彻底的改革。但是成功的原因并不仅在于此。

• 还有多数日本国民的支持。为什么许多日本民众支持改革呢?

(ⅰ)战争经历

在战争中几百万国民丧失了生命,国土成为了“荒原”。日本国民再也不愿经历战争

的痛苦。所以日本民众对宪法中的和平主义是非常支持的。

(ⅱ)对日本旧体制的反抗和对美国社会的向往。

日本人认为战前的日本是黑暗、压制、贫穷的社会体制,所以导致了战败。他们认可

当时的美国的社会体制和美国文化,许多人向往美国的生活,想看美国的电影、杂志,听美国音乐。日本民众认为美国是一个富裕的社会,每家有汽车、冰箱,当时的美国社会的学校和家庭都很完满,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社会很有秩序。他们认为当时美国社会富裕、平等,人们有道德。

• 二战前,日本社会近代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基础设施建设也初具规模。

(ⅰ)战前日本已有很高的教育、文化水平。

(ⅱ)战前日本已具有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工厂、铁路、通信、港口及近代化的社会基础设施。这些在战争中遭到破坏,但是技术还存在,日本在战后又引入了最新的技术。

(ⅲ)近代的统治结构、基础设施完善。战后日本的统治机构依然存在并被利用,如地方政府、警察局。

(ⅳ)多次尝试民主主义改革。战前日本社会也有民主主义并有过很活跃的一段时期(特别是 “ 大正民主运动”)立宪主义、政党政治、普遍选举已经实现。如立宪主义规定天皇受宪法的制约。

(ⅴ)战前已有 “ 改革派”的官员。例如,有一些年轻的官员准备推行 “ 农村土地改革”的构想。

2 . 3 “ 战后改革”未完成的事业

追究 “ 战争责任”只进行了一半就收场了。而且这是在占领军的主导下进行的。

1945 年 9 月 占领军逮捕了东条英机等战犯。

1946 年 5 月 “ 东京审判”开始了, 1948 年 11 月、对甲级战犯下达判决令,同年 12 月处决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

未能彻底追究 “ 战争责任”的两个原因

• 占领军政策的转变

随着冷战的开始,为了能尽快让日本复兴,占领军的政策向利用“战前的统治阶层”并使

其复活转变。并利用战前的统治阶层控制日本国内日益抬头的左翼势力。

• 日本国民的意识

二战前,在日本大多数国民没有一般的人权意识,他们受 “ 军国主义教育”,封建主义意识较强。另外,他们支持日本政府对亚洲的 “ 帝国主义”政策。也就是说,在战前、战时的日本,并没有少数独裁者以强权压制谋求自由、反对侵略的大多数国民,并强行将他们拖入战争的国家体制。(残酷镇压谋求自由、反对侵略的少数国民的事件屡屡发生。)

因此,战后,对于只是领导人接受惩罚这一做法,大多数国民都怀有愧疚之感。

(另外,如上所述,像战前那样具有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思想的大多数日本国民,战后在短时间内就具有了较强的人权意识与和平主义思想。)

3 . “ 战后改革”的完成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 “ 高度成长”及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的确立 ——

根据 1951 年 9 月缔结的《旧金山和约》,联军结束在日本的占领,但“战后改革”继续下去了,特别是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 20 世纪 60 、 70 年代,日本社会基本确立了“战后改革”中提出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

• 民主主义确立的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以下的根本性、结构性的大变革。从中等发达国家变为 “ 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人口迅速向大城市集中。封建时期以来的传统农村共同体、大家族制度解体(核家族化)。女性进入社会。高学历、传媒发达、电视普及,日本成了大众社会化的国家。日本人常说明治维新、战后改革是大改革、实际上历史上的社会大改革时期是60年代的日本。这一结果是实现了富裕、平等的社会,国民普遍认为自己处在社会的 “ 中产阶级的地位 ” 。这样,到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成为与民主主义相适应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 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确立的原因

日本的目标应该是成为 “ 经济大国 ”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与各国保持关系良好、密切经济关系 ” 、 “ 不在军事方面花费人力财力 ” ,在这一点上与国民形成了共识。随着经济的高度成长,这样的想法更加被确定。 1972 年,占压倒性多数的国民积极支持日中邦交正常化就是其证明。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冷战体制,日本在日美安保体制下,日本的大多数国民都希望日本尽量远离冷战,大国关系逐步缓和。大多数国民反对越南战争就是其证明。

4 .现在的日本人是否要舍弃 “ 战后改革 ” 的成果及精神?

a . 基本上,日本国民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意愿依然强烈

大部分的日本国民依然强烈支持民主主义、和平主义,占压倒性多数的日本国民认为日本必须坚持走民主主义道路。(同时日本国民也希望包括中国、朝鲜、韩国在内的各邻国也能走民主主义道路。)

大部分的日本国民反对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同时也不希望邻国成为军事大国)

b . 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也出现了排外的民族主义倾向

虽然赞成日本军事化的意见依然是占少数,但是与以前相比人数在增加。较之从前,强调 “ 日本民族优越 ” 、排外主义(反华、反朝、反韩)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其原因

(ⅰ) 反感朝鲜。

(ⅱ) 感觉到 “ 中国的威胁”

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增强,同时最近发生的反日活动使日本人认为中国人“敌视”日本,由于存在这样一种印象而产生了对抗情绪。(背景是,由于中国、韩国经济的增长,日本有在东亚逐渐失去了对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的不安。)

现在在日本存在着日本应与中国对抗,重整日本的军事力量的意见。以上的两个原因是日本自身的原因。

(ⅲ) 世界新的排外的民族主义势力抬头

我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俄罗斯、西欧各国、日本(可能也包括中国)等国,因国内社会变革的结果,造成了国内经济差距的扩大、贫富的扩大,民族同一性面临危机,“排外性民族主义”有强化的倾向。

cf.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缩小了国内的经济差距,自然没有宣传爱国主义没有强化民族同一性(扩大 “ 日本人优越”的意识)、民族主义的必要。当时很多日本人觉得生在日本很幸福。当时的政府更加强调的是国际主义。期望日本成为世界的一员。而现在经济全球化在各国掀起了经济的热潮,但是很多国家内部出现了能很好应对全球化的社会阶层和被淹没在全球化大潮中的阶层,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结果是社会的不安在增加,民族同一性面临着危机。这时许多政治家开始强调民族自尊、爱国主义,出现了以外部威胁为借口使 “ 排外性民族主义”抬头的倾向。

此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降低,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上也出现了被排外主义的民众思潮牵着走的倾向。

eg. 日本对朝鲜外交、布什政权、普京政权强调 “ 民族自尊”的外交政策。

总结 ―― 为了将来更加牢固的日中友好关系 ――

今后,日中关系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不断密切。由于利害冲突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事件不发生而是应该建立一种可以和平、理性地解决问题的体制。为此,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呢?

• 形成日中领导间的互信

日中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互相信赖是十分必要的。这种互信不仅限于政府首脑,还应在经

济、行政、文化、学术等各界领导间建立起个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形成牢固的个人关系网。

• 形成日中国民间的互信

(ⅰ) 日中两国在经济、技术、文化领域需要不断推进相互渗透。两国关系恶化对两国人民的生活都无益,两国国民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两国已形成了相当密切的关系,不买日本的商品,不仅损害日本人的利益,也损害中国人的利益。)

(ⅱ) 大规模地进行人才交流,特别是需要交换留学生

cf.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与德国进行过数万人的大规模的留学生交换。我希望在日中间也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学生的交换。比如说,有一位日本的政治家发表了一些不正确的反中国的言论的时候,中国人能冷静地对待这种情况,认为这只是政治家个人的观点创造出双方都能这样冷静地对待对方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很多日本学生在中国的学校学习,自己的班上一定有一个日本学生的话,中国人就能冷静地判断那个政治家是一个例外,普通的日本人不是这样。现在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日本的政治家发表反中国的言论,中国人感到很生气,举行反日游行,而日本人通过电视看的到这样的反日游行也会产生反感,转而认为那位政治家是对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c 期望形成东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