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略地手游百度版:什么是“敏捷零售”?敏捷零售的内容及其支撑技术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6:33:44

近二十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差别化,零售机构商品种类、数量激增,零售商必须紧盯销售和库存状况,时时面临库存积压、降价和缺货引起的成本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快速明确的信息传递为主要特征的敏捷零售策略逐渐在大型零售商和连锁组织中兴起。

  美国沃尔玛(Wal-Mart)百货公司是最早实施敏捷零售策略并取得成功的零售商中最著名的一家。最初,沃尔玛通过大批量订货来降低采购成本。由于订货周期长、销售信息滞后,他们主要采取降价或促销等手段将购进的大量商品“推向”消费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沃尔玛在信息系统上总投资超过7亿美元,在其店铺、配送中心和主要办事机构建立了条码及计算机管理系统,以跟踪销售情况和库存状况,高效地传递实时信息。通过在销售和库存管理中运用实时信息调节管理和配货方式,沃尔玛提高了用消费者需求来“拉动”销售的能力,降低了库存,增大了资金流动率。

  随后,沃尔玛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敏捷零售策略的重点从内部管理转向与供应商互动,并从该系统中获得了全额收益。1987年,沃尔玛与宝洁公司(P&G)合作进行供应链项目,P&G可以利用沃尔玛的库存和销售数据信息更为有效地安排生产和配送计划,两者的合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此后,该项目迅速推广到沃尔玛的其他供应商中。至此,以有效配送为最初目的的系统最终发展为现代的敏捷销售系统。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能否满足敏捷零售的要求,关键是能否在销售季节内及时补货。通过对1988-1992年间各零售机构对其供应商的补货要求比较,可以发现同一销售季节内的补货比例从1988年的8.7%上升为1992年的33.9%,增长了近三倍。

  为了达到迅速补货的目的,敏捷零售的运作更加依赖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据哈佛纺织与服装研究中心(HCTAR)的调查显示,1992年全美仅有60%的服装商品标明了制造商的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条形码,而今天条形码这一信息技术的普及,使顾客几乎找不到缺少条形码的服装。EDI的应用也更为普遍,以EDI形式发送的订单从1988年的4.5%增长到1992年的32%,增加了近六倍。同时,零售商也向服装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售点(POS )信息。

  在敏捷零售模式下,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零售商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

  -对订单做出快速反应,并对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号型等特征进行标识和跟踪;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零售商交换实时信息;

  -向零售商配送中心装运的货品能高效送至店铺——即包装箱须标注条形码,货品包装可以立即进店铺展示销售。

  可以看出,敏捷零售究其本质是一种精益物流的理念。通过及时生产供货系统(JIT)、全面质盘管理(TQC)、并行工程、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管理(SCM),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库存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