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底层篝火:谁有二战全过程资料? 总之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我等着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4 07:51:46
包括时间 地点 战役名称 主要任务,总之越详细越好。谢谢大家。我等着急用!!
有图片更好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jnez/

1939年9月1日凌晨5时45分。

数千架从德国本土起飞的轰炸机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德军攻击的目标集中于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码头、铁路、公路和桥梁。仅仅几分钟,波兰人便承受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空中轰炸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与此同时,几千辆德国坦克越过德波边界,直插波兰纵深地带,将守卫在边界地区的100多万波兰军队分割包围。数百架斯图卡式轰炸机进行低空俯冲轰炸,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大约一小时后,150多万纳粹德军从北、西、西南三面向波兰发起全面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成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一线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快速从几个主要地段撕破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来到国会大厦发表讲演。他声嘶力竭地叫嚷:“昨天夜里,波兰正规军已经向我们的领土发动了第一次进攻,我们已于凌晨5时45分起开始还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敬炸弹。”他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还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装,要不就以身殉国。”

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法西斯德国从此滑入了无边的战争深渊。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晚。

英国开始实施“发动机计划”,将被德军包围在法国北部海港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撤退到英伦三岛。首批1312人撤离敦刻尔克回到英国。

27日,法西斯德国空军的两个航空团和两个歼击航空团从德国西部直飞敦刻尔克,大轰炸开始了。

英军出动数十架“飓风”战斗机与德军展开空战。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全力以赴,遂行撤退任务。英吉利海峡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奇特的情景:五花八门的船只在海峡两岸穿梭,它们中有海军的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布雷艇、扫雷艇,还有各类游船、快艇、渔船、拖船、驳船、平底船,甚至还有老式帆船。这是英国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用军舰来运输人员。德军不甘心“网中之鱼”重返大海,于是派遣了各类战机,向被困的英法军队和撤退船只投掷了数以万计的高爆炸弹、穿甲弹和燃烧弹。德国陆军也加强了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攻击。英吉利海峡多雾的天气为英国人帮了大忙,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地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上,撤退速度相当缓慢,当天只有7600多人被输送回国。

28日,敦刻尔克地区依旧大雾弥漫,德国空军的轰炸并没有停止,但英军的撤退组织得更为有序和有效,公开征集的民船开始陆续到达,撤退船只不顾德军的密集弹雨,一拨接一拨在敦刻尔克和英国南岸之间穿梭航行,将大批英国官兵运回国。当天,有17800多名远征军官兵返回故土。

29日英军创下了每小时撤退2000人的最新纪录,全天共撤走47300多人。30日达到53800多人。至6月2日,英国远征军已基本撤回英国。到6月4日,有5万多名法军官兵获救。

至此,33.6万多名英法联军从德军虎口下撤回,撤退行动宣告结束。

点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其重大意义在于有效地保存了实力,为以后同盟国的反攻奠定了基础。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这次行动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战役之首。

大联盟的建立

1941年8月9日清晨。

美国巡洋舰“奥古斯塔”号缓缓驶入北大西洋纽芬兰的普拉森夏湾,抛锚停泊。在“奥古斯塔”号的主甲板上,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焦急地望着前方。他不时举起单筒望远镜,遥望海湾出口处的海面,时而回过头去,与身边的助手说几句话。

“看,军舰!”一名年轻水手大声喊道。

众人顺着这位水手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方一艘巨型军舰正劈波斩浪驶来。海军上将金来到罗斯福身旁,轻声地说:“这是皇家海军的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

11时整,英国首相丘吉尔离开“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乘坐汽艇向“奥古斯塔”号驶来。

罗斯福在军舰舷梯入口处等待首相的到来。丘吉尔坚定有力地登上了舷梯,总统立即迎上前去。

“终于见到您了,总统先生!”丘吉尔笑着说。他伸出右手,与罗斯福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能与您在大海上会面,我很高兴,丘吉尔先生。”大西洋会议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8月14日,两位领导人在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签署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在宣言中,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扩张。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6日。

铺天盖地的大雪,将莫斯科战区装扮得一片银白。

此前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多公里的半圆形阵地上被苏军全线封锁。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的一天,纳粹将领们称之为“最黑暗悲惨的一天”。

德军没有想到的是,苏军的大反攻开始了。

6日这一天,朱可夫在莫斯科前线集中100个师,在宽达320公里的战线全面开始大反攻。

听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红军将士们无不兴奋异常。半年来失败的耻辱、退却的痛苦、对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转化为一种巨大的能量,推动着他们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发起猛烈地攻击。

苏军穿着暖和的冬衣,装备精良,在强大的战机和T34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德军猛扑过来。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领的加里宁方面军就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前沿。红军越过冰封的伏尔加河上游之后,猛扑筋疲力尽、毫无斗志的德军。他们进展神速,很快就插到德军第九集团军的右翼,到达了德军后方大约20公里的图尔吉诺沃。

第二十九、第三十一集团军在当天即越过伏尔加河,对固守在那里的德军第九集团军的交通线构成严重威胁。第三十集团军在骁勇善战的列柳申科将军率领下,迅速击溃德军在德米特罗夫西北的抵抗,冲向克林地区,威胁着德军第三、第四坦克集群的后方。库兹涅佐夫率第一突击集团军在德米特罗夫以南进攻,并越过莫斯科——加里宁铁路。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团军的进攻更是顺利。

苏军的反攻持续到1942年2月,将战线重新推移向西。到攻势结束时,苏军已把中路德军压迫到离莫斯科120公里至320公里一带,彻底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

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23日晚9时40分。

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筹备已久的阿拉曼战役终于打响了。一时间,1000多门大炮向德军阵地发射暴风雨般的猛烈炮火。随后,英军出动装甲部队,对德军防线发起猛攻,并迅速撕破德军防线。

阿拉曼位于埃及西北,离亚历山大不到100公里。

战前,德国非洲军团指挥隆美尔曾攻击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后方阿拉姆哈勒法,试图切断英军退路并将之聚歼,但遭到英军的有力反击。由于补给不足,部队又不能后撤,无奈之下,隆美尔只好外出疗养,而将指挥权交给助手。

从兵力对比上看,英军有1440辆坦克,而德军非洲军团只有260辆,它的盟友意大利也只有280辆。阿拉曼的英军总数达23万人,而德意军队加起来不到8万人。

25日,隆美尔返回阿拉曼。在他的指挥下,德军进行疯狂反扑。在前5天的战斗中,英军损失了400多辆坦克,而德军只损失100辆。但英军装备优势在扩大,德国人却得不到补给。隆美尔的溃败已不可避免。在15天的时间里,德军后撤了1100多公里,从埃及一直退入利比亚境内的班加西以西。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7日。

德军第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在顿河大河曲的奇尔河和齐姆拉河一线与苏军相遇,双方展开激烈交火。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右岸,是苏联重要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基地,控制着伏尔加河所形成的巨大的南北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德军当年的夏季攻势是从5月开始的。经过近两个月的血战,苏军防御的最后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德军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并涌入顿河的巨大河曲地带。德军的目标是夺取高加索油田,占领伏尔加河流域的小麦产区,拿下斯大林格勒。

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德军夏季攻势开始之际,曾以为德军主攻方向仍是中路,目标是夺取莫斯科。直到7月初,斯大林才意识到德军真正的目标是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7月12日,斯大林下令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德军一度突破苏军防线,攻入斯大林格勒北郊,抵达伏尔加河畔,继而对城区进行狂轰滥炸。至9月底,德军占领了包括南区在内的大半个市区。

苏军誓死守卫这座城市,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持续混战了两个月。苏联统帅部派朱可夫指挥这场事关重大的战略反攻。

11月19日,苏军开始大反攻。6个军团的苏军直逼德军第六军团。1943年1月,高加索的德军不战自退,仓皇溃逃。30日,苏军攻占第六军团指挥部,德军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凌晨1时15分。

在法国瑟保堡半岛,120名美军先导官兵在月色中跳下座机。5分钟后,在西面80公里开外,首批英军空降兵也跳出了座机。

3时14分,盟军轰炸机首先对德军海岸工事和滩头障碍物发起猛烈轰炸,掌握了制空权。

5时50分,数百艘盟军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德军固定炮台和混凝土防御工事,支援登陆行动。

6时30分,首批英军登陆部队登上塞纳湾海岸。一小时后,首批美军登陆部队也踏上法国的土地,在英军的右翼占领了一块滩头阵地。数百辆坦克也同时登陆,以火力掩护登陆士兵。

8时30分,第一梯队先头部队突破德军防线,向内陆发展。9时30分,初步建立起团登陆场。

10时许,首先登陆的两个团的兵力,基本肃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守军第七○九师。

当天夜幕降临时,盟军有5个师,共计132715名士兵成功地登上诺曼底海岸,牢牢占领了几块滩头阵地。

6月7日,盟军继续登陆行动。6月10日以后,希特勒意识到诺曼底才是盟军真正的登陆地点,于是急忙派遣党卫军装甲师去增援,但为时已晚。7月初,盟军已有25个师、100万兵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至7月24日,盟军的登陆行动宣告结束。

易北河会师历史回放1945年4月25日。

在德国托尔高境内一座横跨易北河的断桥裂缝两端,头戴钢盔的美国第一军第69师与他们的苏联盟友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58近卫师胜利会师,苏美两军官兵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为了庆祝这一胜利,苏美两国军队召开了大会。在斯大林和罗斯福的肖像下,苏美两军官兵载歌载舞。随军的美联社摄影记者选中了这个典型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为历史留下了一幅久看不衰的照片。

1945年春天,盟军与苏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德国发起总攻击。苏军以神速动作和强大攻势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合围分割了德军重兵集团。美军穿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心脏地带之后,到达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经德国流入北海的易北河西岸。

柏林战役

1945年4月16日凌晨3时。

苏军由朱可夫指挥发起柏林战役。

首先,苏军在奥得河、尼斯河畔万炮齐鸣,各种火炮、迫击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在20分钟之内将50多万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的阵地上,拉开了向柏林发起攻击的序幕。

与此同时,苏联空军第十六和第四集团军的150多架夜航飞机,对德军第一和第二防御地带上的司令机关的通信枢纽部进行轰炸。

为了支援地面部队,苏军745架重型夜航轰炸机对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主要支撑点进行了猛烈突击,在为时42分钟的连续突击中,平均每分钟对地面目标投弹22吨。

经四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至此,苏军从东、南、北三面对柏林形成合围之势。

4月20日中午,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所属远程炮兵开始炮击柏林。次日突入柏林城郊,并楔入市区防线。4月21日,突入柏林南郊。25日,两支主攻部队在柏林以西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30日下午,苏军攻入柏林,苏军士兵把红旗插上了纳粹德国巢穴帝国大厦。希特勒见大势已去,绝望自杀。

5月2日,柏林城内的德军停止抵抗,被迫向苏军投降,柏林战役结束。德军伤亡25万人,被俘48万人。
1945年8月6日至8月9日,美军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至9月2日,前苏联对日本宣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