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3双刀连招:麻山药的种植与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11:39:59
就是那种长长的细细的麻山药 它的种植的相关技术请赐教~~~~~~~~~`谢谢

麻山药种植技术

一、植物特征

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绿色或紫绿色。叶对生或三叶生,叶腋间常有球形株芽,俗称“麻山药豆”。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黄色,果实三棱形,呈翅状,成熟后枯黄。地下块根圆柱形,长达1米左右,肉质,黄褐色,生有多条须根。块根入药。生长习性麻山药系深根植物,喜温暖潮湿环境,宜选 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的疏松肥沃砂质壤土栽培,宜连作盐,碱地不宜栽培。

二、栽培管理

1、种植方法。用芦头或山药豆繁殖,芦头繁殖收药快,选个大麻山药豆也可获得同样高产。

芦头繁育。寒露至霜降节,将地下块根挖出后,把芦头折下15—20厘米在日光下略晒,促使伤口愈合,贮藏到窖内。第二年清明至谷雨节栽种。栽前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灌一次水,2—3天后顺畦按行距15—17厘米,将芦头平放到沟内,随后盖土搂平畦面,20—30天左右可出苗。

麻山药豆繁殖。白露至秋分山药豆长在脱落,挑选较大的贮藏在窖内,第二年清明节进行育苗。顺畦按行距20—27厘米,开深3—5厘米的小沟,均匀摆在沟内,然后覆土浇水。温度18--20℃左右,20—30天可出苗。当年秋后刨出芦头入窖保存,春季移栽大田。

2、田间管理。出苗前,在行间亩施入磷酸二铵50公斤或过磷酸钙100公斤,或适量腐 熟的圈肥和尿素,以保障长期生长所需的肥力。出苗后,当苗高15—20厘米左右时插架使茎蔓向上缠绕生长,不太干旱时不要浇水,适时松土除草。芒种节后需水量逐渐增多,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大暑至立秋节是需水肥量较多的时期,应多浇水,处暑节后减少浇水次数。

3主要病虫害。6—8月较多。麻山药炭疽病、麻山药白粉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或碱式硫酸铜4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适宜年份也不发生病虫害。

三、收获加工

寒露节叶枯黄后开始收刨。因为很深,可顺畦垄挖沟,将根全部刨出,折下上部芦头做种秧,药作部分用水冲洗干净,用刀刮去外皮,直接烘干或放缸内或坑内用硫磺熏(每百公斤鲜山药用硫磺1公斤)到麻山药通体出水珠时,取出放在网上,将水空净,晾到柔软时再摊到席上晒2—3天,(日晒夜收),然后堆起“发汗”3—5天,再晒到全干。如遇阴雨变色,可挑出用硫磺再熏,直至晒干入药。一般亩产干货350—400公斤。

麻山药生产需医治四“硬伤”

--------------------------------------------------------------------------------

类别:种植技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5-12-13 14:36:51
高阳县潴龙河两翼,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沙质,适合麻山药的根状块茎生长,经济价值较高,是沿河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麻山药种植却存在着几大误区,成为制约麻山药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选种误区 农民选种时往往是只注重眼前利益,习惯选择品质好、块茎均匀的出售,留为种用的多为次等的、畸形的、有病的块根块茎。这样做当年的收入也许会高些,但第二年、第三年以后病虫害加重,畸形块根块茎增多,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致使效益降低。因此山药种应选择均匀、整齐、无病的块茎,而且需经4~5年换1次,以减少因连年种植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
二、施肥误区 据调查,农民光施肥一项亩投入就近800元,投入越来越大,但产量并没有增加。鸡粪做底肥本来是利于山药生长的,但大多数农民施用的鸡粪未完全腐熟,造成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在其腐熟过程中与山药争肥、争水,有时出现烧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反倒对山药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麻山药完全靠自身转化运输养分要到6月中旬以后,而此时化肥的肥效已经流失的差不多了。试验发现,化肥不做底肥,而改为追施,即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追3次,和施底肥及7月中旬、8月中旬两次追肥的模式相比较,只进行追肥的产量反而高。因此在施肥上实行有机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化肥追施就可以了。每次追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缓释肥料可做底肥用。
三、用药误区 农民喷药往往是多加药少加水,其实这是防治病虫害中最忌讳的问题。一是用药浓度大,易产生药害,二是用药多,成本增加,三是因为药液少,容易造成喷撒不均匀,导致防治效果差。盲目用药也是麻山药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有的地块偏重这种病,有的地块那种病占主导,而农民经常是从众心理太重,看到别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不管是否对症。再者是重复用药,存在用药上的“经验主义”。去年用某种药效果可以,今年不管气候条件、病害种类,从苗期开始,每一次都用这种药。结果钱不少花,效果却不理想,甚至病情加重,造成减产。这也是近几年种植麻山药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发病后,先找当地植保部门咨询,确定是何种病虫害,然后对症开方。用药时浓度适宜,做到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防效,又可降低成本。
四、化控误区 化控应从麻山药蔓大部分爬到第二“菊花顶”时开始喷多效唑或缩节安,开始的两次间隔15天左右,以后根据长势应每隔10天喷1次,到8月底9月初结束。这样可以做到茎叶壮而不旺,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大多数药农却是等茎蔓爬满架,茎嫩梢相互缠绕扭曲成疙瘩时,才开始化控。喷药时不是单独喷幼嫩部分,而是全株喷洒,而且习惯和其它农药混合使用,容易形成地上旺而地下块根块茎生长不好,造成产量低,效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