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跨专业:请提供些创作社,自叙传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4:56:38

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接受了“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造社先后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将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尽管创造社的成员初期的文学思想比较含混而充满矛盾,但基本倾向又比较一致。从创作看,创造社的流派特色比较显著。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的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自叙传

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作者大多为创造社的成员,他们在留学日本期间,较多的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同时又吸收了1921年-1926年间正风靡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郭沫若遭在1920年写的《鼠灾》、《未央》等表现身边生活的小说,初具“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征。但“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还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