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2016校园招聘:以读书为话题的满分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2:28:46
谁有关于"读书"的满分作文啊
各位GGMM帮帮忙吧 作业啊,是老师让我们抄的啊
拜托啦 要立刻回啊 不然就过期啦 速度~~~~~~~~~

读书记

提起读书,每个人都会乐此不疲。诚然,书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至交好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非借不能读,一大堆的古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也是个附庸风雅,爱书成痴的人。虽然不像某些教授花十几年研读《文心雕龙》取得很大成就,个中趣味倒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读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为武侠,是在小学到初中;二为现当代作品,这大概截至高三之前;进了大学,大一,偏重于西方现代主义作品;后来就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说也奇怪,我的启蒙读物竟然是一部非正统小说,五年级时候偶然翻箱倒柜时发现了一本书名叫做《土街》的小说,闲来无事就翻了翻,也算受益匪浅,自此觉得书果然是个好东西。这本书告诉我一些现在想来很简单的道理,比如男人和女人不是简单的睡在一起就会生小孩的,女孩子其实充满着神秘性,等等诸如此类,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个“理想国”,完全出乎意料。既然对书感兴趣了,就开始继续寻觅,一经获得,如饥似渴,小乡村中最常见的小说当然就是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了,一部《书剑恩仇录》下册被我翻烂了,进了初中才算好了。由于我在学校里有有点点老师关系,熟悉的人比较多,大家也愿意和我交往,自然认识的全校同学也比较多,地下图书交流活动我便成了主要成员,外加中转站。乡下初中,应试教育远远超乎人的想象,一天有十三节课,简直是在压抑小孩子的发育,尤其是思想。我们这个地下图书交流站就是为了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的需求,主要交流图书为武侠、言情,不过我没读过言情,太腻了,还有就是一些名著,很少量的色情小说,也是为了满足部分早熟的同学的。在这段时间我饱读了各大家小家的武侠作品,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温瑞安,翻天覆地,真有一种“饱读诗书”的超越感。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发现书都被读完了的无奈,现在想想,我初二时候就有了陈寅恪先生晚年时候叹息的“中国的书都被读完了”的感慨,莫名的觉得自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缘乎此,我就转向了,开始读曹文轩、刘墉,余秋雨,然后是方方,铁凝,鲁迅,沈从文,汪曾祺,最喜欢的当然还是沈从文和汪曾祺,但对我高中作文影响最大的还是刘墉和余秋雨,刘墉的面对小事情讲述生活中的小道理,余秋雨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慨万千,这都给我应试提供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写作视角,所以老师的评语从此就经常是“文化气息通篇弥漫,同时能从小事情出发体验生活,不错”。高中就在这样一种自得其乐种荒度了。不过有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高一时候有过读《金瓶梅》的历史,高中和初中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压迫青少年的人间炼狱,什么个性、才华统统不管,要的除了成绩就是绝对服从,看课外书是明令禁止的,更何况我看得还是《金瓶梅》这样的在很多人眼里叫做“黄色书籍”的所谓“名著”,哪能逃得掉?结果搞得沸沸扬扬,全校闻名,检讨写了好几份。真别说,知名度有时候真的很重要,你一下子有了名气,大家就都认识了,试问高中谁不对那些“闲书”憧憬万分?我倒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了,书的来源一下子就大了,高中阶段能够读到那么多书,还真得感谢学校的那次批评。
大学进了中文系,有人说中文系轻松,我没觉得。大一第一学期照例是放荡的生活,一群刚从牢笼中被释放的野鸡野鸭,不闹得天翻地覆还了得?读书的念头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上课、作业、考试都是靠吃老本,高中背了那么多的文学常识,正愁没地方发挥呢。一学期下来,回去和那些学理工科的老同学交流,一下子掉进了十八层地狱,直叹荒废了大好青春,他们要么有一技之长(至少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了),要么精打细算的功夫更进一层,我却只是和他们说我怎么玩遍城市的大大小小的角落,惭愧。于是第二学期发奋图强,狂读西方名著,只因当时流行着一位老师的话“中国现当代有文学吗?”是啊,专家都发话了,中国现当代有文学吗?没有!那就看西方文学了(当时怕中国古代文学,看见就头大)。什么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根本没什么意思,就像王朔看金庸,“捏着鼻子”还没看完,当我读到沃尔夫时,我喜欢上了,不是体会到她写的多好,更不是我从中受益良多,读她的书可以让我没有时间概念。记得那时候,喜欢很早跑到图书馆占座位,拿本什么《到灯塔去》之类的沃尔夫的作品,开始“拜读”,早晨本来就是从被窝中挣扎起来的,现在一经意识流的熏陶,马上瞌睡重重,趴在桌上就睡,不经意就可以吃午饭了,如果幸运点,睡到十点醒来,带着朦胧的睡意,读着意识流,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时候我总感觉到自己和沃尔夫的思路重叠了,自己思维在模模糊糊中走进了她的世界,去漫步,去周游,去体悟,去交谈,这才是我读意识流最喜欢的,我就是为了追寻这种感觉泡在了图书馆睡觉,能坚持也算是奇迹了,因为别人多会目你为疯子,大清早跑图书馆睡觉,还占个位置,可耻!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古代文学有兴趣了。这也许用“皴染”这个词形容比较贴切,对一样东西的喜爱哪里会是一朝一夕突发奇想的结果?慢慢熏陶没,这叫培养出来的感情。初读按老师的指点,“要从原典读起”。于是乎读《论语》接着读《论语正义》(刘宝楠),马马虎虎也算把《论语》读完了,差不多就花了一学期,我一下子急了,这样读书还得了,半年只读了一本书,还想成为大学者,天方夜谭嘛。读书最忌急躁了,我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泛泛而读,那一本看一本,只看不想,仿佛是为了面子在读书。为什么这样说?朋友间经常谈论某本书,你只要大体了解就可以侃侃而谈,反正谁也不是很熟悉书的具体内容。这倒像大学里学的文学史,问你知不知道唐宋八大家,大家都会点头,让你说出韩愈的文章的特点,你也会滔滔不绝,可是你读过韩愈吗?只有自己知道!这就是一线相承的“面子读书”。回头想想,多读书固然重要,没有精读却是十分可惜的事,多为浮夸之谈,不如高卧文园梦。
不算觉悟的觉悟,写这篇小文,只是想着,是时候认认真真读几本书了,再这样下去,是荒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接着就是一生了。荒废就像烟酒,他是留在思想上的毒虫,远甚于肉体上的伤害,古人都言“攻心为上”,上瘾了就难以自拔。希望我自己能真的觉悟。作斯文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