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汇mt4平台下载:有黄河的地理、历史等等资料吗?等着急救,虽然悬赏不多,谢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2:44:43

第一篇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势、气候等环境特徵。上游规划自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镇,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积38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之半。自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东,流域内地势崎岖,平地稀少,每年雨量处於300-600毫米之间。虽然雨量并不丰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为黄河水资源主要供应区。自兰州以下,河道转往北方,进入沙漠地区,雨量略减,流域面积也小,但途经青铜峡(宁夏)灌区和巴盟黄河(河套)灌区,这两地区的用水量极大。以黄河平均年流量581亿立方米计算,上游自兰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为323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18亿立方米,可是自兰州至河口镇地段,流入量为6亿立方米,而采用量占103立方米,是为黄河得益最大地区,也是从水资源考虑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黄河中游设於河口镇至河南省的花园口之间,流域面积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经黄土高原,流域气候乾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每年产沙十多亿吨,详细情况下面再叙。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为汾河与渭河,两流域的气候与雨量都算优惠,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文明昌盛,为古代中华文化与经济的发源地,赢得“中华文化摇篮”之称。

  中游地区每年流入黄河水量有247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62亿立方米,该是“供超於求”的水资源区,但是它是产沙区,流入黄河泥沙很多,大部分水资源浪费于输沙出海的负担上。估计每年输沙用水需要200-240亿立方米,是目前黄河年出海流量323亿立方米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占地极小,只拥有两岸大堤以内的滩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两旁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对河水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年流入量为21亿立方米,而采用量达88亿立方米。随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水源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不胜负担,如用水方法不作有效调整,预测在2000年黄河流域将每年缺水160亿立方米。

  黄河下游水患频繁,近两百年来,破坏巨大的洪水灾害就有三次。1843年黄河遇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于开封地段决堤,黄河因此改道,由以往从泰山南路出海河道(所谓“明清故道”)改从泰山北路入渤海湾,成为现有河道。之后於1933年,大堤延线54处出险,淹没田地11,000平方公里,使三百多万人流离失所。两年后,大堤又於山东决口,淹没田地12,000平方公里,受难灾民又达三百万人。

  参考资料:http://blog.bjboy.cn/more.asp?name=sun0413&id=5940

  第二篇

  我开始关注这条河流。

  公元2003年11月,三万英尺的高空,在思想怎样寻求SP已经开始混乱和疲惫的市场突围时,我想到了黄河;如果从太空可以拍到蜿蜒万里的长城,如果万里长城的雄奇伟岸能够让世人啧啧,那么黄河呢,从青藏高原的冰峰发源,在向东流淌的过程中几经转折跌宕,涓涓细流滚滚清水经过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裹泥挟沙,一路风尘,滔滔入海,苍劲雄浑的风度气质贯穿始终,百折不挠的精神天造地合地成了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伟大象征。如果,用短信来实时地描述报道这条河流的故事,边走边聊,边走边发,那么会不会拯救沉沦的SP,因为这条河的雄浑博大,厚德载物,风情万种,有谁能够会不为此而动情动心?我感到自己找到了一个撬动市场的点,我的公司在中国的SP界脱颖而出,横空出世指日可待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起源都和水缠绵缠绕在一起,但是没有哪个民族跟水的关系如中华民族跟黄河;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中国人的祖先叫黄帝,从宿命的角度讲,中国人的根本就在黄河,黄河就是中国人的前生今世和命运图腾。中华民族那些最伟大最耀眼最功勋卓著的人物,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波澜壮阔,奇崛诡异,可歌可泣的著名事件,中华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冲动,每一个细节都深烙着黄河的烙印,那位在黄河边成就了他一生伟业的毛泽东同志就曾由衷而且深情地说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我最初计划一个人沿着黄河的入海口徒步上溯,用200余天的时间走到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卡日曲,在这6000余公里的行程中,我将用短信现场直播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黄河。

  我开始收集有关黄河的书籍资料。

  几乎去了上海所有的大书店,书城,思考乐,在旅游及相关书的地方,我看到很多旅行指南和地理介绍,我看的到很多版本的江南及其中国的各个古镇,西南的峡谷,我甚至能看到新西兰这样的国家的介绍,我就是很少看到有关黄河及其区域的书籍!我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搜索了100多页关于黄河的页面,我看到的是80多页关于黄河污染和环保的呼吁-我还没有去过壶口瀑布,但是我所有去过壶口的朋友在提到那座著名的瀑布时都用到了一个词:”震撼”,此刻,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以至形成了一种痛,接连很多天起床的时候就觉得整个后背象被重物撞击过一样。我们的民族正在复兴,我们却已经把我们民族的根本和图腾冷落遗忘了吗?小时候我们吃过母亲的乳汁,不论天涯,在所有的岁月,我们都不会忘记那奶的香味和痴情,黄河是所有中国人的母亲,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无限深情地回味怀想凝望黄河母亲呢?难道,中国人真的是非常聪明有作为的个体,而群体则永远是无意识和忘恩负义的吗? 现代中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现代中国经济已经形成区域化,我们有改革开放得地利之先敢为天下先的珠江经济区域,我们有后来居上,企业和事业做的红红火火的长江经济区,那么,黄河呢?黄河沿途有九个省区,其中大都是中西部地区,如果用泛黄河的概念来界定黄河区域,则北京、天津、河北都应该属于黄河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说是整个北中国的中心,山东的繁荣霸气,四川的天府气象,河南的天下无双,北京的繁华梦想,陕西、山西、青海、宁夏、甘肃各个风华绝代,王孙气质,用一个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把这些省区归入黄河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那么,黄河流域重现历史的繁荣就会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中国?”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历史古训,中原地区也就是地理上的黄河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一定是黄河区域的复兴。毛主席在建国伊始就说:”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那个年代的角度理解,是要把治理黄河的问题彻底解决,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我们可以说,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就是把黄河流域的经济搞好,让黄河流域真正能在经济上,社会繁荣上比美或者超越珠江流域经济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区,这样的中国,绝对是一个在世界意义上强大的国家,汉唐年代文化经济政治输出的盛况,也一定会这个时刻成为现实。 随着对黄河的了解的加深,我有了一个关于黄河的真实梦想,我的这个梦想也是一个中国的梦想;我梦想着黄河流域成为基于大文化背景下的经济中心,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如果说,珠江经济区的发展遗憾是文化的缺失,长江经济区的发展困惑是文化的流失,那么,黄河经济区的发展则是以文化为强力引擎,在历史文明的深厚积淀上开始着变梦想为现实的未来之路。我梦想着几年,几十年甚至再往后的中国,人们去旅游的时候,人们在选择揽胜之所的时刻,文人在编?《一生不得不去的N个地方》的时候,他们的首选,一定是最具人文魅力,时尚色彩的黄河区域。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我们实现黄河流域梦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鲜的登天过程,这个过程的伟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一点也不比人类登上太空逊色。

  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黄河是全世界一条独一无二的河流,发源地的清澈到入海口的世界第一含沙量,九曲十八湾,滩滩都是别样天,黄河的凌汛,壶口瀑布,鲤鱼跳龙门,那么多的历史遗迹,那么多的多样地貌,高原、盆地、草原、荒漠、峡谷、平原,一条黄河路走下来,还有什么见识是没有的呢。

  我把要走黄河的事情告诉了一些朋友,朋友又告诉了朋友的朋友,有30多个人问:可以一起去走吗?走几天就行,我们也想看看黄河,走在黄河边,即使没有芳草碧连天,也是一件很激情,很浪漫,很值得记忆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画家也要跟我去走几天,让我帮他设计走的地方,因为他只能去几天,而且表示还要带上他的中国女友。

  我的原始计划在瞬间升华,我觉得沿着黄河去走已经不该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不该是一个或者几个SP的眼球秀,而应该是许多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在个活动的主题就该是”寻找黄河精”,因为黄河最伟大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那就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而这种黄河精神对于这个年代,对于已经开始松懈或者气馁的人们来说,真的是格外重要。

  我想象着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人们加入到我的黄河行之中,那是一个多么富有情趣和形象鲜活的队伍,我知道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用他们的手机做载体来关注着黄河和走在黄河边上的这些人和这次活动,我知道他们是要通过这种关注来了解黄河的所有故事和显示情景,我知道他们是要在这个对于黄河的关注里释放他们的梦想、激情和抱负,当然还有得到力量刺激和情感的抚摩,雪落黄河,滚滚红尘,多少有趣的事情会在路上发生,多少绚丽的短信文字将从黄河流域飘向中国万里无云的天空,多少江山如画的图片会让那些从来没有来过黄河的人沉醉和向往啊----而这些,都是通过短信的力量来完成的。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社会生活的进步,那么,短信对中国人生活最完美的演示意义将在这次黄河行里得到完美体现,SP的升华将使人们对”做短信的”这些人看起来很美。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吗?几十几座滩吗?几十几个梢公吆来把船儿牵吗?

  关注黄河,关注短信,就是关注我们不愿苍白的内心。

  第三篇

  要理解中国历史,就要先理解中国地理,尤其是中国古代地理。例如,黄河在古代大多时期流向今天津海河一代入海,泛滥决口时,才夺淮入海。这对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古代中国,已开发耕地不多,未开发的森林、草地不胜计数,道路成为连接各地区的关键,道路与河流在古代比今天在战略意义上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整体上把握古代中国的地理,从而理解中国历史呢?有三横线,三竖线,这是中国的经纬。
  中国北方第一横线,就是长城。长城为战国时各诸侯国修筑,秦统一后连接成完整的一条横线,工程巨大,万事之功,造就了古代中国的实际控制线。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很多人诋毁长城的作用,以为是中国的障碍,保守的凭据,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低估了古人的智商,如果修长城是愚蠢的,就不会历朝历代都有修筑的。说古人愚蠢,恐怕不合实情。在地图上仔细观察长城沿线,山岭众多,森林茂密,交通不便,长城的修筑恰恰就是很好的一条东西交通线。长城沿线的山岭不仅有东西向的,还错杂以南北向的,大的东西障碍就有太行山、黄河、黄土高原等,使得各地区交通不便。长城连接了这些分割的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作用。当然,长城的作用主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在古代,农耕民族对付游牧民族,实在是没有很好的方法,你定居,不断受到骚扰,对方处在流动中,你又很难和对方决战。应当说游牧民族乃是游击战的鼻祖。要想吞并游牧民族的土地而占有之,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迁徙,而当时受寒冷气候、平坦地形的影响,把草原开发为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做成,也无险可守,必然成为其他游牧民族的猎物。长城成为人工第一天险,在历史的大多时期,基本保住了长城以南的平安,也使得中原王朝的兵马进可攻、退可守。给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长城的威慑作用相当于今日的导弹基地。
  长城还保护着两条重要的中国交通东西方的交通线,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河西走廊。古长城最东是延伸到朝鲜的,对于和朝鲜、日本的军事、外交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河西走廊的重要不言而喻,走向西方的丝绸之路全依赖长城的保护,也正因为有了河西走廊的安定,中原王朝才有可能向西开拓疆域,进入西域。有长城必须有驻军,有驻军必须有给养,这就形成了长城沿线的重镇。历代为驻兵长城而迁徙人口在长城脚下实行耕作,开发了长城沿线地区,也使得一些城市迅速崛起为重要的基地。自东往西,辽阳、北京、张家口、大同等等,尤其是北京,成为今天的首都,多拜长城之赐。由此我们也可理解古代中国扩张性不强的一个原因,就是向北经济、军事价值不大,向南万山重隔,尤其是青藏高原,难以逾越,向东为大海,在海上运输不发达时,无法向东进取,向西是沙漠荒凉之地,扩张的意义不大。这就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由长城往南,就是第二条横线,黄河流域。在古代中国,黄河支流众多,如济水、洛水、汴水、颖水、汾水、渭水等等,数以百计,孕育了华夏文明,也是最适宜耕种的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这条线东至山东的胶东半岛,西至河西走廊,有着中国最古老的东西大动脉,大约在周代甚至更早,道路系统就已经完备了。秦修驰道,即宽阔的马路,这条东西干线就是中国文明的成长之地。河南又称中原,是古中国发展的中心,因为它河流众多,地肥水美,是人类天然的发源地。由河南向东发展,就是山东,向北发展,过了黄河,进入河北,都是宜于耕种之地,向南发展,山脉连绵,长江泛滥形成的湖泊沼泽密布,稍有阻碍,直到古中国后期,湖北一带才大量开发,向西发展,洛阳一带,关中一带,类似盆地,自成系统,是绝佳的粮仓。这一线的命脉就是黄河,黄河泛滥与决口,无疑是这一带百姓的心病。同时值得指出的是,黄河除个别地段外,并非天险,由于河道狭窄相对于长江来说,渡河并非难事,而守卫黄河无疑是难事,北宋定都汴梁开封,虽然交通便利,但北方无险可守,最终被金兵突袭得手。这也是历史的教训。这条东西线,有时宽、有时细,狭窄的地方就是险要的关口,是控制东西交通线的重要锁钥,例如函谷关、潼关等,尤其是潼关,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再往南就是长江沿线,第三条横线。长江流域地势复杂,道路崎岖难行,长江及其支流成为主要的交通线。东至宁沪杭,西至巴蜀,开发较黄河流域稍晚,但由于气候的原因,富裕程度过之。长江宽阔,很难快速渡过,又成为自然的天险。长江由西向东,自然谁掌握了上游,谁就对下游有发言权,荆州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由荆州顺流东下,江东很难保住,这也是三国时的重要形势。长江以北,由于淮河泛滥频繁,开发更晚,直到运河修建,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淮河以西多山,道路不畅,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十分险要,南北交通不便。长江以南根据地势,可分为江东、江西和两湖三大地域,连接它们的就依靠长江。至于巴蜀,自古行路难,自成系统,不必多说,三峡扼守,至今也是险要之地。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武汉一带,过去是一片汪洋,长江在此淹没众多地区,交通不易,直到古代中国晚期,才逐渐开发,武汉也才成为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而在古代中国早期,襄阳、江陵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沿长江上溯,至三峡难通,所以汉水在古人来说,更像长江的上游,交通意义更重大,而襄阳城就扼守在汉水上游,是南北往来的重镇,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衔接点之一。
  最东边的竖线就是大运河,北至北京,南到杭州。隋炀帝兴修大运河,使南北交通畅通,南方辎重可以直达北京,而且通过运河可以改造淮河一带水利,使淮河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多。更重要的是,黄河泛滥决口,也有了道路可走,不再对淮河流域构成巨大威胁。三国时,淮河人口稀少,曹操只有采取屯田政策,来威胁江东。但到了大运河修成后,人们到江东不再是难事,江东也越来越无险可守。因为它同时受到长江上游和运河上游的夹击,失去长江上游和运河上游的保护,江东唾手可得。而由此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江东,成为天下的粮仓。值得注意的是,隋朝与秦朝具有类似之处,秦以长城亡,隋以运河亡,二者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构成了人字,代表了中国人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由于巨大的人力付出和财力付出,对人的压迫也是巨大的。因为二者都不是以奴隶来进行工程的,必然会引起朝廷上下所有关乎利益的人的反抗,包括了大小官吏,各种地方势力,以及百姓,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了破坏,终于导致两个短命的王朝灭亡,但却造福了后来者。
  向西看去,今日的京广线铁路就是第二条竖线,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发的交通线。可以这样理解,早期中国是沿着两条线发展的,东西沿黄河发展,南北沿京广线发展,构成了十字架一样的发展轨迹,随着两条线的延伸发展,扩展形成三横三竖的经纬线。前面说过,古代中国的中心即中原在河南,河南是发展的开始,由河南为基础,向北进入河北,向南越过南阳,进入湖北襄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道路很早就开通了,到秦始皇时修灵渠,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开通,中国的开发进入岭南,中国的版图开始扩大。河南河北地势平坦,经济发达,而湖北湖南,水网纵横,山势崎岖,直到相应的农作物的出现,经济才得以振兴。而其狭窄之地如南阳、衡阳、桂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北交通的咽喉。
  再向西,就是山西大同至蒲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过西安、汉中,进入成都,一直向南。山西得天独厚,北长城、南黄河、东太行,系黄河,农耕发展较早,自成体系。陕北开发也较早,秦始皇时曾修道路直到长城,但由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陕北的经济也越来越衰落,至明清时,已经相当贫瘠。但陕南又是别样风景。古人修栈道之后,连接汉中直至巴蜀,秦国得以粮仓丰盈,遂灭六国,成霸业。从地形上看,山西、陕南、汉中、巴蜀自成体系,如同一串珍珠,东西南北皆有屏障,相对来说,南北相通更重要些、容易些。西部这条线相对短小,但却因险要而耗费成本巨大,战略地位重要。西安洛阳为古都多年,背靠的就是西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横三竖,它们的交叉点就是经济与战略的中心,到今天也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三横三竖,自然地把中国分成了九大区域,就是中国的九州。东方自北至南,齐鲁之地,古青州,江苏安徽,古徐州,淮河长江以南,古扬州。中路自北至南,河北古冀州,河南古豫州,湖北湖南古荆州。西路自北至南,山西古并州,陕西甘肃古雍州,巴蜀古益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古今地理变迁、开发程度不同,古代关于九州的说法众多,莫衷一是,这里只是说起大概,实际上是今人的眼光。按照《史记》的说法,禹分九州、九山、九水,名称又自不同,研究九州名称的沿革,可以看出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来,兹不赘述。

  这么多,行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高原边缘地带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000~2000m,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堑式构造盆地,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是晋陕两省的富庶地区。

横亘黄土高原南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对于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冬季来自偏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均有巨大的障碍作用。耸立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太行山,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本区流域周界的伏牛山、外方山及太行山等高大山脉,是来自东南海洋暖湿气流深入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屏障,对黄河流域及我国西部的气候都有影响。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表对水汽抬升有利,暴雨强度大,产流汇流条件好,是黄河中游洪水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25万km2,海拔高程多在100m以下。本区以黄河河道为分水岭,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以南属淮河流域。区内地面坡度平缓,排水不畅,洪、涝、旱、碱灾害严重。鲁中丘陵由泰山、鲁山和沂蒙山组成。一般海拔高程在200~500m之间,少数山地在1000m以上。

气候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临海洋,西居内陆高原,东西高差显著,流域内气候变化极为明显。从季风角度看,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角度看,流域东南部基本属湿润气候,中部属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属干旱气候。本流域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燥严寒,降水稀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暧湿的海洋气团进入流域境内,蒙古高压渐往北移,冷暧气团相遇,多集中降水。

黄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以降雨形式出现,降雪所占的比重不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701亿m3,只占全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的6%,折合降水深为465mm(包括内流区)。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北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9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宁蒙河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杭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50mm。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mm。降水年内分配得不均匀,以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4.1%,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2.1%;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为12月,占全年的0.6%。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μ值),全流域在0.15~0.40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东南部高于西北部,高山低于平原。多年平均温,上游为1~8℃,中游为8~14℃,下游为12~1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大部分地区在20~29℃之间,洛阳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4.3℃。1月份为最低,绝大部分地区都在0℃以下,青海玛多极端最低气温达―48.1℃。气温日较差大部分地区为10~15℃。

水资源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为580亿m3, 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mm,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在全国七大江河在仅略高于辽河。流域人均水量593m3,约为全国人均水量23%。耕地亩均水量324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18%。

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兰州以上地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9.6%,年径流量达323亿m3,占全河的55.6%,是黄河来水最为丰富的地区。兰州至河口镇区间流域面积虽然增加16.3万km2,占全河的12.5%,但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燥,河道蒸发渗漏损失较大,河川径流量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少了10亿m3。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14.8%,来水72.5亿m3,占全河的12.5%。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25.4%,来水113.3亿m3,占全河的19.5%。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面积仅占全河面积的5.5%,但来水60.8% 亿m3,占全国河水量的10.5%,是又一产流较多的地区。花园路至河口区间面积占全河面积的3%,来水量为21亿m3,占全河水量的3.6%。黄河干流各站汛期(7~10月)天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非汛期约占40%。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冬季流量很小,上游兰州站,1946年汛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900m3/s,非汛期最小流量仅335m3/s,相差近17倍。中游陕县站193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000m3/s,最小流量240m3/s,相差近91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黄河流域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修建,80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280~290亿m3,其中城市工业及农村人畜耗水约为11亿m3,其余都为农业灌溉耗水。黄河径流的作用率约为50%,与国内外大江大河比较,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黄河径流的年内、年际分配也有较大变化。

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