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95306货物查询价格:眼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7:35:36

我国古无眼镜,学子和年长者苦于近视老化或散光无法读写,唐大诗人杜甫也不例外,晚年老眼昏花,曾叹曰视物如雾中观花,不能写无法读只能听。对其创作必有很大影响。我国最早论及眼镜的记载为明万历年间,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提学副使湖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名曰□叇。”□叇初译“矮纳”,系阿拉伯语言,后将眼镜定名为□叇,出自《意林·晏子》:“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叇。”清赵翼《陔余丛考》载:“古末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自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式以水晶制成。”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又曰:“眼镜前朝只有单照,以手持之而用。”

  眼镜在明清时代被视为奇珍异宝,稀罕之物,“可令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鼻迦罟锷?恫栌嗫突啊诽讣埃骸翱滴豕镂次逶拢?咸卮蜕僮诓?锕?腊渌?а劬担?萆浇?乃喙?蔽???俊⑹讨蹦谕⒆啵骸?寄覆苣昀涎刍瑁?蚨鳌!?弦啻椭??笔币晕?馊佟!?br>
  眼镜随着西洋传教士和胡商传入中国,至乾隆以后,苏广工匠已能小批量生产,店铺云集,价格亦随之回落。并有聪慧工匠加以改进,发明了中国式镜架,从存世的实物可以观察,较早镜架用马粪纸制成形,如车辆内胎,外用黑漆涂刷,干后坚硬光洁,镜片夹在圆圈内,轻巧而避震,圈旁有两小孔,穿绳索挂于耳后,以后又用白铜牛角甚至玳瑁等良材制作镜架,同时又增加了眼镜脚,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眼镜的使用。

  清代中叶眼镜已较为普及,既然眼镜为人宝之,眼镜盒也应运而生。有木雕、皮覆、缎缝、铜刻、漆制、壳造,争奇斗艳、目不暇接,大多眼镜盒穿绳带、垂流苏佩于腰间,如同玉佩、荷包、烟袋招摇过市。拙藏有明清眼镜若干。其中有副白铜雕梁玳瑁水晶眼镜较为珍奇。玳瑁产于海南,是长寿吉祥之珍。常佩可趋吉纳福避邪消灾,《本草纲目》载:“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中医认为水晶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玳瑁配以水晶,珠联璧合,是名副其实的保健产品,更为稀奇的是白铜鼻梁皆为镂空雕刻,细梁上刻有四枚相连中空古钱,意为福在眼前。古时一无钻床、二无激光,雕刻如此细小铜件,功夫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眼镜的由来

眼镜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证出眼镜究竟是何人发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

最早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尼尼书遗址发现的。它是用水晶石制作的,直径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伦人和吉亚洲人已经发现某些透明宝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们和古希伯来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镜。

眼镜可能是在13世纪末期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的。马可·波罗大约在1260年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14世纪曾有记载说中国的一个绅士用一匹马换了一副眼镜。

中国古老的眼镜镜片很大,呈椭圆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制成,镜片镶嵌在乌龟壳做的镜框里。有的眼镜带有铜质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有的用细绳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由于眼镜框是用象征神圣的动物——乌龟的壳做的,镜片是宝石做的,所以眼镜被视作贵重物品。最初人们配戴眼镜是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贵,而不是为了改善视力。

眼镜在13世纪由两位意大利医生传入欧洲,直到14世纪中叶才被广泛使用。当初欧洲人也把眼镜看做区分人们身份高低的装饰品.

欧洲早期的眼镜是由各种宝石做的单一的放大镜,使用时拿在手里,就像现在人们读书时用的放大镜。16世纪初,供近视眼镜用的凹透镜才问世。

最初,眼镜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难。后来发明了眼镜架,或用皮条把眼镜系在头上,这才解决了呼吸困难问题。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出双光眼镜,眼镜才算完善起来。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