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印江县地图:名人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6:42:27
谁能帮我查查以下名人的资料:叶绍翁、苏轼、杨万里、老舍、田忌、孙膑、晏子、刘后一、柏吉尔(德)、诺贝尔(瑞典)、纳兰性德、李本深、毛泽东、周腾飞、福勒(足球队利物浦队队员)、西曼(足球队阿森纳队队员)、夏尔玛(美)、显克微支(波兰)、辛弃疾。请勿回答“到网上查一查”这样的话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杨万里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他解释《易》的观点与程颐相近。因爱引用历史事件来证实《易》经,曾为后世经学家非议。但纪昀等人仍认为《诚斋易传》有"不可磨灭"处(《四库全书总目》)。
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江湖集》、《荆溪集》等10种诗集及其他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清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诚斋易传》20卷,以曝书亭影宋本为佳。《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四朝闻见录》自署龙泉(今属浙江)。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历不详,后弃官居西湖。有《四朝闻见录》五卷,诗多散佚,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板》一卷。叶绍翁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两宋名贤小集》(筒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四朝闻见录
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叶绍翁撰。绍翁自署龙泉人。又书中载程公许与论真德秀谥议手柬,字之曰靖逸,而厉鹗《宋诗纪事》称其字嗣宗,建安人,与自述互异。考所载高宗航海一条,自称本生祖曰李頴士,建之浦城人,则建安其祖籍欤?其历官始末无考。观所记庚辰京城灾周朝端讽其论事一条,及与真德秀私校殿试卷一条,则似亦尝为朝官,其所居何职则不可详矣。所录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有七条。甲、乙、丙、戊四集皆杂叙高、孝、光、宁四朝轶事,各有标题,不以时代为先后。惟丁集所记仅宁宗受禅、庆元党禁二事,不及其他。绍翁与真德秀游,故其学一以朱子为宗,然卖武夷山一条乃深惜朱在之颓其家声(案:在朱子之子,时官户部侍郎),无所隐讳。则非攀援门户者比,故所论颇属持平。南渡以后诸野史足补史传之阙者,惟李心傅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号为精核,次则绍翁是书。陈郁《藏一话腴》尝摘其误,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驿诗为赵仲湜游天竺诗一条,周密《齐东野语》尝摘其光宗内禅慈懿於卧内取玺一条,又摘其函韩侂胄首求和误称由章良能建议一条。又摘其南园香山一条,盖小小讹异,记载家均所不免,不以是废其书也,惟王士祯《居易录》谓其颇涉烦碎,不及李心传书。今核其体裁,所评良允。故心传书入史部,而此书则列小说家焉。

-

---出《四库总目提要》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时家境清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绍兴三十二年以前,他是学江西派风格的,这诗作后来被他烧掉了。此后到淳熙四年(1177),是他诗风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一方面向张浚、张栻学习和切磋理学的奥旨,同时把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领会理致的见解挪移到文学创作中来。他在《题唐德明建一斋》诗中说:“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从渠散漫汗牛书,笑倚江枫弄江水。”这种蔑视书本而重视日常生活的态度成为他诗风转变的契机。现存《江湖集》的七百多首诗中,既有学陈师道五律、王安石七绝及唐人绝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趣轻快的小诗,如: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
淳熙五年以后,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基本形成,他的诗学观点也基本成熟。其《荆溪集序》自言此时“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安石)、陈(师道)、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而且,这时“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写诗十分顺利。这种重视观察自然、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见解,对于江西诗派主张从前人那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论正是有力的反动。
不过,“诚斋体”的形成,不仅是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还要求具有透脱的胸怀与哲理的思考;诗人在热情地投入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与之打成一片而彼此交融的同时,又必须跳出来冷静理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富于理趣,像下面几首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乱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春迹无痕可得寻,不将诗眼看春心。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之一)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三首》之三)
此外,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这正是他抛弃堆垛古人、剥扯古语、模仿古诗而热情地投入生活的结果;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即所谓“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蜀士甘彦和寓张魏公门馆,用予见张钦夫诗韵作二诗见赠,和以谢之》),这则是他把理学及禅宗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的产物。
“诚斋体”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
由于杨万里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以表现其中的勃勃生机和自己内心中的人生体验,那种生涩或过于典雅的语言反而会妨碍他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他在语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而努力追求语言形式之外的某种意味,这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具体说来,首先,杨万里的诗句大多句法完整而意脉连贯,很少有断续拼合和跳跃连接的,这越过江西诗派而较多继承了宋诗自梅、欧、苏以来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其次,是多采用自然的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活泼,并求得新颖、生动、轻快与风趣的效果。
从宋诗自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的发展来看,黄庭坚以他独有的风格与技巧开创了新的诗风。但这种诗风本身带有弊病,而江西派后期的诗人不能以独立的创造取代前人,只是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更造成诗界凝滞的僵局。这使得许多人感到不满,就连吕本中也在提倡“活法”来纠正其偏失。杨万里正是运用了在禅宗和理学那里极受推崇的“活法”,自出机杼,用活泼的眼光观察变化无穷的世界,用活泼的语言表现新鲜独特的人生感受,这才打破了江西派诗风的笼罩,成为宋诗转化的又一枢纽。他的《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说: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这种态度正是他能自成一体的根本原因。
杨万里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类诗虽为数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写得比较好的。如《悯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写出了农民艰难度日的困苦;而《初入淮河四绝句》写他出使金国时所见所思,也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感想,如第三首: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黄庭坚),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气魄。
有些诗更有粗率滑易的毛病,让人觉得浅俗无味;偶尔也有卖弄学问的陋习,重又走到江西派的老路上去。但他毕竟开创了新的诗风,这是一味模仿古人的诗人所不能比拟的。在杨万里打破了江西派诗风的笼罩之后,有些诗人既想在江西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又缺乏独创的才力,于是就另外找些古代诗人作为效仿的对象,好像走出一间牢房又进了另一间牢房,总不如杨万里那样跳出牢宠,无拘无束。
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杨万里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他解释《易》的观点与程颐相近。因爱引用历史事件来证实《易》经,曾为后世经学家非议。但纪昀等人仍认为《诚斋易传》有"不可磨灭"处(《四库全书总目》)。
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江湖集》、《荆溪集》等10种诗集及其他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清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诚斋易传》20卷,以曝书亭影宋本为佳。《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四朝闻见录》自署龙泉(今属浙江)。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历不详,后弃官居西湖。有《四朝闻见录》五卷,诗多散佚,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板》一卷。叶绍翁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两宋名贤小集》(筒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代表作有: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嘉兴界
叶绍翁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田家三咏
叶绍翁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家三咏
叶绍翁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田家三咏
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汉武帝
叶绍翁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自己慢慢到网上查一查

可不是 “到网上查一查”

上百度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