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宿舍2017:汉城跟首尔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1:21:13

韩国首都原中文名为汉城
(英文名Seoul)
现根据音译已确定韩国首都更名为:首尔

1月19日,汉城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新确定的汉语名称“首尔”可解释为“首位的城市”。
韩国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1月19日正式从“汉城”改为“首尔”,叫了这么多年的“汉城”,就要从中国的文件中消失了。
表面看来,汉城改名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汉城市李明博市长说:中国人将Washington称为华盛顿、将London称为伦敦、将Moscow称为莫斯科,都是用与这些词的发音接近的汉语来标记的,只有Seoul仍按照古代名称将之称为汉城,这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中国中学的地理课本就明确告诉大家:韩国的首都是汉城,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最大的麻烦是在学英文的时候,人们往往难以把Seoul与汉城对应起来,但这也不过是中国人自己的麻烦而已。
汉城改名为首尔,其根在民族主义。其实,类似的“去汉语化”举动在韩国已经进行了多年。在韩国,关于是否保留汉字、保留多少汉字的争端就从来没有断过,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12月21日,韩国决定将现行759项法律文本中混用的汉字标记方式全部以韩文取代。“去汉语化”的程度,与韩国实力的提高、与韩国领导人的风格、与韩国不同派别的角力,甚至与中韩关系,都息息相关。
令人担忧的是,汉城的更名,还可能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软实力”的不足。自古以来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邻国更改了地名,说明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在西方文化面前进一步弱化。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力稳步上升,但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提升却远不能与经济实力匹配。东南亚的青少年可以为F4疯狂,可以崇拜香港的电影明星,韩国的电视台也几乎每天都播放港台电视剧,但大陆文化产品在国外的影响力却相对不足。在亚洲,港台文化影响大;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人把日本文化当成了东方文化的代表。当年的中国是“上国天朝”,实际上是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到现在,我们只有先发扬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图创新,才能真正具备吸引力。
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历史上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大。然而在当今欧美文明盛行于世、占据主流的情况下,韩国摆脱或减少中国文化的影响、走文化独立的道路,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外交工作向来奉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一个国家给自己的城市改名,属于“内政”,自然不可干涉;但这个“内政”又要影响到中国的方方面面,涉外机构的文件、旅行社、教育部门等,都要做一系列变动,因而又似乎不是纯粹的“内政”。
对汉城的改名,中国首先应该予以理解:韩国以前曾是中国的属国,但现在两国是平等的伙伴。在理解的基础上,中国也应该支持。中国在执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没必要在一个城市的命名上闹出不愉快的事情。
另外,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过分在意,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正如我们没必要让人家把“Chinese”改为“Chinan(英语里面国名加“n”是褒义的称呼该国人,加ese含贬义)”,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Chinese”这个词变成褒义,变成令人敬重的一个词。在这方面,黑人应该受到尊重,最初他们被称为“Negro”,“Black”是贬义词,但他们在争取民权的过程中,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我就是Black”,久而久之,“Black”成了褒义词,“Negro”反而成了贬义词。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城改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国实力的提升;中国人管“Seoul”叫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Seoul”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汉城 和首尔都是韩国的首都的名字,以前韩国的首都韩文翻译成中文时是汉城,但是韩文首都的读音和汉城的读音毫无关联,如果按照英文的读音来翻译的话,就和中文的首尔读音相似,这些都是国际上为了方便才使用首尔这个翻译的,因为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是按照英文来翻译的,所以韩国也一 样,韩城这个 名字在国际上使用不方便,所以韩城这个名字就被取消了,取代的是首尔,它都是首都的名字,只是使用的时代不一 样了,首尔是在去年改过来了

首尔(韩语:서울),正式名称为首尔特别市(서울 특별시),是韩国的首都,旧称汉城、汉阳等,「首尔」是韩语「서울」的汉语译音名称。2005年1月18日,该市市议会正式通过把其市的中文名称定为「首尔」,并把官方的所有出版物改用新名称,但部份华语地区还使用汉城。

首尔(서울),旧称南京(남경)、汉阳(한양)、汉城(한성)、京城(경성)。自从1945年二战结束韩国独立以后,当地民族情绪高涨,并将其首都改称为서울(英文为Seoul),韩语是「首都」或「京城」的意思,就如中国的首都称为“京”一样。因此,Seoul成为当时韩国国内唯一没有对应汉字名称的地名。中国大陆早期曾经根据韩语发音而音译作“苏乌”,但其后跟随其他华语地区,沿用这个城市在李氏朝鲜时的旧称“汉城”。然而,其他语言都翻译成“SEOUL”或类似的发音

这使日常沟通出现不少混乱,因为首尔市内有不少建筑物分别使用“首尔”或“汉城”为名称,但翻译成中文之后,这些地方名称会变得很相似。一个例子是:首尔市内同时有“汉城大学”及“首尔大学”,假若采用“汉城”作为 Seoul 的首都名称,会使两家大学的译名都变成了“汉城大学”。后来,中国人根据后者的英文名称,在其中文名称加上“国立”二字作分辨。但其实,首尔大学在韩国的知名度比汉城大学高很多,而大学本身的中文出版物,亦自称为“Seoul大学校”。但对於学校以外的机构,译名的问题就给他们造成困扰。2004年,韩国曾经有人发起运动要求解散首尔大学,韩国多份主要报章由於不清楚中国对两家“汉城大学”的区分方式,而多次在他们的中文版新闻中把首尔大学错译为“汉城大学”,而其企划部的柳根培亦无缘无故被“转校”成为汉城大学的发言人。

韩国政府从1992年起就一直在进行“서울”的中文名称的制订工作,拟订的对应中文包括“首尔”和“首午尔”。2005年1月18日,서울市议会通过使用与“SEOUL”发音相近的“首尔”作为这个城市的中文名称,并要求韩国政府公文、出版物、网站、机场和车站、公路路标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尔”来代替“汉城”。但是迄今为止,在中文裏使用最多的还是具有500余年历史的“汉城”这个名称。香港及台湾的传媒大部份已经转用“首尔”这个新的名称;中国大陆官方正式宣布了改名这个消息,但并不常使用“首尔”这个新名。一些民办传媒及报刊先开始采用“首尔”,一些官方媒体(如新华网)也已经开始使用,还有一些处在过渡期,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写成“汉城(首尔)”,不过中国大陆绝大部份出版物、媒体、政府及商业机关仍延续旧称。

有不少中国人质疑市议会是否有权更改本国首都的汉语名称,并指如果韩国首都的中文译名改变,将使华人世界对于韩国首都的称呼造成混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首尔”主要是根据现时汉语普通话的译音,但汉字是在汉语各方言间,以及韩、日、越南语的一些时候使用的,如果音译的话,会造成很多使用汉字的地区对“首尔”两字读音发生混乱,如粤语读为sau2 yi5,和韩语读音差别很大。而“首尔”两字按韩语中汉字的读音也成了「수이」(Su-i)。随著语音的发展,若干年后,即使普通话“首尔”两字的发音和韩语也可能对应不上,和众多西方音译词在各处的差别一样,可能会造成汉字使用者的困扰。有人提出如果根据韩语서울采用汉字“西尉”(韩语读作서울,即Seoul)则不会有此问题,可以在使用汉字的地区和时间上保持一致。

然而,韩国方面一直对中国大陆的这些想法非常不解。一来这城市是他们的城市,二来他们亦已多次透过各种沟道来解释这次改变的因由。

韩国首都原中文名为汉城
(英文名Seoul)
现根据音译已确定韩国首都更名为:首尔

1月19日,汉城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新确定的汉语名称“首尔”可解释为“首位的城市”。
韩国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1月19日正式从“汉城”改为“首尔”,叫了这么多年的“汉城”,就要从中国的文件中消失了。
表面看来,汉城改名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汉城市李明博市长说:中国人将Washington称为华盛顿、将London称为伦敦、将Moscow称为莫斯科,都是用与这些词的发音接近的汉语来标记的,只有Seoul仍按照古代名称将之称为汉城,这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中国中学的地理课本就明确告诉大家:韩国的首都是汉城,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最大的麻烦是在学英文的时候,人们往往难以把Seoul与汉城对应起来,但这也不过是中国人自己的麻烦而已。
汉城改名为首尔,其根在民族主义。其实,类似的“去汉语化”举动在韩国已经进行了多年。在韩国,关于是否保留汉字、保留多少汉字的争端就从来没有断过,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12月21日,韩国决定将现行759项法律文本中混用的汉字标记方式全部以韩文取代。“去汉语化”的程度,与韩国实力的提高、与韩国领导人的风格、与韩国不同派别的角力,甚至与中韩关系,都息息相关。
令人担忧的是,汉城的更名,还可能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国“软实力”的不足。自古以来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邻国更改了地名,说明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在西方文化面前进一步弱化。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力稳步上升,但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提升却远不能与经济实力匹配。东南亚的青少年可以为F4疯狂,可以崇拜香港的电影明星,韩国的电视台也几乎每天都播放港台电视剧,但大陆文化产品在国外的影响力却相对不足。在亚洲,港台文化影响大;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人把日本文化当成了东方文化的代表。当年的中国是“上国天朝”,实际上是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到现在,我们只有先发扬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图创新,才能真正具备吸引力。
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历史上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大。然而在当今欧美文明盛行于世、占据主流的情况下,韩国摆脱或减少中国文化的影响、走文化独立的道路,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外交工作向来奉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一个国家给自己的城市改名,属于“内政”,自然不可干涉;但这个“内政”又要影响到中国的方方面面,涉外机构的文件、旅行社、教育部门等,都要做一系列变动,因而又似乎不是纯粹的“内政”。
对汉城的改名,中国首先应该予以理解:韩国以前曾是中国的属国,但现在两国是平等的伙伴。在理解的基础上,中国也应该支持。中国在执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没必要在一个城市的命名上闹出不愉快的事情。
另外,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过分在意,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正如我们没必要让人家把“Chinese”改为“Chinan(英语里面国名加“n”是褒义的称呼该国人,加ese含贬义)”,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Chinese”这个词变成褒义,变成令人敬重的一个词。在这方面,黑人应该受到尊重,最初他们被称为“Negro”,“Black”是贬义词,但他们在争取民权的过程中,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我就是Black”,久而久之,“Black”成了褒义词,“Negro”反而成了贬义词。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城改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国实力的提升;中国人管“Seoul”叫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Seoul”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一样的,都是一个城市.
韩语中也有两个词,一个是汉城的发音,一个是首尔的发音,但韩国人自己更偏向说首尔比较多.

就是名字改了而已
还是同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