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题库: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8 12:43:31
谁能把着一课简单的给我说一下``或者``教案``都OK``谢谢``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一、材料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第五章是《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节是相交线,这一节分为“平行线”和平行线的条件,两个课题,前课题一课时,“平行线成立的条件”两课时,第一课时P13——P14完,第二课题第一课时从P15——P17练习完。第一课时是应为平行线成立的条件,是对该课题内容的概括,而掌握应用三个判定定理是该课时的总目标。

(二)编排意图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交线的基础上安排的,它的安排是区别相交线,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所以平行线成立的条件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本章的理论依据,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突出重点内容的学习;教科书没有专门安排介绍,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而是在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时自然地引入了“三线八角”,对于这些概念,强调学生结合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模式,去认识和理解,另外也不是同时给出这三个概念,而是结合平行线判定的方法逐步呈现,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前后联系

相交线以本课时作铺垫,后面学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又要与本课时内容相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其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

(五)重点、难点

探究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六)练习安排

P17练习是针对判定定理1,2,3安排的,P18习题1是针对判定1安排的,第2题是针对判定3安排的,第3题是针对1,2,3安排的,第4题是针对判定1,2,3安排的。①判定1,②判定定理2,③是②安排的。其中练习在课内完成,1——4是课外作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后,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阅读、听讲、表达和操作等方法,从具体实例中,概推断出判定定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学生准确而简洁地把这三条基本性质概括出来。

三、教法设想

根据数学教学的一般特点和中学生认识规律,采用以下方法。

1、发现法:通过教师操作,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出上判定定理,从感性上升理性。

2、自学法,通过教师给出的提示,仿照推理,促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四、学法指导

1、通过教师的设置问题具体操作,指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让他们在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仅知道概念是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平行线成立的条件,也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直线平行线的条件)

(二)进行新课

1、先画图形,让学生认识同位角。

2、归纳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学生把握同位角的意义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话中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教师板书)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如∠1=∠2,那么AB‖CD。

3、利用教具认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4、演示教具,使学生直觉当内错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使用判定方法1说明,教师规范,并板书,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让学生讨论同旁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时,两直线平行。

学生猜想,借助教具先排除相等,引导学生用判定1和判定2来说明正确。教师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达。

最后强调学生简记判定方法。

(三)目标检测

P17练习。抽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即判定定理,特别注意应用,也是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P18,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直线平行的条件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

b

2、内错角相等时两直线平等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总之,本课时我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促进其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