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甲一号四期:谁能跟我介绍一下''王''姓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1:13:06
越详细越好,我还会追加分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王姓:以爵为氏

  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

王姓,是我国各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其源远流广,系出多门。据《中华姓氏通书》载:“早在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就纷纷以王为姓,其后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多支改入王姓,从而形成王姓的众多来源。”概括地说有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妫姓之王、虏姓之王、以及赐姓之王、改姓之王、冒姓之王、换姓之王、复姓之王等诸多门系。正如宋人郑樵要所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
上杭王氏,是为黄帝开族,系出姬源,子晋受姓,派衍太原。史载,周灵王的长子姬晋,也称王子晋,又名王晋、王乔(公元前565—前549),因直谏被废为庶民,子宗敬奔晋,世居太原,人称王家。《烈仙传》则曰:周灵王太子晋,聪明天纵,善吹笙,作凤凰鸣,年15娶累氏为夫人,16岁游伊洛之间,浮丘生接引上嵩山,后乘白鹤至缑氏山头,宾而天仙。至周敬王时,其子宗敬,官至司徒,有功于朝,敬王赐姓,显王追封,以王为氏,遂为受姓之祖。其受姓世序为:子晋—宗敬—纲—错—典—渝—息—恢—原—佐—颐—翦—贲—离(子:威为太原郡祖,元为琅琊郡祖)—威—远—常—高—吉—骏—崇—尊—嘉—霸—咸—烈—泽—昶—湛—承—述—坦之—愉—缉—慧龙—宝兴—琼—遵业—松年—邵—圭—敬德—贯—臻—泰淑—晖—瑾—谋—吉—该—余—项—珰—胜业—怀—勤—著—祥—充(兖)—大明—伯玉—知清—绍—友辉—克俊—正卿—薰—大璋—继宗。(以上世系源于闽西各县《王氏族谱》,但闽西《王谱》与《中华姓氏丛书·王》对照,世代不一,出入悬殊,难予辨析。如自太子晋至王咸,《闽西谱》记为15代,《丛书·王》则记为21代。《闽西谱》把王错定为第四代,《丛书·王》则定为11代。所有这些,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

王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寻根溯源    
王姓起源大致分为五:
源于姬姓。姬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其后裔有五支发展为王姓。
A.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以爵号为氏。
B.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C.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王子成父的后裔。
D.周平王太孙赤的后裔。
E.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的后裔。
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以殷商王子比干为源起。
出自妫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以虞舜为源起,其后建立田齐王朝,被秦一统,项羽反秦时封为济北王,后人念此,遂为王姓。
由北方少数民族改王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族大融合,许多少数民族如鲜卑、羯、高丽、乌桓等民族中不少人改王姓。
其他王姓来自换姓、赐姓或改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约出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卒于公元前五四九年,寿不过十六岁,但聪明早慧,幼有成德。周灵王二十二年,洛阳附近水害成灾,威逼王宫,灵王拟拥土围宫,排水至村落、田园,太子晋提出应疏通河道,既解救王宫,又能保护村民和庄稼,未被采纳,由于其一再据理力争,被周灵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但太子晋之德举却名声远扬。其子宗敬后担任司徒,时人因他是太子晋之后,便称他为“王家”,之后历代相传,“王”也就演变成为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繁衍播迁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大名)王姓,琅邪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人口锐减,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八,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占百分之四点五,为第四大姓,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
郡望堂号      
据《广韵》所载,其著名王姓郡望有二十一个:1、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西南);2、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3、北海郡,治所营陵(今山东东)4、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郯城北);5、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6、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8、东平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9、新蔡郡,治所在河南新蔡;10、新野郡,治所在河南新野;11、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12、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13、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14、章武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大城);15、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掖县;16、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17、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18、海汉郡,出处不详;19、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20、堂邑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六合);21、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
堂号:
“三槐”、“槐阴”等。  
宗族特征          
文人墨客,浩如烟海。王姓在历史上,文人辈出,著述甚丰,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各支王姓论字排辈次序分明。如安徽绩溪王姓字行为:“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名人精粹  
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人,秦时名将,佐秦始皇扫平六国。王充:会稽上虞(今浙江)人,东汉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论衡》。王羲之、王献之:琅邪临沂(今山东)人,东晋父子书法家,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书圣”或“二王”。王勃: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惜英年早逝。王维: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有《辋川集》问世。王安石: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王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剧作家,《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冕: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元代诗人兼画家。王世贞:江苏太仓人,明中叶后七子之一,著述颇丰,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王夫之:湖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著有《船山遗书》。王晕:江苏常熟人,著名画家,为“清初六家”之一。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近代国学大师,《人间词话》等作品影响深远。王若飞:贵州安顺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一九四六年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逝。

殷纣王是商汤王的后代。商汤王的德行深入民心,夏桀王暴虐无道,他就应天顺人,吊民伐罪,把夏桀王灭了,取代夏桀王。商汤王看他的国家里有一个人挨饿,就像自己挨饿一样;有一个人得不到水喝,就像自己没给他水喝一样,都是他没有把国家治理好,所以才这样。所以他以黑牛祭告天地说: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朕躬有罪,毋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古来的人大都自称朕,朕的意思就是我自己。皇皇是大的意思,皇皇后帝就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或者就是耶稣教、天主教所指的天主;万方就是万民。他说:「我名叫履,是很不懂得事的一个人。现在我很大胆的用玄牡(黑牛)来祭祀天地,告诉上帝:『不要因为我一个人有罪,把老百姓都连累地吃苦了,不要把我的罪业加到万方去。要是我的老百姓有罪,这个罪是我的,因为我没有把他们教化明白了,都怪我自己,不要责怪他们;请把他们所有人的罪,都加到我一个人身上。』」所以他能以天下为己任,以万民为己身,以老百姓做为自己的心,时时刻刻都想要为老百姓谋幸福,想要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益于天下国家。这是商汤王的德行。

殷纣王非常聪明,他的聪明超过一般人,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谓

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他非常聪明,所以就看不起其它的人。他的性情非常刚强,刚愎自用,所谓「愚而好自用,*而好自专」,他虽然不愚不*,可是太过刚强,太过就是不及。他不但刚愎自用,而且喜谗拒谏——欢喜人来谗媚他,托他大脚,欢喜人来逢迎他,赞叹他;谁要是说他不对,他就受不了。我们后人也都欢喜这一套的,欢喜人家来谗媚自己。这种人虽然聪明,却是最愚痴;因为他不会用聪明,所以就愚痴了。唐太宗和他就不同了,唐太宗是纳谏如流的。殷纣王因为喜谗拒谏,所以「君子去之,小人近之」,一些有气节的人都离开他,小人就都接近他。

他又荒淫酒色,宠爱妲己,不理朝政,把一切政事都废了,专门贪娱乐。他筑一个鹿台,好像夏桀那个瑶台,也做得非常豪华;他也有酒池肉林,也欢喜歌舞,可是他比夏桀王更残忍,更残暴。他宠苏护的一个女儿——苏妲己。据野史上说,苏妲己是狐狸精变的,专门来扰乱他的天下。封神演义上说,纣王看见女娲娘娘相貌生得很美丽,就动了淫心;他这一动淫心,当时女娲娘娘很不高兴,就命令一只狐狸精,去飞精附人、闯关夺舍,藉苏护这个女儿的躯壳,入了她的体,所以她很有神通的,她的神通就是要扰乱纣王的江山。因为纣王生出一念的亵渎心,亵渎了女娲娘娘,她就要来惩罚他。

怎样惩罚他呢?就来做他的太太,令他荒淫无度,不理政事。他的叔叔箕子看见他这样,就向他谏正,请他不要宠妲己;他很不愿意听,于是就把箕子圈到监狱里。当时比干又向他谏正;比干也是他的叔叔,是个圣人,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可是比干不知怎样也把这狐狸给得罪了,这狐狸也要报仇,就在纣王面前说比干是圣人,纣王就问她:「你怎么知道他是圣人?」「圣人的心有三毛七孔。你若不信,可以把比干杀了,把他的心拿出来看看,检验检验,若真是这样,我就说得对,证明他是圣人;要不是嘛,我愿意偿他的命。」

纣王一听,就说:「那我要证实你所知道的是不是真的。」于是比干劝谏他的时候,他就对比干说:「你对我说的话,我很愿意接受,可是我不能证明你说的话到底对不对。我的爱妃妲己娘娘说你是个圣人,圣人的心有三毛七孔,我现在想要看看你的心。」比干也不能说不给他看,于是就硬把心摘出来给他看;纣王一看,果然有三毛七孔,证实妲己说得对了,可是比干没有心了。

据说比干也是很有修行的,虽然没有心了,但是还没有死。当初姜子牙从朝歌出去的时候,曾经给他一个锦囊,告诉他遇到危机时,可以打开来看。他就把锦囊打开一看,说是:「你出北门,到北门外,问一个卖空心菜的人,人没有心了会怎么样?如果她说你不死,你还可以不死。」比干就依计而行,向北门出去,问这个卖空心菜的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大约也头发白白的,和我们这儿这两个老太太一样,可是她们那时是不是在那儿卖菜,我是不知道的。

他就问:「老婆婆,你卖空心菜,这个菜没有心可以生长,人要是没有心还能不能活着啊?」,这个老太太也不通气,就说:「喔!人要是没有心,那一定死的。」这么一说,好像黄皮子借闲气,比干就呜呼哀哉,胡为尚飨了。如果这个卖菜的说人没有心还一样活,据说比干还能活。那么是不是真能这样 ,你问姜子牙去,我是不能证明这个事情的。就这样,纣王把一个大忠臣比干杀了。比干是又聪明,又有智慧,又有道德,是一个贤而有德的大臣,可是因为纣王要验验他的三毛七孔,就把他杀了。这个圣人大概也是因果如此,没有什么好怨的。

有一天早晨,纣王和妲己在摘星楼往外望,望见水塘里有一个老年人、一个少年人在那儿涉水,那个老年人洋洋得意,走在水塘里若无其事,很自在的;那个年轻人走到水里就冻得身上打战颤。纣王说:「唉!这个世界真奇怪!你看那个年老的人那么经冻,走在水里还是洋洋自得,若无其事;那个年轻人冻得打战颤。年轻的还不如年老的,这是怎么回事?」妲己就说了:「那个年老的,是他父亲年轻时生的,当时精力充足,所以生出的子女,骨髓充足,是满的。那个年轻的,是他父亲年老时生的,因为年纪衰老,气血衰败、不充足了,又勉强七凑八凑的,挤出那么一点精液来,成了一个胎,生了个儿子;他先天不足,后天就亏损,骨头里的骨髓只有一半那么多,所以他不能忍得住冻;他那么怕冷,就因为他的骨髓都空了。」

纣王说:「你说这话有什么证明啊?你怎么知道那个老年人骨髓是满的,年轻人骨髓是空的?」妲己说:「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叫人把这两个人抓来,把他们的腿砸开来看一看,就知道我说的话是真是假了。」纣王也不加思索的就说:「好!把他们抓来,把腿砸开看看。」他们就这样拿人命当儿戏,把这两个无辜的,也没有什么罪的人抓来,把腿砸开一看,果然如此,纣王大喜,说:「唉!你真是神人!你真是神妃!我有你这么个神妃,什么我都知道了,什么我都不怕了,天下永远是我的了,没有人敢来侵略了!」高兴得不得了。这叫「斫朝涉之胫」,把清早在水塘里涉水的那两个人抓来,用石头把腿砸开,来看他们的骨髓是不是满的,你说这残暴不残暴?

他又「验孕妇之腹」,把一个怀孕的妇人抓来,剖开肚子,看她怀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也是因为他们在楼上往外望,看见一个有孕的妇人,挺着很大的肚子在街上走。当时大概女人很少到街上去,那么她到街上去,想不到就遇到这么一个吉祥如意的事情,被纣王看见了!

他问妲己:「那个女人那么大肚子,你说她怀的是男的?还是女的?你若真能知道是男的,是女的,那你真是神妃了!」姮己说:「是男的。」纣王说:「我不相信!你有什么证明?」姮己说:「你把她抓来,把她的肚子用刀破开,是男的、是女的,不就可以验出来了吗?」一验果然是男的,纣王又赞不绝口说:「你真是神人!你真是神妃!」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残杀老百姓,残杀忠臣,四方的诸侯听说他有这样的行为,都弃之,不拥护他做皇帝了。老百姓一提起这些事情,都敢怒不敢言,都很痛恨他。

当时西伯(就是周文王)发政施仁,征税也适度,所以他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都是很快乐的。因为纣王是个无道暴君,文王又发政施仁,于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引领而望,说:「周文王真好,善于治理国家。」于是大家都搬到他的国家去,天下归心。「三分天下有其二」,殷朝的天下,三分之中有二分都归顺周文王;可是文王仍然服侍殷朝。为什么?因为他守臣节,依然拥护殷朝的帝王。

可是到周武王的时候就忍无可忍了,所以就率领诸侯吊民伐罪。殷纣王众叛亲离,贤者去之,*者用之,天下大乱。武王伐纣的时候,兵不血刃,无论到那里都是望风投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书经》上说「血流漂杵」,说武王杀人,所流的血能把铁杵漂起来。

所以孟子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为什么?纣王是最不仁的,武王是最仁爱的,以至仁伐至不仁,何至于血流漂杵呢?所以书上所写的,有时是形容太过了。这时,纣王知道自己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就穿上玉做的衣服,到鹿台上自焚而死。殷朝六百多年,到这个地方就灭亡了。

评论这么说:

背叛祖德,忘却民生:他背叛祖上的德行,就是背叛商汤王。商汤王是以众人之罪为自罪,他对上帝祷告,请上帝把老百姓的过错都归他一个人;他自己有功,愿意给老百姓。纣王是反其道而行,把老百姓的生命都忘了,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最后把殷朝的天下都失去了,所以说他背叛祖德。

独夫专政,邦分离崩:独夫就是他一个人,没有旁人护持他。因为他是独夫,没有人护持他,所以邦分离崩,国家大乱。

妲己误国,社稷颓倾:妲己误了商汤王的天下,社稷都没有了。

商汤基业,于是告终:商汤王当初造的基业,经过六百多年,到纣王这儿就没有了。

又说偈曰

无才不足以济*:古来到现在,大*臣都是非常聪明的,都是有一些才干,好像杨朱、墨翟,也都非常聪明,他们所讲的也都很有道理。孔子为鲁司寇的时候,先杀少正卯,拿他开刀,为什么?因为他「言伪而辩,计丑而博」,他说的话都是假的,但是他说得像真的一样;他不计别人的好处,专门计人的坏处,这叫计丑而博。孔子一看,这样的人如果留在世界上,一定危害社稷、危害社会,所以先把他杀了。

纣王很有才干、很聪明,一般人所不懂的,所看不见的,他都看见了;他很能知道人的心理。可是虽然他有才干,却也曹操那么*,董卓那么狠,王莽那么厉害。这些*臣,像秦桧之类的,都具足一些本事,所以说「无才不足以济*」,没有才能,就不够去做这些狡猾的事情;「济」就是帮助,帮助他*诈。因为他聪明,旁人不懂的,他懂。所以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真正有智慧的人出来,才能认识大伪的人、伪君子;也是要有聪明才智,才可以做大*臣、做大虚伪的人。又说: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都是一正一反、一好一坏的,所以老子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都是互为表里的。

又如人,外面相貌长得很美丽,往里面一看,不是脓就是血,再不就是污浊邋遢的东西,数不尽那么多;人的肚子里不知有多少虫子,你看邋遢不邋遢?大部分的人都是外面美丽、里面腊遢;也有的人里面美丽、外面腊遢:外边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也不擦口红,也不擦胭粉,看起来很邋遢的,可是里边是干干净净的,什么私欲杂念都没有,是纯洁、纯白的,是一尘不染、万虑皆空的。可是里边干净的情形人们不认识,就看某人生得好美丽;其实那只是一层假躯窍,包着臭皮囊,就以为好美丽;这都是假的。所以里边能真正有聪明智慧,干干净净的,没有那么多妄想欲念,那才是真正的美丽呢!

暴君由来背地天:残暴的君王是违背天地的——违背天地的好生之德,因为他好杀。好杀和好生正好相反,就如杀生和放生是相反的。

残害蒸民罹水火:他残害老百姓,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诛戮贤者取心肝:他把比干的心拿出来,也把箕子圈到监牢里。以后周朝把箕子封到高丽那个地方,高丽以前也是中国的附属国。

众叛亲离佞人近:纣王暴虐无道到了极点,所以他众叛亲离——众人都背叛他,亲戚也都离开他。一些溜虚拍马、谗言阿谀的佞人,都接近他。因为这样,他大失民心。

一呼群应文武昌:他失民心,周武王就得民心了,所以一呼群应,说:「我们要吊民伐罪去!」诸侯都响应说:「好!」就都一起去吊民伐罪;文王和武王就昌盛起来了。

德者居之统天下:天下是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八百春秋万万年:周朝的国祚有八百多年那么长,是中国最长的一个朝代;老百姓说万万年都是周朝的。周朝为什么能维持那么长久?因为有德行。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九日

---------------------------------------------------------------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王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寻根溯源
王姓起源大致分为五:
源于姬姓。姬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其后裔有五支发展为王姓。
A.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以爵号为氏。
B.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C.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王子成父的后裔。
D.周平王太孙赤的后裔。
E.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的后裔。
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以殷商王子比干为源起。
出自妫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以虞舜为源起,其后建立田齐王朝,被秦一统,项羽反秦时封为济北王,后人念此,遂为王姓。
由北方少数民族改王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族大融合,许多少数民族如鲜卑、羯、高丽、乌桓等民族中不少人改王姓。
其他王姓来自换姓、赐姓或改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约出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卒于公元前五四九年,寿不过十六岁,但聪明早慧,幼有成德。周灵王二十二年,洛阳附近水害成灾,威逼王宫,灵王拟拥土围宫,排水至村落、田园,太子晋提出应疏通河道,既解救王宫,又能保护村民和庄稼,未被采纳,由于其一再据理力争,被周灵王一怒之下贬为庶民,但太子晋之德举却名声远扬。其子宗敬后担任司徒,时人因他是太子晋之后,便称他为“王家”,之后历代相传,“王”也就演变成为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繁衍播迁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大名)王姓,琅邪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元末战乱和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人口锐减,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八,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占百分之四点五,为第四大姓,在全国汉族中,以内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
郡望堂号
据《广韵》所载,其著名王姓郡望有二十一个:1、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西南);2、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3、北海郡,治所营陵(今山东东)4、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郯城北);5、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6、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8、东平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9、新蔡郡,治所在河南新蔡;10、新野郡,治所在河南新野;11、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12、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13、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14、章武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大城);15、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掖县;16、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17、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18、海汉郡,出处不详;19、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20、堂邑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六合);21、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
堂号:
“三槐”、“槐阴”等。
宗族特征
文人墨客,浩如烟海。王姓在历史上,文人辈出,著述甚丰,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各支王姓论字排辈次序分明。如安徽绩溪王姓字行为:“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名人精粹
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人,秦时名将,佐秦始皇扫平六国。王充:会稽上虞(今浙江)人,东汉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论衡》。王羲之、王献之:琅邪临沂(今山东)人,东晋父子书法家,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书圣”或“二王”。王勃: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惜英年早逝。王维: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有《辋川集》问世。王安石: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王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剧作家,《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冕: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元代诗人兼画家。王世贞:江苏太仓人,明中叶后七子之一,著述颇丰,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王夫之:湖北衡阳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著有《船山遗书》。王晕:江苏常熟人,著名画家,为“清初六家”之一。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近代国学大师,《人间词话》等作品影响深远。王若飞:贵州安顺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一九四六年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死
殷纣王是商汤王的后代。商汤王的德行深入民心,夏桀王暴虐无道,他就应天顺人,吊民伐罪,把夏桀王灭了,取代夏桀王。商汤王看他的国家里有一个人挨饿,就像自己挨饿一样;有一个人得不到水喝,就像自己没给他水喝一样,都是他没有把国家治理好,所以才这样。所以他以黑牛祭告天地说: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朕躬有罪,毋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古来的人大都自称朕,朕的意思就是我自己。皇皇是大的意思,皇皇后帝就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或者就是耶稣教、天主教所指的天主;万方就是万民。他说:「我名叫履,是很不懂得事的一个人。现在我很大胆的用玄牡(黑牛)来祭祀天地,告诉上帝:『不要因为我一个人有罪,把老百姓都连累地吃苦了,不要把我的罪业加到万方去。要是我的老百姓有罪,这个罪是我的,因为我没有把他们教化明白了,都怪我自己,不要责怪他们;请把他们所有人的罪,都加到我一个人身上。』」所以他能以天下为己任,以万民为己身,以老百姓做为自己的心,时时刻刻都想要为老百姓谋幸福,想要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益于天下国家。这是商汤王的德行。

殷纣王非常聪明,他的聪明超过一般人,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谓

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
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他非常聪明,所以就看不起其它的人。他的性情非常刚强,刚愎自用,所谓「愚而好自用,*而好自专」,他虽然不愚不*,可是太过刚强,太过就是不及。他不但刚愎自用,而且喜谗拒谏——欢喜人来谗媚他,托他大脚,欢喜人来逢迎他,赞叹他;谁要是说他不对,他就受不了。我们后人也都欢喜这一套的,欢喜人家来谗媚自己。这种人虽然聪明,却是最愚痴;因为他不会用聪明,所以就愚痴了。唐太宗和他就不同了,唐太宗是纳谏如流的。殷纣王因为喜谗拒谏,所以「君子去之,小人近之」,一些有气节的人都离开他,小人就都接近他。

他又荒淫酒色,宠爱妲己,不理朝政,把一切政事都废了,专门贪娱乐。他筑一个鹿台,好像夏桀那个瑶台,也做得非常豪华;他也有酒池肉林,也欢喜歌舞,可是他比夏桀王更残忍,更残暴。他宠苏护的一个女儿——苏妲己。据野史上说,苏妲己是狐狸精变的,专门来扰乱他的天下。封神演义上说,纣王看见女娲娘娘相貌生得很美丽,就动了淫心;他这一动淫心,当时女娲娘娘很不高兴,就命令一只狐狸精,去飞精附人、闯关夺舍,藉苏护这个女儿的躯壳,入了她的体,所以她很有神通的,她的神通就是要扰乱纣王的江山。因为纣王生出一念的亵渎心,亵渎了女娲娘娘,她就要来惩罚他。

怎样惩罚他呢?就来做他的太太,令他荒淫无度,不理政事。他的叔叔箕子看见他这样,就向他谏正,请他不要宠妲己;他很不愿意听,于是就把箕子圈到监狱里。当时比干又向他谏正;比干也是他的叔叔,是个圣人,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可是比干不知怎样也把这狐狸给得罪了,这狐狸也要报仇,就在纣王面前说比干是圣人,纣王就问她:「你怎么知道他是圣人?」「圣人的心有三毛七孔。你若不信,可以把比干杀了,把他的心拿出来看看,检验检验,若真是这样,我就说得对,证明他是圣人;要不是嘛,我愿意偿他的命。」

纣王一听,就说:「那我要证实你所知道的是不是真的。」于是比干劝谏他的时候,他就对比干说:「你对我说的话,我很愿意接受,可是我不能证明你说的话到底对不对。我的爱妃妲己娘娘说你是个圣人,圣人的心有三毛七孔,我现在想要看看你的心。」比干也不能说不给他看,于是就硬把心摘出来给他看;纣王一看,果然有三毛七孔,证实妲己说得对了,可是比干没有心了。

据说比干也是很有修行的,虽然没有心了,但是还没有死。当初姜子牙从朝歌出去的时候,曾经给他一个锦囊,告诉他遇到危机时,可以打开来看。他就把锦囊打开一看,说是:「你出北门,到北门外,问一个卖空心菜的人,人没有心了会怎么样?如果她说你不死,你还可以不死。」比干就依计而行,向北门出去,问这个卖空心菜的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大约也头发白白的,和我们这儿这两个老太太一样,可是她们那时是不是在那儿卖菜,我是不知道的。

他就问:「老婆婆,你卖空心菜,这个菜没有心可以生长,人要是没有心还能不能活着啊?」,这个老太太也不通气,就说:「喔!人要是没有心,那一定死的。」这么一说,好像黄皮子借闲气,比干就呜呼哀哉,胡为尚飨了。如果这个卖菜的说人没有心还一样活,据说比干还能活。那么是不是真能这样 ,你问姜子牙去,我是不能证明这个事情的。就这样,纣王把一个大忠臣比干杀了。比干是又聪明,又有智慧,又有道德,是一个贤而有德的大臣,可是因为纣王要验验他的三毛七孔,就把他杀了。这个圣人大概也是因果如此,没有什么好怨的。

有一天早晨,纣王和妲己在摘星楼往外望,望见水塘里有一个老年人、一个少年人在那儿涉水,那个老年人洋洋得意,走在水塘里若无其事,很自在的;那个年轻人走到水里就冻得身上打战颤。纣王说:「唉!这个世界真奇怪!你看那个年老的人那么经冻,走在水里还是洋洋自得,若无其事;那个年轻人冻得打战颤。年轻的还不如年老的,这是怎么回事?」妲己就说了:「那个年老的,是他父亲年轻时生的,当时精力充足,所以生出的子女,骨髓充足,是满的。那个年轻的,是他父亲年老时生的,因为年纪衰老,气血衰败、不充足了,又勉强七凑八凑的,挤出那么一点精液来,成了一个胎,生了个儿子;他先天不足,后天就亏损,骨头里的骨髓只有一半那么多,所以他不能忍得住冻;他那么怕冷,就因为他的骨髓都空了。」

纣王说:「你说这话有什么证明啊?你怎么知道那个老年人骨髓是满的,年轻人骨髓是空的?」妲己说:「你要是不相信,可以叫人把这两个人抓来,把他们的腿砸开来看一看,就知道我说的话是真是假了。」纣王也不加思索的就说:「好!把他们抓来,把腿砸开看看。」他们就这样拿人命当儿戏,把这两个无辜的,也没有什么罪的人抓来,把腿砸开一看,果然如此,纣王大喜,说:「唉!你真是神人!你真是神妃!我有你这么个神妃,什么我都知道了,什么我都不怕了,天下永远是我的了,没有人敢来侵略了!」高兴得不得了。这叫「斫朝涉之胫」,把清早在水塘里涉水的那两个人抓来,用石头把腿砸开,来看他们的骨髓是不是满的,你说这残暴不残暴?

他又「验孕妇之腹」,把一个怀孕的妇人抓来,剖开肚子,看她怀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也是因为他们在楼上往外望,看见一个有孕的妇人,挺着很大的肚子在街上走。当时大概女人很少到街上去,那么她到街上去,想不到就遇到这么一个吉祥如意的事情,被纣王看见了!

他问妲己:「那个女人那么大肚子,你说她怀的是男的?还是女的?你若真能知道是男的,是女的,那你真是神妃了!」姮己说:「是男的。」纣王说:「我不相信!你有什么证明?」姮己说:「你把她抓来,把她的肚子用刀破开,是男的、是女的,不就可以验出来了吗?」一验果然是男的,纣王又赞不绝口说:「你真是神人!你真是神妃!」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残杀老百姓,残杀忠臣,四方的诸侯听说他有这样的行为,都弃之,不拥护他做皇帝了。老百姓一提起这些事情,都敢怒不敢言,都很痛恨他。

当时西伯(就是周文王)发政施仁,征税也适度,所以他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生活都是很快乐的。因为纣王是个无道暴君,文王又发政施仁,于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引领而望,说:「周文王真好,善于治理国家。」于是大家都搬到他的国家去,天下归心。「三分天下有其二」,殷朝的天下,三分之中有二分都归顺周文王;可是文王仍然服侍殷朝。为什么?因为他守臣节,依然拥护殷朝的帝王。

可是到周武王的时候就忍无可忍了,所以就率领诸侯吊民伐罪。殷纣王众叛亲离,贤者去之,*者用之,天下大乱。武王伐纣的时候,兵不血刃,无论到那里都是望风投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书经》上说「血流漂杵」,说武王杀人,所流的血能把铁杵漂起来。

所以孟子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为什么?纣王是最不仁的,武王是最仁爱的,以至仁伐至不仁,何至于血流漂杵呢?所以书上所写的,有时是形容太过了。这时,纣王知道自己众叛亲离,大势已去,就穿上玉做的衣服,到鹿台上自焚而死。殷朝六百多年,到这个地方就灭亡了。

评论这么说:

背叛祖德,忘却民生:他背叛祖上的德行,就是背叛商汤王。商汤王是以众人之罪为自罪,他对上帝祷告,请上帝把老百姓的过错都归他一个人;他自己有功,愿意给老百姓。纣王是反其道而行,把老百姓的生命都忘了,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最后把殷朝的天下都失去了,所以说他背叛祖德。

独夫专政,邦分离崩:独夫就是他一个人,没有旁人护持他。因为他是独夫,没有人护持他,所以邦分离崩,国家大乱。

妲己误国,社稷颓倾:妲己误了商汤王的天下,社稷都没有了。

商汤基业,于是告终:商汤王当初造的基业,经过六百多年,到纣王这儿就没有了。

又说偈曰

无才不足以济*:古来到现在,大*臣都是非常聪明的,都是有一些才干,好像杨朱、墨翟,也都非常聪明,他们所讲的也都很有道理。孔子为鲁司寇的时候,先杀少正卯,拿他开刀,为什么?因为他「言伪而辩,计丑而博」,他说的话都是假的,但是他说得像真的一样;他不计别人的好处,专门计人的坏处,这叫计丑而博。孔子一看,这样的人如果留在世界上,一定危害社稷、危害社会,所以先把他杀了。

纣王很有才干、很聪明,一般人所不懂的,所看不见的,他都看见了;他很能知道人的心理。可是虽然他有才干,却也曹操那么*,董卓那么狠,王莽那么厉害。这些*臣,像秦桧之类的,都具足一些本事,所以说「无才不足以济*」,没有才能,就不够去做这些狡猾的事情;「济」就是帮助,帮助他*诈。因为他聪明,旁人不懂的,他懂。所以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真正有智慧的人出来,才能认识大伪的人、伪君子;也是要有聪明才智,才可以做大*臣、做大虚伪的人。又说: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都是一正一反、一好一坏的,所以老子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都是互为表里的。

又如人,外面相貌长得很美丽,往里面一看,不是脓就是血,再不就是污浊邋遢的东西,数不尽那么多;人的肚子里不知有多少虫子,你看邋遢不邋遢?大部分的人都是外面美丽、里面腊遢;也有的人里面美丽、外面腊遢:外边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也不擦口红,也不擦胭粉,看起来很邋遢的,可是里边是干干净净的,什么私欲杂念都没有,是纯洁、纯白的,是一尘不染、万虑皆空的。可是里边干净的情形人们不认识,就看某人生得好美丽;其实那只是一层假躯窍,包着臭皮囊,就以为好美丽;这都是假的。所以里边能真正有聪明智慧,干干净净的,没有那么多妄想欲念,那才是真正的美丽呢!

暴君由来背地天:残暴的君王是违背天地的——违背天地的好生之德,因为他好杀。好杀和好生正好相反,就如杀生和放生是相反的。

残害蒸民罹水火:他残害老百姓,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诛戮贤者取心肝:他把比干的心拿出来,也把箕子圈到监牢里。以后周朝把箕子封到高丽那个地方,高丽以前也是中国的附属国。

众叛亲离佞人近:纣王暴虐无道到了极点,所以他众叛亲离——众人都背叛他,亲戚也都离开他。一些溜虚拍马、谗言阿谀的佞人,都接近他。因为这样,他大失民心。

一呼群应文武昌:他失民心,周武王就得民心了,所以一呼群应,说:「我们要吊民伐罪去!」诸侯都响应说:「好!」就都一起去吊民伐罪;文王和武王就昌盛起来了。

德者居之统天下:天下是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八百春秋万万年:周朝的国祚有八百多年那么长,是中国最长的一个朝代;老百姓说万万年都是周朝的。周朝为什么能维持那么长久?因为有德行。

我刚看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