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法干警招录公告:三国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7:31:45
三国主要事件

三国(220~280)

  中国历史上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中平六年( 189 )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袁绍,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 , 酿成大规模的内战 。 关东州郡纷纷要求讨伐董卓。他们分屯要害 ,推袁绍为盟主 ,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 ) ,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但因关东联军本为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 ,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 、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保据汉中地区。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 。初平三年 ,他诱降黄巾军30万众 ,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并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 。 二十四年 , 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 220 )一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 222 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 。 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 ,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 即建康 ),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军。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40余年。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 、雍、冀 、幽、并 、荆 、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 、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见魏,蜀,吴)
  魏景元四年(263 ),魏灭蜀。咸熙二年( 265 ),司马炎( 见晋武帝 )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全国又归于统一。

http://www.sanguocn.com/sg_article/index.asp?id=41&cid=49

桃园三结义 借东风 赤壁之战 关羽败走麦城 三顾茅庐 空城计 华容道 借刀杀人 曹操献刀 失街亭
七步成诗 火烧连营 单刀赴会 木牛流马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 离间计 定军山 战长沙 葫芦谷 三国归晋

赤壁之战\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赵云大战长扳坡、刮骨疗毒 、七擒七纵孟获。

中国历史上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中平六年( 189 )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袁绍,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 , 酿成大规模的内战 。 关东州郡纷纷要求讨伐董卓。他们分屯要害 ,推袁绍为盟主 ,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 ) ,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但因关东联军本为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 ,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 、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保据汉中地区。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 。初平三年 ,他诱降黄巾军30万众 ,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并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 。 二十四年 , 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 220 )一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 222 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 。 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 ,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 即建康 ),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军。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40余年。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 、雍、冀 、幽、并 、荆 、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 、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见魏,蜀,吴)
魏景元四年(263 ),魏灭蜀。咸熙二年( 265 ),司马炎( 见晋武帝 )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全国又归于统一。
桃园三结义 借东风 赤壁之战 关羽败走麦城 三顾茅庐 空城计 华容道 借刀杀人 曹操献刀 失街亭
七步成诗 火烧连营 单刀赴会 木牛流马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 离间计 定军山 战长沙 葫芦谷 三国归晋

三国(220~280)

中国历史上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中平六年( 189 )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袁绍,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 , 酿成大规模的内战 。 关东州郡纷纷要求讨伐董卓。他们分屯要害 ,推袁绍为盟主 ,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 ) ,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但因关东联军本为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 ,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 、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保据汉中地区。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 。初平三年 ,他诱降黄巾军30万众 ,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并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 。 二十四年 , 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 220 )一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 222 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 。 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 ,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 即建康 ),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军。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40余年。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 、雍、冀 、幽、并 、荆 、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 、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见魏,蜀,吴)
魏景元四年(263 ),魏灭蜀。咸熙二年( 265 ),司马炎( 见晋武帝 )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全国又归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