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明月山旅游:我是个小学生,有个作业是关于蝴蝶的手抄报,谁知道关于蝴蝶的资料或文章啊,请告诉我,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2:50:43
最好是关于蝴蝶的产卵时间,产卵地点,产卵数量,还有世界上总共有多少种蝴蝶,所有蝴蝶共有的只数,蝴蝶的样子,最好发一些照片来,发一些关于蝴蝶的文章,谢谢了!

蝴蝶属於鳞翅目昆虫,具有两队宽大的翅膀与轻巧的体态。蝴蝶的型态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蝶四个阶段。由於光线的反射作用,蝴蝶的翅膀可呈现各种不同灿烂的色彩,不少人因此而迷上了蝴蝶。
台湾位於热带与温带区域的交接地带,因此昆虫具有两者的特徵,分布在台湾山脉的蝶类多属於喜马拉雅山系,如升天凤蝶,宝岛小灰蝶等等,分布在全岛平地与低山地区的蝶类多属於印度支那亚区系统,如红基凤蝶,白带斑蝶与黄凤蝶等。总括来说台湾蝶类和喜马拉雅山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您知道蝶与蛾的分别吗?
蝴蝶:白天活动的,停憩时合翅的,触角是棍棒状的
蛾类:夜间活动的,停憩时翅成屋顶型,触角是丝状,栉状或羽毛状的
美丽的蜕变蝴蝶成长的过程
蝴蝶在蜕变为美丽的成蝶之前必须经历一段艰辛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了卵,幼虫,蛹及最让人所欣赏的成蝶阶段,而这些不同的成长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型态与生活方式,因此蝴蝶的成长过程是十分有趣及戏剧性的。
卵:在卵的时期,卵的外壳对於这个时期蝴蝶的幼虫具有保护的作用,使幼虫能安心的在卵的保护之下发育与成长。
幼虫:幼虫期的蝴蝶是主要的取食阶段,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经过好几次的脱皮并逐渐会形成蛹的形状。
蛹:蝴蝶在羽化之前的最后阶段。蝴蝶在蛹的时期并不能活动,因此在面对天敌时就显得格外的脆弱,幸好蛹有其坚硬的外壳保护著但仍免不了会受到鸟类,鼠类或其他动物的侵害,所以在蛹的时期也会充分的利用保护色来防卫。
蛹在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们会努力的从蛹中挣脱出来,当完全脱离时蝴蝶会从腹部的末端排出称作蛹便的流体,而这流体是蝴蝶在蛹的时期中所积存的废物。
成虫:
最终美丽的成蝶时期。在此时期除了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之外并得开始产卵为繁衍后代进行准备。
蝴蝶是"完全变态" ?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的则称为完全变态,缺一则为不完全变态。
可怕的天敌
由於蝴蝶是许多动物的佳肴,所以她会想尽一切的办法来躲避天敌的侵扰,伪装是其方法之一,保护色让她们与生活的背景相融合,绿色的淡黄蝶外表就像是树,山黄蝶更像人造花的叶片,此外根据统计有大部分的攻击者以翅为攻击目标,因此另一种防御方法是利用翅膀上的假触须,假复眼等来让捕食者以为碰到奇怪的两头怪物而放弃。
一般蝴蝶用来防卫天敌的方法有几种,分述如下:
伪装
这是蝴蝶用来保护自己最普通的方法,透过不同的方式成功的混入环境的背景颜色当中使敌人不易察觉。

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分类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十六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

在这十六科当中,有四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十二科。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而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十一科蝴蝶。

这里分别列出这十一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

注:各科翅脉图均摘自周尧的《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

凤蝶科
Papilion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

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

粉蝶科
Pier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斑蝶科
Dana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

环蝶科
Amathusiidae

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环蝶成虫触角较短,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

蛱蝶科
Nymphal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

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蚬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

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灰蝶科
Lycae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

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

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

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
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
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
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
其外型极具差异。
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
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
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
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
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
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
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
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
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
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
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
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
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
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
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
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

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
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食性:

1.专一性或寡食性:
一般来说,幼虫为植食性且食性常为专一性或寡食性,意指某种蝶类幼虫通常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的叶子,例如大白斑蝶只吃爬森藤的叶片,大红纹凤蝶则摄食多种马兜铃科植物叶片,而这些幼虫喜欢吃的植物就称为幼虫之寄主植物或食草。

2.半肉食性或肉食性:
台湾有些种类的蝴蝶食性已转变为半肉食性或肉食性,例如淡青雀斑小灰蝶及白雀斑小灰蝶等的幼虫在三龄以后会由寄主植物上移居至蚂蚁巢中与蚂蚁共生,幼虫则取食蚂蚁幼虫,为半肉食性蝴蝶。而棋石小灰蝶或白纹黑小灰蝶等蝶类,则从一孵化后便以蚜虫为食物。

-----------------------

蝴蝶
蝴蝶属於鳞翅目,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万六千五百种,台湾已经记录的种类约四百种.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卵. 幼虫.

蛹. 成虫.
(大凤蝶的生长过程有四个时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蝴蝶主要以各种植物的花蜜为食,很多凤蝶,粉蝶也经常在溪边湿地,山沟等地方吸水,有些是以树干破口的蜜汁或水果发酵的果汁为食,或吸食动物的排泄物如粪便,尿液,雌蝶为了产卵需要则会出没在幼虫的寄主植物间.
有些蝴蝶喜欢发酵的水果,图中的白条斑荫蝶正在吸食凤梨的汁液.
凤蝶幼虫在头部后方藏有一对「臭角」,平时并不使用,一旦遭到骚扰或攻击,
立刻把臭角翻出,散发一股特殊异味,藉以驱退敌人;斑蝶幼虫则因为取食有毒
植物并将毒素累积在体内,以及斑斓的体色警告敌人,让敌人不敢取食,达到保
护自己的效果.

正把臭角翻出的大凤蝶幼虫. 斑蝶的体内有毒,所以利用鲜艳的体色诏告天下.
蝴蝶幼虫变为成虫前,会经过蛹期,成熟幼虫先吐丝在固定物上,利用腹部末端
的抓钩固定其上,接著在胸前重复吐下一圈粗丝带,将它套在体躯中央背侧,等
脱皮成蛹时,即形成「带蛹」,例如凤蝶的幼虫就是这样化蛹;另一类的老熟幼
虫吐丝固定后,将身体倒吊下垂再脱皮化蛹,形成「吊蛹」或「垂蛹」,例如斑
蝶就属於这一类.

凤蝶的蛹是「带蛹」. 石墙蝶的蛹是「垂蛹」.

----------------------------------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和成虫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两个活动时期,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是完全不同和多种多样的。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对采集和分类研究都有很大帮助,下面叙述蝶类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

幼虫的生活习性

取食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
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
取食植物叶子的幼虫,如是第一龄的初期,常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随着虫体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虫口密度大的时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活动和栖息

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时出来活动。但是,有些种类(如菜青虫等)是在白天活动的,也有一些种类(如许多弄蝶幼虫)是夜出活动的。
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其中,借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
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成虫的生活习性

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象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象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因此当我们到一个新地区去从事蝶类的采集调查时,一定先要考虑上述种种因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蝶类的活动,主要依靠飞翔。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栖息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栖息环境,依虫种而有不同,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类是单独栖息的,但是也有些种类例如许多种斑蝶则是喜欢群聚在一起栖息的。其中褐脉棕斑蝶属著名的大量群栖的种类。
在蝶类昼间活动的过程中,个别种类还有它们独特的栖息习性。例如喙凤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样的徘徊飞翔了一段时间后,就栖落到树梢休息,隔一回儿再飞,除取食以外,从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这类蝴蝶。还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领域性地喜欢栖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叶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飞过,就飞过去追赶,一回儿,仍归原处栖息,以后再见其他蝴蝶飞过,又同样飞过去追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规律地飞栖活动,目的是半路拦截同类的雌蝶,以求伺机交尾。所以,有时即使我们挥网兜未捕获而惊跑了这类蝴蝶也不要紧,等一回儿,它们仍旧会飞回原地,给你重行兜捕的机会,因此捕捉这类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后,谈一下枯叶蛱蝶的生活习性。枯叶蛱蝶通常生活在树木茂盛的山岳地带,常见其出没于悬崖峭壁下葱郁的混交林间。雄蝶在活动时,常常飞栖到伸出在溪涧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阔叶树叶上,等候雌蝶飞过而追逐交尾,这时挥网兜捕,极易成功。如若漏网立即飞入丛林,栖止于藤蔓或树木枝干上,它飞翔迅速,行动敏捷,更凭借其翅里酷肖枯叶而隐匿起来,一时极难发现其栖息所在。它的栖息姿态是头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静止在无叶的粗干上。

蝴蝶的迁移飞行

历史上记载过不少蝴蝶的迁移飞行。据威廉斯1930年统计已达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种蝴蝶有迁移飞行的习性。
蝴蝶迁飞的群体有大有小,数量多时高达千百万。迁飞的种群组成,有单一的,也有混杂的。迁飞的距离,有短有长,距离短的,仅在地小范围内迁飞;距离远的,常常飞越洲或者横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报告一则奇闻时说,褐脉棕斑蝶从墨西哥远距离飞迁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飞行了4000千米。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蝶类迁飞的记录并不很多。根据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从1603~1933年仅得五次。发生在滇,桂二省境内,最近一次是1933年。据6月16日上海新闻报的记载,“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阴,云南昆明,距市东方40里之大板桥镇忽有白蝶数千万漫空蔽野,由东面飞来遍布于该镇之田亩林木及屋角墙壁等处,白茫茫毫无空隙。……此蝶群休息二小时后,又行飞起……径往西方省城飞去……。该镇人云,此蝶类纯系白质,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点。其数约有千百余万,并无他种色彩者搀人其中……。”
近年来报上也多次报道有关蝴蝶迁飞的现象,最近一次为1988年8月2日《解放日报》刊登了蝴蝶迁飞的报道:“甘肃榆中县兴隆山风景区7月19日至21日连续3次出现“蝶雪”现象。据当地目击者说,三次“蝶雪”都出现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间,漫天飞雪般的蝴蝶铺天盖地,由兴隆山向马衔山飞去。蝴蝶呈黄白色间有黑色斑点。最大的一群出现在19日上午10时,近百米宽的兴隆峡被蝶群充斥,蝶阵前后长约5千米,浩浩荡荡过了近3小时,有人用草帽一下就扣住几十只。”
遗憾的是在我国蝶类迁飞史中,从没有抓到过一只迁飞中的蝴蝶实物标本,因此难以作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报道。笔者在此寄望全国的蝶类爱好者,今后如果遇到此种现象,一定要跟踪摄像,并且捕捉到参与飞迁的蝴蝶标本,才能填补我国蝶类迁飞史上的这一空白。

交尾

一般蝶类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点羽化。之后,雄蝶到处飞翔,觅寻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只栖息在叶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经交尾过的,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四翅而将腹部高高翘起,绝不起飞,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绕飞一阵,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时一只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其在空中飞翔时,可能遇到好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难解难分,一起上升到高空,这时雌蝶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这种逃循使雄蝶如堕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这种“逃婚”本能颇为有趣。
还有一些蝶类如绢蝶科的大部分种类,雌蝶在交尾之后,在交尾囊开口处的基部,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交配后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为阻止再交尾的障碍物,虫各一型。是鉴别虫种的一大特征。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尾部相接而头部分向两端,如小褐斑凤蝶,在交尾过程中,如遇惊扰则雌蝶主动飞翔,而雄蝶则安静地倒悬在下方,任其拖着飞逃。

产卵

蝶类产卵各有其所,绝不乱产,最为常见的是将卵产在叶片的反面。一般是每产一粒,如柑橘凤蝶。也有产卵成片的,如绢粉蝶。许多蝴蝶在植物上产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朴喙蝶的卵产在朴树的嫩芽上;豆荚灰蝶的卵产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黄边酱蛱蝶产大量的卵在杨树细枝上,并且排列得很有规律,绕成一环;更有趣的是蒙蛱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数粒垒积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类将卵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体上,无尾银蚬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产卵方式,要算是枯叶蛱蝶,有时雌蝶产卵不直接产在寄主植物——马蓝等的叶片上,而将卵间接地产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处的树枝上,当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不久,就会吐一游丝下降,依靠风力吹动荡漾而达到寄主植物的叶面上,象这种颇有“远见”的产卵习性,在蝶类中也并不多见。

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分类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十六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

在这十六科当中,有四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十二科。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而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十一科蝴蝶。

这里分别列出这十一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

注:各科翅脉图均摘自周尧的《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

凤蝶科
Papilion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

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

粉蝶科
Pier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斑蝶科
Dana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

环蝶科
Amathusiidae

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环蝶成虫触角较短,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

蛱蝶科
Nymphal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

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蚬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

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灰蝶科
Lycae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

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

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

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
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
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
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
其外型极具差异。
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
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
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
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
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
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
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
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
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
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
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
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
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
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
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
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

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
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14000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16个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
在这16个科当中,有4个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12个科。而广东地处亚热带,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11科蝴蝶。
这里分别列出这11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
http://www.ycrmlxx.net/homepage/zhuanti/62ys/zl.htm
蝴蝶不仅用其华丽的翅膀来求偶,有些种类的雌蝶还可能会用翅膀上反射出的偏极光来引诱雄蝶。这是陆生动物对偏极光有反应的首例。

有些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可以在反射单一平面的光波而发出蓝色的虹彩,但没有人知道为何要如此。杜克大学的Alison Sweeney等人利用中南美洲常见的蝴蝶Heliconius cydno进行的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其中的奥妙。

Sweeney认为蝴蝶会反射偏极光的一个可能性是因为它们要在好大量非偏极光的环境如森林中突显自己以便交配。许多在树荫下的桋息者如H. cydno就会有反射出偏极的虹彩,而草地上的桋息者则一般上不会。

研究墨鱼和虾子的偏极光讯息的专家,马里兰大学的Tom Cronin认为蝴蝶上的发现暗示着可能有更多动物利用偏极光来沟通。他指出好几种海洋动物就用偏极光来寻找伴侣。

Sweeney等人的实验在密闭空间中进行。他们把雌蝶的翅膀钉在板上,然后在前面放置中性或去偏极光的滤镜。他们随后释放五只雄蝶到附近并计算它们飞向雌蝶翅膀的次数。

雄蝶较常飞向在中性滤镜下的雌蝶翅膀,而在去偏极光的滤镜下的雌蝶翅膀似乎令雄蝶性冷感。

蝴蝶侦测偏极光的能力或许还有其它功用,例如像鸟类一样用于迁徙。Sweeney等人正计划比较不同桋境的蝴蝶以验证他们的假说。
蝴蝶,体态窈窕,艳丽多姿,在飞舞、探花吸蜜的过程中,既帮助植物传花授粉,又以其斑斓的色彩图案,点缀了大自然,使自然界更加绚丽多彩,也维持了大自然的平衡。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为它赞赏,被它迷恋,被人们誉为“虫国的佳丽”、“会飞的花朵”、“有生命的灿烂图画”。蝴蝶已经成为了美、和平、幸福的象征!成为了人们讴歌的对象。古往今来的诗文、绘画、装饰,蝴蝶是重要的素材之一。近年来,蝴蝶在商品经济中叶开始显现出越来越高的经济价值和地位,蝴蝶馆、蝴蝶公园,蝴蝶养殖、工艺美术加工以及蝴蝶画等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
蝴蝶的成虫,对自然界不但没有害处,还有不少种类能够传播花粉。但是它们的大多数幼虫自卵孵化到老熟都啃食各种各样的植物,危害人们的经济作物。例如稻苞虫是水稻的大害虫;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当它们猖獗为害时,都可能使人们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不过大多数蝶类幼虫取食的并不是人们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或者由于它们的个体数量不多,不足以成灾,所以不被列为害虫。在蝶类里面也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知名种类,例如蚧灰蝶(Spalgis Epius)的幼虫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Taraka hamada)的幼虫,取食竹蚜。这些都有效地抑制了害虫的猖獗,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