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大卖家有哪些:金铁林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7:50:38
金铁林的资料

金铁林

  金铁林 (Jin Tielin, 1940.6.-)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声乐教育家。教授。
  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到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和男高音声部长。1981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从事声乐教学。历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1999年12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受到文化部在全系统的通报表扬,并荣获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先后撰写了30多篇有关声乐方面的论文,其中《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一文获1990年首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3月,被文化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
  他的60多个学生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80多次,其中国家一级演员有李谷一、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宋祖英、刘斌、唐佩珠、金子凤、阿拉泰、苏红、吕继宏。国家二级演员有:鞠敬伟、程桂兰、孙丽英、倪雪萍。在全国性声乐比赛获前三名者有:朱丽群、张也、刘玉婉、李丹阳、关琼、黄华丽、宋立民、鲍荣、罗宁娜、黄霞芬、张洪
  玲、龚其妹、王世德等。有6人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夫人:马秋华,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讲师。1990年结婚。
  儿子:金圣泉。(完)
  参考:http://xinhua.0451.net/new2/2001115182732.htm

  金铁林----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在短短的20年间,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出自金铁林门下———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刘斌、董文华、阿拉泰、鞠敬伟、孙丽英、戴玉强、牟玄甫、金小凤、吴碧霞等等,香港歌星黎明、李嘉欣等也曾拜他为师。他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的就有百人次。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登台演唱的歌星中总有十多人是他的学生。暖暖的5月,在北京我们见到了这位能“点石成金”的神奇人物。

  因喜爱而歌唱

  一九四〇年,金铁林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医生世家,但他却从小喜欢音乐。小学三年级时,用自己的小皮球与同班同学换了个小竹笛,从此就练起了音乐。

  一九六〇年,中央音乐学院到哈尔滨招生,200名考生中进入复试的只有金铁林一人,当然最后被录取的也只有金铁林一人。

  金铁林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5年学习的生活中,德艺双馨的沈先生给了金铁林很大的影响。一九六五年,金铁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全班唯一分到中央乐团的毕业生,成为一位职业歌唱家。由于金铁林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演唱技巧,在中央乐团,他不仅是男高音独唱演员,还担任了合唱队男高音部的部长,他的歌声曾一度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年长一些的内地听众可能还记得,七十年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那首歌的领唱就是金铁林。

  因热爱而教学

  一九八一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院长李凌找到金铁林,盛情邀请他到声乐系任教。正处在歌唱家黄金时代的金铁林毅然放弃了舞台生涯,走上了神圣的讲台。虽然困惑惋惜声不断,但他认为从事教学可发挥所长,演唱经验可为教育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人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和鲜花更有意义。

  “文革”期间,大唱“京剧样板戏”,中央乐团为此专门请了一位京剧演员,每天给这些西洋美声歌唱家用传统戏剧的发声方式吊嗓子,这大概是金铁林第一次接触到民族的发声方式。没想到,西洋发声和民族唱法的碰撞,竟为日后金铁林独特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金铁林的第一位学生是李谷一,通过对她的教学实践,金教授摸索了一套简单、准确、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金铁林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出发点。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的基础,全面的素质,张扬的个性”的人才。当年彭丽媛刚刚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时,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金铁林针对彭丽媛的声音特点,系统地对她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除了彭丽媛拿手的山东民歌,还让她接触各地的民歌、西洋歌曲、歌剧咏叹调、京剧唱腔等,从各种歌唱形式中广泛汲取营养。在他的指导下,彭丽媛进步神速,一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崭露头角,从此奠定了她在中国民歌界的“天后”地位。

  善于培养人才的金铁林更善于发现人才。他选人的标准就是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一九八六年,金铁林在湖南偶然听到了当时才15岁的小姑娘张也的歌唱,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虽然她的音量很小,但潜质极好。在他的积极鼓励下,张也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迅速走红。二十多年来,有300多人因为他的点拨而声名远播。

  因痴爱而求索

  身为院长的金铁林几乎天天都到音乐学院来,对学生和弟子们事必躬亲,他说他的晚年生活一样离不了音乐。平常他忙着讲课、带弟子,闲暇时候,他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到处奔走呼吁。现在,许多已出徒的弟子还经常回来向他请教,而他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拒绝过这些“讨扰”,仍像以前那样专心辅导。前段时间,他还担当着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起早贪黑为此忙碌着,点评、提建议,从未敢马虎大意。他认为对歌手和弟子们的负责,就是对中国音乐的负责。在他来说,音乐上的事永远都做不完。

  “让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学习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到处都有中国的声音。”这是金铁林的目标,金铁林率领自己的弟子正在积极的求索:努力探索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中国民族声乐,努力形成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在自己“金氏声乐教学法”的基础上,他努力探索更为科学的演唱技术、方法和发音状态;他经常深入生活,去第一线发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为了加速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脚步,他在自己的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在中国音乐学院设博士点,“没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限制了我们对民族声乐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不知不觉中,金铁林已步入花甲之年。他说只要社会需要,自己身体还允许,就会一直教下去。

  个人档案

  金铁林男,1940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运用自己创造的民族声乐训练方法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先后培养了300名以民族声乐为主的各种唱法的学生。1985年获部级尖子演员称号;1990年荣获“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称号;1991年首批荣获“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委第三届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会副会长,在全国多所艺术团体或院校兼任客座教授或艺术顾问。

  记者手记

  心中有爱

  让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方块字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民都能唱响中国的声音!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金铁林,正在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将这一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他是那种把音乐当作生命的人,我们采访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音乐。与金铁林交谈,时时被他恣肆的激情所感染,为他洋溢的爱心所动———他热爱生活,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能点燃他创作的热情;他挚爱事业,他把音乐当作自己生命的中心,无论唱歌,还是育人,他都一丝不苟;他钟爱学生,永远给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建议,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关爱家庭,说起儿子,他的脸上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关心故乡,为她的发展作了许多美好的设想……62岁的金铁林没有丝毫老态———他步履轻盈,他神态自若,他谈笑风生,他思维敏捷!也许,这都是因为有爱在他心中.
  参考:http://www.qzshengli.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0

  铁林委员1940年6月21日出生于中国北方名城哈尔滨一位医生家庭里,满族。

  他从小喜爱音乐。小学三年级时,用自己的小皮球与同班同学换了个小竹笛,从此就练起了音乐。在初中二年级时,因排了歌舞剧《小白兔》,被赞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等到高中时,他已经“身兼三职”:独唱、作曲、校乐队的吉他演奏员。他走遍哈尔滨市的工厂、农村、学校和各个剧场,电台经常为他录制节目。当时,在市里是个不大不小的红人。

  后来他偶遇总政歌舞团下放到哈尔滨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李书年。李书年对他说:“你的条件完全可以考中央音乐学院。”当时他尚未高中毕业,但人小主意大,立马报考。最后,当地200名考生,只招了他一个。毕业时,全班人分到中央乐团的只他一个。

  是金子就有挡不住的光芒。后来,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的音乐专题片《幸福的红烛》和《今日到我家》播出后,他的社会影响开始遍及全国。1995年,他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东方之子”。

  “点铁成金”的“魔术师”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他于1981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事民族声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一决定使他告别了舞台生涯。虽然困惑惋惜声不断,但他认为从事教学可发挥所长,演唱经验可为教育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人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和鲜花更有意义。

  金铁林教授热爱学生的事迹广为知晓。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始终对学生以诚相待,家里的冰箱几乎是学生的免费供餐柜。学生到哈尔滨参加比赛,他直飞故乡为弟子打气,数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位学生是李谷一,通过对她的教学实践,金教授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今,金教授旗下的三百多名弟子,多数是全国声乐骨干和业务尖子,李谷一、彭丽媛、阎维文、张也、宋祖英、祖海、张迈……都是现代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他说献给许多学生的花和掌声比献给自己一人更有意义。每当观众为他的学生鼓掌喝彩时,他感到人生无悔,满心快慰。

  “鲁班不离木匠活,我就为中国声乐多建言吧”

  自从成为政协委员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科研、经济我不是行家,做不出更大的贡献。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方向。所以想在这方面多努力。”一开始,对写提案陌生,对政协工作摸不着路。于是,他从创设“金氏声乐教学法”的大师转变回小学生,虚心讨教。很快入了门。他先后提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意见案;关于1966年以前毕业的老大学生评职称难(难过英语关)的建议等等。由于建议中肯实际,很快得以办复并解决。

  “每年小组发言大家都很踊跃,我总排在后面。我想先听听大家的建议,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今年,他希望自己提的关于在中国音乐学院设博士点的建议能引起重视。“没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限制了我们对民族声乐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脚步。”

  金铁林委员对记者说,希望媒体加大力度宣传高雅音乐。与层出不穷的国内各类通俗歌曲“排行榜”和颁奖会的热闹相比,高雅音乐则显得十分冷清。

  被问及获得的名誉和头衔,他摇摇头,记不清了。金铁林委员对这些很淡泊。他说只要中国的民族声乐能走向世界,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幸福。今后,“一如既往,依然做‘蜡烛’”,他笑着打趣到。

  一样还是一支霍霍燃烧的红蜡烛,为让中国声乐在世界声乐之林独树一帜奉献着自己……(人民网北京3月4日讯)
  参考: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7501/7512/20020305/680197.html

声乐教育家。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全国文联会委会委员、教育部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考评委员会民族声乐组组长;曾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模范教师等;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民族声乐教学人才。

金铁林----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在短短的20年间,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出自金铁林门下———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刘斌、董文华、阿拉泰、鞠敬伟、孙丽英、戴玉强、牟玄甫、金小凤、吴碧霞等等,香港歌星黎明、李嘉欣等也曾拜他为师。他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的就有百人次。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登台演唱的歌星中总有十多人是他的学生。暖暖的5月,在北京我们见到了这位能“点石成金”的神奇人物。

因喜爱而歌唱

一九四〇年,金铁林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医生世家,但他却从小喜欢音乐。小学三年级时,用自己的小皮球与同班同学换了个小竹笛,从此就练起了音乐。

一九六〇年,中央音乐学院到哈尔滨招生,200名考生中进入复试的只有金铁林一人,当然最后被录取的也只有金铁林一人。

金铁林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5年学习的生活中,德艺双馨的沈先生给了金铁林很大的影响。一九六五年,金铁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全班唯一分到中央乐团的毕业生,成为一位职业歌唱家。由于金铁林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演唱技巧,在中央乐团,他不仅是男高音独唱演员,还担任了合唱队男高音部的部长,他的歌声曾一度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年长一些的内地听众可能还记得,七十年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那首歌的领唱就是金铁林。

因热爱而教学

一九八一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院长李凌找到金铁林,盛情邀请他到声乐系任教。正处在歌唱家黄金时代的金铁林毅然放弃了舞台生涯,走上了神圣的讲台。虽然困惑惋惜声不断,但他认为从事教学可发挥所长,演唱经验可为教育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人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和鲜花更有意义。

“文革”期间,大唱“京剧样板戏”,中央乐团为此专门请了一位京剧演员,每天给这些西洋美声歌唱家用传统戏剧的发声方式吊嗓子,这大概是金铁林第一次接触到民族的发声方式。没想到,西洋发声和民族唱法的碰撞,竟为日后金铁林独特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金铁林的第一位学生是李谷一,通过对她的教学实践,金教授摸索了一套简单、准确、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金铁林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出发点。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的基础,全面的素质,张扬的个性”的人才。当年彭丽媛刚刚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时,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金铁林针对彭丽媛的声音特点,系统地对她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除了彭丽媛拿手的山东民歌,还让她接触各地的民歌、西洋歌曲、歌剧咏叹调、京剧唱腔等,从各种歌唱形式中广泛汲取营养。在他的指导下,彭丽媛进步神速,一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崭露头角,从此奠定了她在中国民歌界的“天后”地位。

善于培养人才的金铁林更善于发现人才。他选人的标准就是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一九八六年,金铁林在湖南偶然听到了当时才15岁的小姑娘张也的歌唱,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虽然她的音量很小,但潜质极好。在他的积极鼓励下,张也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迅速走红。二十多年来,有300多人因为他的点拨而声名远播。

因痴爱而求索

身为院长的金铁林几乎天天都到音乐学院来,对学生和弟子们事必躬亲,他说他的晚年生活一样离不了音乐。平常他忙着讲课、带弟子,闲暇时候,他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到处奔走呼吁。现在,许多已出徒的弟子还经常回来向他请教,而他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拒绝过这些“讨扰”,仍像以前那样专心辅导。前段时间,他还担当着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起早贪黑为此忙碌着,点评、提建议,从未敢马虎大意。他认为对歌手和弟子们的负责,就是对中国音乐的负责。在他来说,音乐上的事永远都做不完。

“让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学习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到处都有中国的声音。”这是金铁林的目标,金铁林率领自己的弟子正在积极的求索:努力探索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中国民族声乐,努力形成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在自己“金氏声乐教学法”的基础上,他努力探索更为科学的演唱技术、方法和发音状态;他经常深入生活,去第一线发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为了加速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脚步,他在自己的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在中国音乐学院设博士点,“没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限制了我们对民族声乐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不知不觉中,金铁林已步入花甲之年。他说只要社会需要,自己身体还允许,就会一直教下去。

个人档案

金铁林男,1940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运用自己创造的民族声乐训练方法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先后培养了300名以民族声乐为主的各种唱法的学生。1985年获部级尖子演员称号;1990年荣获“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称号;1991年首批荣获“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委第三届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会副会长,在全国多所艺术团体或院校兼任客座教授或艺术顾问。

记者手记

心中有爱

让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方块字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民都能唱响中国的声音!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金铁林,正在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将这一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他是那种把音乐当作生命的人,我们采访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音乐。与金铁林交谈,时时被他恣肆的激情所感染,为他洋溢的爱心所动———他热爱生活,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能点燃他创作的热情;他挚爱事业,他把音乐当作自己生命的中心,无论唱歌,还是育人,他都一丝不苟;他钟爱学生,永远给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建议,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关爱家庭,说起儿子,他的脸上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关心故乡,为她的发展作了许多美好的设想……62岁的金铁林没有丝毫老态———他步履轻盈,他神态自若,他谈笑风生,他思维敏捷!也许,这都是因为有爱在他心中.

金铁林

金铁林 (Jin Tielin, 1940.6.-)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声乐教育家。教授。
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到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和男高音声部长。1981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从事声乐教学。历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1999年12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受到文化部在全系统的通报表扬,并荣获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先后撰写了30多篇有关声乐方面的论文,其中《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一文获1990年首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3月,被文化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
他的60多个学生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80多次,其中国家一级演员有李谷一、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宋祖英、刘斌、唐佩珠、金子凤、阿拉泰、苏红、吕继宏。国家二级演员有:鞠敬伟、程桂兰、孙丽英、倪雪萍。在全国性声乐比赛获前三名者有:朱丽群、张也、刘玉婉、李丹阳、关琼、黄华丽、宋立民、鲍荣、罗宁娜、黄霞芬、张洪
玲、龚其妹、王世德等。有6人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夫人:马秋华,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讲师。1990年结婚。
儿子:金圣泉。(完)
参考:http://xinhua.0451.net/new2/2001115182732.htm

金铁林----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在短短的20年间,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出自金铁林门下———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张也、刘斌、董文华、阿拉泰、鞠敬伟、孙丽英、戴玉强、牟玄甫、金小凤、吴碧霞等等,香港歌星黎明、李嘉欣等也曾拜他为师。他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的就有百人次。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登台演唱的歌星中总有十多人是他的学生。暖暖的5月,在北京我们见到了这位能“点石成金”的神奇人物。

因喜爱而歌唱

一九四〇年,金铁林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医生世家,但他却从小喜欢音乐。小学三年级时,用自己的小皮球与同班同学换了个小竹笛,从此就练起了音乐。

一九六〇年,中央音乐学院到哈尔滨招生,200名考生中进入复试的只有金铁林一人,当然最后被录取的也只有金铁林一人。

金铁林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5年学习的生活中,德艺双馨的沈先生给了金铁林很大的影响。一九六五年,金铁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全班唯一分到中央乐团的毕业生,成为一位职业歌唱家。由于金铁林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演唱技巧,在中央乐团,他不仅是男高音独唱演员,还担任了合唱队男高音部的部长,他的歌声曾一度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年长一些的内地听众可能还记得,七十年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那首歌的领唱就是金铁林。

因热爱而教学

一九八一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院长李凌找到金铁林,盛情邀请他到声乐系任教。正处在歌唱家黄金时代的金铁林毅然放弃了舞台生涯,走上了神圣的讲台。虽然困惑惋惜声不断,但他认为从事教学可发挥所长,演唱经验可为教育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人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和鲜花更有意义。

“文革”期间,大唱“京剧样板戏”,中央乐团为此专门请了一位京剧演员,每天给这些西洋美声歌唱家用传统戏剧的发声方式吊嗓子,这大概是金铁林第一次接触到民族的发声方式。没想到,西洋发声和民族唱法的碰撞,竟为日后金铁林独特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金铁林的第一位学生是李谷一,通过对她的教学实践,金教授摸索了一套简单、准确、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金铁林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出发点。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的基础,全面的素质,张扬的个性”的人才。当年彭丽媛刚刚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时,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金铁林针对彭丽媛的声音特点,系统地对她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除了彭丽媛拿手的山东民歌,还让她接触各地的民歌、西洋歌曲、歌剧咏叹调、京剧唱腔等,从各种歌唱形式中广泛汲取营养。在他的指导下,彭丽媛进步神速,一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崭露头角,从此奠定了她在中国民歌界的“天后”地位。

善于培养人才的金铁林更善于发现人才。他选人的标准就是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一九八六年,金铁林在湖南偶然听到了当时才15岁的小姑娘张也的歌唱,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虽然她的音量很小,但潜质极好。在他的积极鼓励下,张也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迅速走红。二十多年来,有300多人因为他的点拨而声名远播。

因痴爱而求索

身为院长的金铁林几乎天天都到音乐学院来,对学生和弟子们事必躬亲,他说他的晚年生活一样离不了音乐。平常他忙着讲课、带弟子,闲暇时候,他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到处奔走呼吁。现在,许多已出徒的弟子还经常回来向他请教,而他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拒绝过这些“讨扰”,仍像以前那样专心辅导。前段时间,他还担当着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起早贪黑为此忙碌着,点评、提建议,从未敢马虎大意。他认为对歌手和弟子们的负责,就是对中国音乐的负责。在他来说,音乐上的事永远都做不完。

“让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学习中国的声音,让世界到处都有中国的声音。”这是金铁林的目标,金铁林率领自己的弟子正在积极的求索:努力探索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中国民族声乐,努力形成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在自己“金氏声乐教学法”的基础上,他努力探索更为科学的演唱技术、方法和发音状态;他经常深入生活,去第一线发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为了加速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脚步,他在自己的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出在中国音乐学院设博士点,“没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限制了我们对民族声乐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

不知不觉中,金铁林已步入花甲之年。他说只要社会需要,自己身体还允许,就会一直教下去。

个人档案

金铁林男,1940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运用自己创造的民族声乐训练方法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先后培养了300名以民族声乐为主的各种唱法的学生。1985年获部级尖子演员称号;1990年荣获“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称号;1991年首批荣获“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委第三届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会副会长,在全国多所艺术团体或院校兼任客座教授或艺术顾问。

记者手记

心中有爱

让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方块字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民都能唱响中国的声音!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金铁林,正在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将这一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他是那种把音乐当作生命的人,我们采访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音乐。与金铁林交谈,时时被他恣肆的激情所感染,为他洋溢的爱心所动———他热爱生活,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能点燃他创作的热情;他挚爱事业,他把音乐当作自己生命的中心,无论唱歌,还是育人,他都一丝不苟;他钟爱学生,永远给他们最好的鼓励和建议,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关爱家庭,说起儿子,他的脸上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关心故乡,为她的发展作了许多美好的设想……62岁的金铁林没有丝毫老态———他步履轻盈,他神态自若,他谈笑风生,他思维敏捷!也许,这都是因为有爱在他心中.
参考:http://www.qzshengli.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0

铁林委员1940年6月21日出生于中国北方名城哈尔滨一位医生家庭里,满族。

他从小喜爱音乐。小学三年级时,用自己的小皮球与同班同学换了个小竹笛,从此就练起了音乐。在初中二年级时,因排了歌舞剧《小白兔》,被赞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等到高中时,他已经“身兼三职”:独唱、作曲、校乐队的吉他演奏员。他走遍哈尔滨市的工厂、农村、学校和各个剧场,电台经常为他录制节目。当时,在市里是个不大不小的红人。

后来他偶遇总政歌舞团下放到哈尔滨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李书年。李书年对他说:“你的条件完全可以考中央音乐学院。”当时他尚未高中毕业,但人小主意大,立马报考。最后,当地200名考生,只招了他一个。毕业时,全班人分到中央乐团的只他一个。

是金子就有挡不住的光芒。后来,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的音乐专题片《幸福的红烛》和《今日到我家》播出后,他的社会影响开始遍及全国。1995年,他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东方之子”。

“点铁成金”的“魔术师”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他于1981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事民族声乐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一决定使他告别了舞台生涯。虽然困惑惋惜声不断,但他认为从事教学可发挥所长,演唱经验可为教育服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培养更多的歌唱家为人民献歌,要比自己一人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和鲜花更有意义。

金铁林教授热爱学生的事迹广为知晓。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始终对学生以诚相待,家里的冰箱几乎是学生的免费供餐柜。学生到哈尔滨参加比赛,他直飞故乡为弟子打气,数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位学生是李谷一,通过对她的教学实践,金教授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今,金教授旗下的三百多名弟子,多数是全国声乐骨干和业务尖子,李谷一、彭丽媛、阎维文、张也、宋祖英、祖海、张迈……都是现代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他说献给许多学生的花和掌声比献给自己一人更有意义。每当观众为他的学生鼓掌喝彩时,他感到人生无悔,满心快慰。

“鲁班不离木匠活,我就为中国声乐多建言吧”

自从成为政协委员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科研、经济我不是行家,做不出更大的贡献。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方向。所以想在这方面多努力。”一开始,对写提案陌生,对政协工作摸不着路。于是,他从创设“金氏声乐教学法”的大师转变回小学生,虚心讨教。很快入了门。他先后提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意见案;关于1966年以前毕业的老大学生评职称难(难过英语关)的建议等等。由于建议中肯实际,很快得以办复并解决。

“每年小组发言大家都很踊跃,我总排在后面。我想先听听大家的建议,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今年,他希望自己提的关于在中国音乐学院设博士点的建议能引起重视。“没有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限制了我们对民族声乐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脚步。”

金铁林委员对记者说,希望媒体加大力度宣传高雅音乐。与层出不穷的国内各类通俗歌曲“排行榜”和颁奖会的热闹相比,高雅音乐则显得十分冷清。

被问及获得的名誉和头衔,他摇摇头,记不清了。金铁林委员对这些很淡泊。他说只要中国的民族声乐能走向世界,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幸福。今后,“一如既往,依然做‘蜡烛’”,他笑着打趣到。

一样还是一支霍霍燃烧的红蜡烛,为让中国声乐在世界声乐之林独树一帜奉献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