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营业厅李家沱: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1:35:20

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
  ——关于傅抱石的艺术
  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扇匠的人家。
  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1933年3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1935年5月《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举行。院长正木直彦、画家横山大观等参观了展览。1936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携全家返新余故里。1938年4月,他受郭沫若的邀请,到武汉参加了三厅工作。此后又移到重庆,自此进入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家住沙坪坝的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斋”。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从1939年以后的6年多的时间,傅抱石一方面进入了他史论研究中的高峰期,另一方面又完成了他从篆刻和史论研究到绘画创作的过渡。1942年10月,《傅抱石教授画展》在重庆举行。傅抱石把他展出的作品分为四类:1、撷取大自然的某一部分作为主题;2、构写前人的诗的意境,移入画面;3、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4、全部或部分地临摹古人之作。画展表明了傅抱石在当时绘画界的地位和成就。
  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屈原、苏试、石涛,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的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他面临的是国难当头,因此,他选择题材所反映的情趣都表达了他自身对现实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艺的一种整体走向。他创作了《屈子行吟图》,郭沫若称和自己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其赋诗,成为一时美谈。与此同时,成为他反复表现的题材,《湘君》、《九歌图》等,成为傅抱石人物画成就的一个标志。
  傅抱石同时把山水的画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名作《丽人行》(1997年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以1078万元拍出)。后来,徐悲鸿赞其画:“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并题:“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
  其时傅抱石的山水画则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他在重庆每周要步行到中大任课,来往约60华里,一路风光常使他动情,“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
  ”所以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山水画创作的主题。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山水之神情。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抗战胜利后,他和全家随学校迁回南京。1947年10月,《傅抱石教授画展》在上海举行,郭沫若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来评价画展。然而,这时国民党政府的南京已是风声鹤唳。傅抱石趁疏散人口的机会,携全家离开了南京,回到了南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
  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傅抱石开始迎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目睹了新中国的变化,面对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傅抱石开始研究毛泽东的诗词,用他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他创作了《七律·长征诗意》、《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并参加了《南
  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他的作品开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先河,使之后来成为“新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美术史上同样作出了贡献,可以说超过了他此前的贡献。
  1957年5月,傅抱石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的团长,率领其他画种的五名团员,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写生作画、举行画展。傅抱石面对异域风情,开始思考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努力开创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可以
  说傅抱石是最先引导中国画走向世界的画家之一,并强化民族性,为这一问题在20世纪的提出与解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由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57年2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筹建,傅抱石作为筹委会的负责人之一。1959年6月,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成为第一位来到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写生的画家。9天时间,傅抱石完成了《韶山组画》和《韶山全景》。这为当时的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
  思路。两个月后,傅抱石又来到了北京,和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名作《江山如此多娇》。从韶山到北京,是傅抱石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
  傅抱石作为江苏国画院院长,在1960年9月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2万3千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新山水画在20世纪中期的发展,把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后来傅抱石又得到了一次到东北写生的机会,他的东北旅行写生,在自然和社会两种题材中都将他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以《煤都壮观》为代表的社会性题材,在山水融合工业题材方面的努力,已经明示了现代山水画的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规律。而以《镜泊
  飞泉》为代表的自然题材,则是北方山水在傅抱石心灵的震撼和映现。应该说傅抱石是具有一种北方气质的南方画家。在傅抱石的带领下崛起的江苏国画家的创作群体推动了当时整个美术事业的前进,使山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而由他开辟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创作,又创造了影响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这也是他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