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火药种类:大学生的偶像的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23:07:28
有调查表也好呀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经济系的上进的羡慕的就是CEO之类的;而法律专业的就是大律师,等等

因人而异!

我呀!!!

从毛泽东到群星灿烂,偶像经历了一个从社会到个人,从神圣到凡俗,从一元到多元,从榜样到精神快餐的过程……

如果询问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谁是你青年时代的偶像?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毛主席!”他们会用自嘲加着自豪的语调告诉你,他们会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会写的第一行字是“毛主席万岁”,立下的第一个誓言是:“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时过境迁,如今偶像已被那代人亲自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偶像,在今天已具有了平等的和世俗的涵意。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思想家、作家,有政治家、企业家,也有歌星、影星等等,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丰富和复杂的一面。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在偶像崇拜中,寄托的是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寻找的是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情愫,那么今天的大学生在众多的偶像中,融入的则是自己的个性理想和愿望,更侧重寻求个人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共鸣、倾慕和宣泄。从毛泽东到群星灿烂,偶像在两代大学生的心目中,经历了一个从社会到个人,从神圣到凡俗,从一元到多元,从榜样到精神快餐的过程。偶像已不再神秘,他们更像从工业文化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制成品,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偶像的桂冠今天戴在这个影星头上,明天又摘下来送给另一位文化明星。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之前,很容易受到某本书或某个人的影响,通过有机的模仿从而完成自身心理的成熟……

沉迷于知识与幻想之中的大学生是最需要,也最善于树立自己的精神支柱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不能否认一些名人的事迹、言论对他们完成自身心理成熟的导向作用。文学院的阿宽是位富于阳刚之气的小伙子。他这样谈他读完《巴顿将军》这本书后的感受:“我是在懒散无聊中翻开这本书的,我的本意是消磨时光,但书一翻开,我就知道自己错了”,“我喜欢将人生比作服兵役,而将关键的几步比作战争。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像巴顿一样在平淡中满怀热情地等待机会,机会到来时全力投入,那么这个人一生将不会一无所成”。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诗人的雏形,因为青春期心灵富于幻想并且执著于“真善美”的追求。城环学院的“西门飘雪”偏爱在稿纸上挥洒浪漫:“在我伫立青春门槛的时候,感谢普希金给我送来了诗与美——一笔不可估价的财富……在我的眼中他简直就是缪斯的化身……”

在笔者的采访对象中,有球迷崇拜罗纳尔多的,有艺术学院高材生崇拜梵高的,还有爱因斯坦、鲁迅等一系列光辉的名字。2000房地产的阿炳这样总结说:“偶像毕竟是成功者,而我们苦苦追求的正是成功。因此,学习、模仿已经取得成功人士生活方式,无异是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当代大学生精神偶像的树立,并非完全来自传统教育,而是用一颗心去仔细体味所获得的感性认识。

一般来说,女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崇拜心理,但这并非感情上“花非花、雾非雾”的一时冲动。女大学生们不至于把自己的偶像神化,相反,她们心目中的偶像表现得很有人情味。我的一位女同学崇拜周华健,“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告诉我什么。那些歌词,尽管没有大道理,浅显易懂,许多人都知道,但没有机会对你说。听那些歌时,你就觉得是为你唱的,说的都是我们的心里话”。艺术学院的王某拥有一抽屉磁带,她说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勃拉姆斯的音乐:“勃拉姆斯走进了我的心灵,成了我心灵的朋友。在他的音乐中,我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茫然,因为我和博大的勃拉姆斯在一起。”让我们设想一番,假如从这些女孩的心中割舍出去偶像的光辉,她们的生活将失去多少宝贵的内容啊!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精神偶像的树立,并非完全来自传统教育,而是亲自用一颗心去仔细体味所获得的感性认识。

我不崇拜谁,如果一个人必须崇拜一个人的话,那么我只崇拜我自己。

应该是真爱或者真理,此为人生之终极价值关怀是人人之真正偶像,或者干脆叫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