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网:茶的起源:川西说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2:06:47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茶的传播 茶的起源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亲而解之"。

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从发明到利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除了可作为饮料被人们饮用外,还因为它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的作用。三国时代,诸葛亮带兵南征北战。一次,兵至云南励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诸诸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直到现在,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国内外专家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茶叶进行分析,发现茶叶含多酚类、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芳香族化合物和十几种无机矿物营养元素。所以,能对某些疾病产生一定疗效,长期饮茶,对人体健康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川西说:中国四川蒙顶山人和他们的茶文化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四川则是中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之一。说到川茶中的极品,就要属蒙山茶了。在今天新闻节目的最后,我们就了解一下生活在四川蒙顶山的人们和他们的茶文化。
蒙顶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从雅安市区出发,驱车15公里,一座翠绿葱茏的茶山便呈现在眼前了,这就是千年来以盛产茶叶而闻名的蒙顶山。
穿行于茶园中的,是背着竹篓、辛勤劳作的采茶山民,他们唱着代代相传的采茶歌,让眼前川西生活的画卷生动起来。
蒙顶山古名蒙山,从公元8世纪的盛唐时期,到上世纪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蒙山茶一直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和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之一。
蒙顶山古称 “西蜀天漏”,这里常年细雨绵绵、云雾弥漫,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说到蒙山种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被誉为中国“茶祖”的吴理真身上。谈到这一点,当地居民冯夏小姐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茶就有说头了。水稻最早也是野生的植物,(在古代传说中,)神农氏把它引种了以后变成了(人工种植的)水稻。茶也是,(相传)最早的发现者是神农氏,可是最早把它由野生的茶变成人工种植的,就是吴理真了。这一点,是其他地方都找不着的。”
直到今天,蒙顶山中还保存着一座叫“皇茶园”的茶园,茶园周围有石栏团团围住,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吴理真种茶之处。茶园的左侧是吴理真种茶、休息用的石屋,石屋的柱子、窗户、屋顶、大门都是石头打造而成,既不会漏雨,又保持了良好的透光性--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蒙顶山的茶农很好客,也很喜欢聊天,用四川人的话来说,就是“摆龙门阵”。茶农彭明秀从她19岁开始就在蒙顶山种茶、制茶,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经验了。对于如何炒茶,彭明秀真是有摆也摆不完“龙门阵”。
“我们(制茶采用)传统工艺,必须要(用)干炭(来做烘焙的燃料),因为干炭没有什么余味(,不会影响茶的香味)。还有就是,做茶的时候不能抹化妆品,因为茶吸收(其他东西味道的能力)很强的。我们(的茶园)在高山上,海拔1400多米,雾多雨多,没有一点病虫害,一次农药都没打过的。”
在蒙顶山,品茶的最好去处是位于山顶的天盖寺。在大殿的四壁,还绘有蒙山茶历史和传说的壁画;而寺后的碑林,则记载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蒙顶山和蒙山茶的诗篇。在大殿四周,有十几棵郁郁葱葱的古银杏,坐在树下品茶,遥望群山,一种怀古幽情悠然而生。在这里喝茶,与在一般的茶馆不同--石板地、竹椅子和盖碗茶,三者结合,让你体会到典型的四川人喝茶的风格。
这里喝茶的规矩也与众不同:要是想续水,把茶盖翻开放在桌上即可;要是想暂时离开一会儿,则应该把茶盖放在竹椅上--这样,别人就不会占据你的座位,跑堂的也不会将茶具收走。而倒茶师傅的技术更令人叫绝。只见他提着嘴长约一米的大茶壶,对准茶碗一倾,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之中,翻腾有声。待到水面平静下来,茶水恰恰与碗口齐平,而碗外则没有一滴水珠。
家住临近县城的韩琼女士常来爬蒙顶山,登顶之余喝上一杯热茶,对于她来说是一大享受。“蒙山茶啊,清爽,喝起来有种回味(的)甜,香甜香甜的,特别是黄芽、甘露(等品种),很好喝。它的茶的品种也很多,有贵的,也有便宜的,老少皆宜。”

关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明以前的文献中,包括茶圣陆羽的茶经,都无人提及过。直到清代初年,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才明确提出这样一种看法:“槚之苦荼,不见于《诗》、《礼》。而王褒《僮约》称:‘武都(阳)买荼’;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称:‘芳荼冠六清’;孙楚诗称:‘姜桂荼荈出巴蜀’;……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秦人取蜀,是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把顾炎武这段话的意思说明确些,就是他认为茗饮之事,是始于[战国]中期的“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