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印刷技术好学吗:请大家帮帮忙!分回追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1 17:53:12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准备写关于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的论文!请大家帮我找下关于他的资料,不要重复,越多越好!满意后我会追加50分!!谢谢!!

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简介:犹太裔美国导演。1946年生于俄亥俄洲的辛辛纳提,从小就热爱电影艺术。四岁就用家里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周围的生活。16岁时,初步具备电影思想与实践能力的斯皮尔博格拍摄了第一部标准长度的影片《火光》,赚到了他的第一笔票房收入100美元,从此踏上了电影征程。

五部最卖座的影片:
· 最卖座影片第五位:《失落的世界》
· 最卖座影片第四位:《夺宝奇兵》
· 最卖座影片第三位:《大白鲨》
· 最卖座影片第二位:《侏罗纪公园》
· 最卖座影片第一位:《ET》

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取得巨额的票房成绩,斯皮尔博格的父亲阿诺德就职于正在崛起的电子计算机行业,工作繁忙,很少在家。母亲丽厄·斯皮尔博格是一个小型室内交响乐团的钢琴师。斯皮尔博格还有三个天生喜欢大惊小怪的妹妹,作为家庭里唯一的男孩子,斯皮尔博格幼年时代在家中的孤独是可以想象的,斯皮尔博格于1982年拍摄的《ET》就被认为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自己也承认,《ET》中的艾里奥特其实就是自己童年的翻版。然而在学校里的斯蒂芬则更加糟糕,他身材瘦弱,行动迟缓,运动课从来都是不及格,加上家庭总是搬来搬去,所以很难交上朋友。在学习方面,他甚至比最一般的学生还要差,他尤其是讨厌生物课,因为解剖青蛙的试验让他难以忍受。当然这个情节也被他用到了《ET》当中。

但是,童年的孤独生活却帮助斯皮尔博格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因为他发现做白日梦是排解孤独最好的手段。他的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孤独小男孩”的形象往往都对于天空、宇宙和未来有着美好而纯真的幻想。在斯皮尔博格1987年拍摄的《太阳帝国》中,小男孩吉姆同父母一起生活在30年代末的上海,从小娇生惯养的吉姆有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然而很快战争爆发了,驾驶着吉姆最心仪的零式战斗机的日本法西斯大举进攻上海,在逃难的人群中吉姆与家人失散。小吉姆独自一人回到家里。从影片的第三十二分钟开始,斯皮尔博格用了将近四分钟的时间来表现小吉姆的无助与失落。

除了熟练地运用精确电影语言讲述精彩的故事之外,斯皮尔博格的电影还一贯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应用,以至于高科技成为了他的电影中十分亮丽的一个特点。从《大白鲨》开始,斯皮尔博格的电影都显示出他对科学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的重视。70年代好莱坞电影特技的主流还是类似于制作聚氨酯模型这样的传统特技方法。电子计算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斯皮尔博格继《大白鲨》之后推出的科幻影片《第三类接触》中,已经可以看到由电脑制作的飞碟来临前天空中气象的变化。在1982年拍摄的《ET》中,虽然小外星人仍然由穿着橡胶服装的侏儒来扮演,但这个骑自行车飞行的经典画面已经显示出当年电脑合成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另一位好莱坞技术大师希区柯克一样,斯皮尔博格清楚的知道,技术永远是要为人所控制,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的。所以他的影片中高科技永远是要为影片主题服务的,对高科技的准确应用也成为他的影片致胜的法宝之一。

斯蒂芬·斯皮尔博格曾说过:“我喜欢点子,特别是你能掌握在手中的电影的点子。如果一个人能用25个字甚至更少的字来告诉我他的点子,这个点子将会做成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斯皮尔博格的话将“高概念”电影的本质具体化成一句被浓缩了的简单句子,就是它激发了市场的竞争,吸引了观众,并总能使票房取得成功。

在百度里直接搜索就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