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 发行批文:教皇的奶牛为什么是德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2:22:06
天主教分裂前,教皇的奶牛为什么是德国

17、18世纪的德意志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等说德语的国家以及匈牙利、捷克(一部分)等当时处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和德国诸侯统治下的地区。(下文所指“德国”如无特殊说明,均指这一概念)
有两个历史事件对德国巴罗克音乐影响十分深远。其一为16世纪由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二为1618-1648年在德国土地上发生的三十年战争。15、16世纪,统治欧洲精神世界的罗马天主教教庭内部日益世俗化、腐朽化,每年在全欧横征暴敛,引起教会内部一些开明人士和许多世俗君主的不满。在德国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当时的德国名义上由以维也纳为首都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而教庭直接控制德国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压榨、骗取人民财富,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引起德国人民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公元一零七七年的一月下旬,天气异常寒冷,但二十七岁的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此时的心境,却比这天气还要寒冷。他被迫离开温暖舒适的王宫,不得不在大雪纷飞中去翻越欧洲最高的阿尔卑斯山,匆匆赶往山南的卡诺莎城堡。他此行既不是去处理紧急政务,也不是去宣扬国威,而是去向政治对手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表示屈服。所以,他不穿国王服饰,仅带十几个随从,并在进入城堡前去除御寒的靴帽,披上一条罪人忏悔时的毡毯,来到教皇驻跸的府前,痛哭流涕、不动地方的哀恳了整整的四天,教皇才在别人再三的代恳下,勉强接见了他。亨利伏在地上听够了教皇的训斥与挖苦,才被允许立下遵从教皇的誓词,得到了一个空头的赦免。这就是成为西方社会屈辱投降代名词的那个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事情的起因是:于一零七三年新当选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一上台便颁布了一个敕令——教皇的权力高于一切,有权任命各地的主教,有权审判、惩罚、罢免各国国王,而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及违背教皇的意旨。
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国就是德意志,从六岁就登上王位已十七年的青年国王亨利,当然不愿教会主宰国家的命运,便按自己的意志委派了许多地方的主教。教皇威胁要开除亨利的教籍,命他立即忏悔,并向自己作出书面报告。亨利针锋相对,宣布废黜教皇。随后教皇也宣布罢免亨利,开出他的教籍。
让亨利没想到的是,他的决定没有动摇教皇的地位,教皇的决定却动摇了他的地位。正是亨利四世手下的那些公、侯和高级教士们,于一零七六年十月做出决议:通谍亨利四世暂时放弃国王权力,宣布效忠教皇,并必须在一年内获得教皇的赦罪令,否则就废黜他的王位;同时还规定来年二月在德意志中部的奥格斯堡,举行有教皇出席的裁判亨利四世的特别会议。于是,就有了亨利四世的卡诺莎之行。
虽然这次亨利四世用屈辱换来了宝贵的时间,召集起忠于自己的军队,打败了教皇支持、诸侯国扶持起来的新国王,再次宣布废黜教皇,并于一零八四年三月攻陷罗马,迫使格列高利出逃,让拥护他的教会加冕他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大皇帝”,但却无法改变当时社会以基督教为唯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基础,所以他的后继者不得不在四十四年后的一一二二年,与教皇的后继者妥协,同意德意志境内的主教不再由皇帝直接任命,改为在皇帝或委派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教士选举产生,其在领地上的政治权力归皇帝授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这就是著名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
即使在几百年后,德意志王国的版图涵盖了现在的德国、捷克、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苛兰、瑞士,以及法国、波兰的一部分地区,并扩大到西班牙及其在美洲的殖民地,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大帝国后,那个帝国令人眩目的皇位,也依然要由教皇加冕,并需几个大的“选侯国”的国王来决定。而当时的七大选侯国中,主教当国王的就占了三个。这就使教皇得以对德意志境内的三百多个诸侯国及一千多独立的帝国骑士加以控制,连帝国的土地也被教会占去了三分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什一税”,也就是无论生产什么,都要向教会上交十分之一,所以主教们公开说“德意志就是教皇的奶牛”。
为了更好的控制、压榨这头奶牛,教会还设立了臭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凡是对教会有不满、怀疑的,一经告发,不仅财产归告密者所有,还会被抓进去严刑拷打,弄不好就会被活活烧死,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布鲁诺。
在行政上,诸侯各行其事,仅从美因兹到科隆这二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上,就要经过十三个诸侯国设下的税卡,这无疑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即如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大帝国”,其最大城市中的人口也不过才两万多人,他们就是真的能够白日做梦,也梦想不出当年与其同时代的象我们大唐长安、大宋开封那样的数十百多万人的大都市可该是怎样的气派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