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护理好投吗:马克思主义是何时诞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6:29:31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经典著作

——重读《共产党宣言》之二

------------------------------------------
□周纪良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宣言》第一次完整地、系统地、最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而且是公开问世的第一部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写作背景
一、《宣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根源
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了机器大生产阶段。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了产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已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的新特点,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二、《宣言》是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公开发表的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主要是由德国进步青年组成的半秘密性组织。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共产主义者取得联系,对正义者同盟影响很大。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领导成员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同盟,并对同盟进行改造。他们接受了邀请。同年6月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这次大会。在他的指导下,大会制定了新的章程,并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草案以问答形式写成,共回答了22个问题。同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原理》仍采用问答形式,共解答了25个问题,基本上保持了草案原来的结构,但内容上有很大丰富。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除德国的代表外,还有瑞士、波兰、英国的代表。大会经过深入的讨论和争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力克群雄,终于被大会接受,并委托他们以宣言的形式制定党的纲领。会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在伦敦,后又到布鲁塞尔,共同起草《宣言》。1848年1月,《宣言》由马克思定稿,并寄往伦敦。可见,《宣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三易其稿,众人研究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主要内容
一、《宣言》的七篇序言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于是他们在1872年至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一人创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待《宣言》的科学态度;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贯穿《宣言》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宣言》的历史与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关系;《共产党宣言》名称的特殊意义。这七篇序言已经成了《宣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宣言》的四章正文
简短的序言阐述了《宣言》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
《宣言》对“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进行了“三个依据”的论证:
1、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依据,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奴隶主阶级的灭亡和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封建地主阶级的灭亡和资产阶级的胜利一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2、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为依据,从资产阶级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相矛盾,“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结论。
3、以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为依据,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得出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结论。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宣言》对“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最终奋斗目标进行了“三个根本”的论证:
1、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共产党人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上他们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始终关怀着运动的未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党人的原理不过是眼前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2、“两个彻底决裂”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两个彻底决裂”是指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及其私有观念的辩证否定和扬弃;“两个彻底决裂”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两个彻底决裂”是个长过程。
3、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路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历史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在阶级消灭后自行消亡。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分析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的阶级实质。
《宣言》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了“三种类别”的论证:
1、妄图使历史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反动的社会主义。
2、企图使历史停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3、力图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提出了共产党人进行政治斗争的策略原则。
《宣言》对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原则进行了“三个统一”的论证:
1、参与当前运动与坚持运动未来的统一。
2、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3、联合本国进步党派与团结各国民主政党的统一。
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恩格斯在这里一方面是肯定马克思的历史功绩,以追悼这位伟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向世人表明《宣言》是在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唯物史观指导下完成的。这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正是《宣言》中的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在有些人那里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因此,我们重读《宣言》首先就要把握“这一基本思想。”恩格斯阐述的“这一基本思想”包括三层含义、一条主线。三层含义: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二是全部人类社会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是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不仅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要使社会永远摆脱任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全面准确把握《宣言》基本思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生产力和开展阶级斗争的关系。阶级斗争只与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当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谈到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伟大动力”时,一般都是就阶级社会的一定时期的“社会革命”而言,而且主要是指上层建筑方面的变革。在他们看来,已经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在此列的。因此,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再“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宣言》基本思想片面的、教条式的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以法律为准绳,切实抓好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这是对《宣言》基本思想的真正把握。
今天我们重读《宣言》,有助于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资料: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7/node164/node56708/node56712/userobject1ai876094.html

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