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教育局官网:肺结核病化验血能够查出是阳性还是阴性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6:24:05
肺结核病化验血能够查出是阳性还是阴性吗

肺结核

肺结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

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

本病初期症状比较轻微,不易引人注意。同时,本病症状一般很少特征性。全身症状

主要有低热,常在午后或劳动后体温升高;入睡后出汗(盗汗);疲倦乏力,性情急

躁;体重减轻、消瘦;月经失调等。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咳嗽,青年人咳嗽3~4周

以上应考虑有肺结核的可能;部分病有有咳血或痰中带血;胸部隐痛;病就很严重者

可有呼吸困难等。有的闰内可在痰中找到结核菌。病变活动性高时血沉增加。X线检

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辨别病变的性质、范围和部位,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定都有

帮助。血行播散性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少年,多数为紧接着原发性肺结核发生,可引

起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起病急骤,病情大都 较重。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

肺结核多发生在成年人,其中前者最为常见。肺结核的分期为:(1)进展期:主要

表现为症状加重,血沉块,痰菌可阳性,病变以渗出为主或扩大播散。(2)好转期:

症状好转,病变缩小或消失。(3)稳定期:无症状,痰菌阴性,病变基本吸收、纤

维化或硬结,6个月以上无变化,如空洞依然存在则连续1年以上痰菌阴性。肺结核

还或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两类,以便在治疗管理上区别对待。肺结核的治疗必须有

计划性,坚持不懈,主要治疗措施有(1)一般治疗,如休息和营养,(2)药物治

疗,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应在

医师指导下有计划地选择适当药物,单用或配合使用。此外还有中医中药、人工气胸

或人工气腹疗法、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可视不同情况应用。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具传染性,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结核菌属于分支杆菌属,染色具有抗酸性,所以又叫抗酸杆菌。能引起人结核病的有两种,即人型结核菌和牛型结核菌,以人型为主。结核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随灰尘飞扬于空中传与他人,尤其是开放型肺结核患者,其痰液更是主要的传播来源。其次,咳嗽、喷嚏也可污染空气。牛型结核菌株可随其乳汁传播给人类。结核菌在阴湿处可生存6~8个月,但在沸水中,15分钟即被杀死。

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有两种,一为自然免疫力,即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力,另一为对结核菌特有的免疫力,为感染结核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也是后天获得性免疫力,多在两次感染后4~8周产生,产生后可使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结核杆菌易对抗痨药产生耐药性。

现代医学病理: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可长期寄生而不发病,当机体抗力薄弱时,或受感染病菌量多,或菌的毒力较强时则可发病。呼吸道是传染的主要途径,病人排出带菌的飞沫核,或痰液干燥后随灰尘吸入健康人呼吸道内,大的飞沫核落于上呼吸道,很快被咳出排除,而小于5微米的飞沫核即可在空气中飘浮时间长久,又可达到肺泡中而引起发病。

发病后基本病理变化有渗出性、增殖性和干酪性三种。发病轻者,机体只产生以结核结节为主的局部病理变化,重者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性增强,而发生以干酪坏死为主的病理变化,以上的病变可因机体免疫力、过敏状态和治疗情况而呈吸收好转、硬结钙化或浸润进展或溶解播散等不同预后。

1. 渗出性病变见于过敏反应高的患者,以组织炎性改变为主,在肺或胸膜腔有炎性细胞、血浆成分、纤维素及结核菌形成的渗出性病灶,经治后,可完全吸收。

2. 增殖性病变:见于免疫力较高的患者,细菌侵入部位见有上皮样细胞增殖的肉芽组织,称为结核结节,其中还有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结节中心可见“干酪坏死灶,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或治疗后,结节可纤维化或钙化。

3. 干酪性病变:见于过敏反应高的患者,当大量结核菌侵袭时,引起凝固性坏死,似干酪状,干酪液化后可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陈旧干酪灶中可见钙化斑,当纤维包裹于于酪灶后,呈球形病灶,称结核球。空洞形成者,常是长期带菌者。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后天嗜欲无节,酒色过度、忧思劳倦、久病体衰时,正气亏耗,为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病位在肺,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水道通调不利,清肃失常,声嘶音哑。子盗母气则脾气受损,而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肺虚肾失滋生之源,肾虚相灼金,上耗母气,而致骨蒸潮热,经血不调,腰酸滑精诸证,若肺金不能制肝木,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则见胸胁掣痛,性急易怒,肾虚,水不济火,还可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一般来说,初起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肺失滋润,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阴虚火旺,或肺脾同病,致气阴两伤,后期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伤的危重结局。

临床类型:

按疾病发生的先后及人体的免疫力,肺结核可分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

初染者多见于儿童,机体无免疫力而全身反应强者。继发者是再次感染,多见于成年人,指机体有免疫力,病变有局限化倾向,局部反应较强。

1. 原发性肺结核:

病菌从呼吸道吸入肺内,留于肺泡,被吞噬细胞吞噬,经肺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以上过程中先后形成三个病灶,即原发性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炎,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经治疗可完全吸收,若有恶化、复发者,可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或“支气管淋巴结核”侵入支气管内造成支气管播散,在肺内形成大块干酪样病灶则形成“干酪性肺炎”。

病菌侵入血循环,造成血行播散,也可入淋巴管道,形成全身弥漫性粟粒状病灶,侵及肺内的结核病变称为“粟粒型肺结核”。由于人体的抵抗力、细菌数量及入侵时间的不同,而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区分。

2. 继发性肺结核:

由于人体有免疫力,可使病变局限化,病灶从肺尖开始,形成“局灶型肺结核”,是肺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灶呈渗出性和干酪样坏死性改变,通称“浸润型肺结核”。病灶如被结缔组织包围,则呈纤维化或钙化,而吸收好转。干酪坏死部位,液化咯出后,亦可形成空洞。若空洞病变扩展、播散、在肺内形成散在的新老不一的病灶和空洞,同时由于组织的修复,大量纤维随组织增生而形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发展的结果,是导致“肺硬变”的产生。

当结核杆菌侵及胸膜壁时,形成胸膜炎性改变,胸水渗出,而形成“结核性胸膜炎”。经治疗后,胸水吸收,但也常有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及胸廓畸型等后遗症形成,严重者可影响肺的功能。

肺结核临床分型有以下四种:

1. 原发型肺结核: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多在肺部通气较大的部位,如上叶、中叶或下叶尖部形成渗出性炎性病灶,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而成“原发型肺结核”。症状多轻微而短暂,数周好转,X线可见肺部原发灶较快吸收。邻近胸膜者可引起胸膜炎。肺门淋巴结炎常长期不愈,或蔓延至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此型多见于儿童及初染结核者。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较原发综合征更为常见。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也可由其它结核干酪样灶破溃到血源引起。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急性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一部分。起病急,有全身中毒症状,常伴发结核性脑膜炎。X线显示肺内病灶呈粟粒状,均匀散布于两肺,但透视下多不明显。

结核菌少量分批进入肺内时,形成亚急性或慢性播散型肺结核,X线显粟粒影大小不均,新旧不等,对称分布在两肺上中部,临床症状不多,常在体检时发现肺内稳定、硬结病灶。

3. 浸润型肺结核:多见外源性继发型肺结核,即反复结核菌感染后所引起。少数是体内潜伏的结核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行繁殖,而发为内源性结核,也有由原发病灶形成者。此型多见于成年人,病灶多在锁骨上下,呈片状或絮状,边界模糊,病灶可呈干酪样坏死灶,引发较重的毒性症状,而成干酪性(结核性)肺炎,坏死灶被纤维包裹后形成结核球。

经过适当治疗的病灶,炎症吸收消散,遗留小干酪灶,钙化后残留小结节病灶,呈现纤维硬结病灶或临床痊愈。有空洞者,也可经治疗吸收缩小或闭合,有不闭合者,也无存活的病菌,称为“空洞开放愈合”。

4.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长期不愈空洞壁渐变厚,由于治疗效果和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病灶有吸收修补,恶化进展等交替发生,而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程迁延,症状起伏,痰菌阳性,是结核病主要传播来源。X线显示单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的厚壁空洞,常伴有支气管播散型病灶和胸膜肥厚。由于病灶纤维化收缩,肺门上吊,纹理呈垂柳状,纵隔移向病侧,邻近肺组织或对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常伴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肺感染、肺原性心脏病等。更重使肺广泛破坏、纤维增生,导致肺叶或单侧肺收缩,而成“毁损肺”。

肺结核的演变过程就是人体与结核菌相互斗争的过程及其后果的反映。抵抗力强,治疗合理,病变趋于吸收消散、硬结钙化、愈合。反之,抵抗力弱、治疗不合理,使病变趋于干酪坏死、液化、空洞形成。若病变反复恶化与修复交替发生,新旧病灶同时存在,常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肺原性心脏病等症。

临床表现: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以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乏力为主要特征,为慢性虚弱性疾病,轻者,症状轻,体征少;重者,可诱发感染性中毒症状,肺内有罗音,并有检验学改变。

1. 症状:

全身性症状:由结核菌毒素引起的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如纳呆、潮热、盗汗、颧红、消瘦、乏力、气短、月经不调等。

局部症状:由于肺部组织受病变损伤后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咳嗽、咯血、咯痰、胸疼、呼吸短促等。

各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个体抵抗力、病情发展过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 体征:

病灶小而轻者,常无阳性体征,病灶稍大者,在病变发生的局部,可闻及湿性罗音,空洞性病变位置浅表而引流支气管通畅时有支气管呼吸音或伴湿罗音。胸水形成或肺实变者,可有叩浊、叩实、呼吸音减弱、呼吸音消失、胸膜摩擦音等肺部体征。

诊断:

1. 流行病学:有与开放型肺结核病人接触史与/或阳性家族史,以及渗出性胸膜炎、肛瘘、长期淋巴结肿大、结核病过敏性增高症候群史,有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伤风感冒”史及轻微咳嗽,持续3~4周以上,咯血或痰中带血史。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痰的检查:检查痰液有无结核菌,是肺结核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浓缩痰液后涂片检查,或作结核菌培养,或用痰液动物接种法检查。

胸部X线检查:肺部透视或摄片可得知病变的有无、部位、性质和大小,在有条件的地区,X线检查也是肺结核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当机体受结核菌侵染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再用减毒的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时,局部可呈红晕反应或发生水疱,按其反应程度,可助诊断。初染者或机体虚衰、免疫力极为低下时虽有结核病,但皮试仍可呈现假阴性反应,而一般成年人,由于大多接受过结核菌的侵犯,故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反应红晕大于2厘米,或发生水疱者,为强阳性,是有活动性结核的依据。

血沉检查:血沉速度加快,虽然不是结核病的特有表现,但结核患者血沉加快,是普遍现象,故观察血沉速度可协助诊断。

并发症:

1. 支气管扩张:当局灶性病变部位,被纤维组织机化后,支气管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弹性消失,而形成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症,重者可继发感染或咯血。

2. 咯血:多因病变部位组织破坏、炎症浸润、血管破损、可致咳血。病灶钙化、钙石刺激组织,破坏血管,也可诱发咯血,咯血量的多少,与损伤血管大小有关。轻者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甚至咯吐不及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

3. 肺气肿:当病变的肺组织遭到破坏后其功能也随之下降,则健康的肺进行代偿,当代偿超过限度时,可形成代偿性肺气肿,肺组织受病菌侵袭而发生组织破坏、纤维化、钙化、肺大泡形成等,也可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结核病变广泛,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严重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肺性脑,其后果危重。

诊断记录程序:

按下列四个部分记录:肺结核类型、病灶范围及空洞部位、痰菌检查、活动性及转归。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加括弧注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干酪性肺炎也可在类型后加括弧注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干酪性肺炎也可在类型后加括弧注明,“结核球”可在其所在部位加以注明。病人如有肺外结核或极重要合并症时可附记在最后。

1. 肺结核的类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2. 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病变范围按左、右侧,分上、中、下肺野记述。

上肺野:第2前肋下缘内侧端水平以上。

中肺野:上肺野以下,第4前肋下缘内端水平以上。

下肺野:中肺野以下。

有空洞者在相应肺野加“O”号。右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上,左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下。一侧无病变者以(―)表示。

3. 痰结核菌检查

痰结核菌检查为诊断和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痰菌检查阳性以(+)表示,阴性以(―)表示,应注明痰菌检查的方法,以涂(涂片)、集(集菌)或培(培养)表示。如涂(+);集(―);培(―)。痰菌阴性以连续3个月,每月至少1次涂片或集菌检查(有条件者作培养)阴性为标准。病人无痰或未查痰时应注明:无痰”或“未查”。

4. 活动性及转归:

在判定病人的活动性及转归时,可综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肺内病变、空洞及痰菌等情况决定。

进展期:凡是具备下述一项者,即属进展期。

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增多、恶化;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阳转。

好转期:凡具备下述一项者,即属好转期。

病变较前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闭合;痰菌减少或阴转。

稳定期:病变无活动性、空洞关闭、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均达6个月以上。如空洞仍然存在,则痰菌须连续阴性1年以上。

鉴别诊断:

1. 原发综合征与非结核性肺炎鉴别:

前者多见于儿童,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后者则见于各种年龄,发病急,感染病状重,结核菌素试验(―),白细胞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 支气管淋巴结核与中心型肺癌鉴别:

前者以儿童、青年为多见,胸片提示肺门淋巴结肿大,体检时,颈腋淋巴结也肿大。中心型肺癌多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虽也可见纵隔增宽,但OT(―),伴呼吸困难,无发热,痰检癌细胞常呈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有阳性肿瘤组织可确定诊断。

3. 粟粒型肺结核应与伤寒相鉴别:

二者皆有肝脾肿大,但前者有高热及胸片提示肺内粟粒样阴影改变,后者持续高热,腹胀,昏睡,体温与脉搏(心率)有分离现象。体温高,而脉率低为其特征。

4. 浸润型肺结核与支气管肺炎的鉴别:

前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缓、症状轻,胸片提示肺尖部的浸润病灶影,加之OT检查可确诊。而后者多好发于幼儿或年老体衰者,发病急,症状重,病变部位有捻发音,病灶多在两肺下部的内中带为主。

5. 浸润型肺结核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过敏性肺炎的鉴别:

浸润型肺结核,除以上特点外,更有病变部位固定、吸收缓慢;而肺炎支原体肺炎、过敏性肺炎则吸收快,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6. 肺内结核球与肺癌的鉴别:

前者边缘整齐锐利、密度不均匀有钙化斑及卫星灶。后者则边缘欠规整,有分叶状或肚脐样改变,痰检有瘤细胞,肺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可见瘤组织细胞。

7. 干酪性肺炎与肺炎双球菌性大叶肺炎的鉴别:

二者皆可有突发高热和肺内大片实变影,但前者密度不均,见有沿气管分布形状的多发性大小空洞,痰涂片可见结核菌,而大叶肺炎则发病急,病程短,多形核白细胞增高,胸片阴影边界整齐,密度均匀,一般抗菌素治疗效果较好。

8.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依据病史、痰液涂片检查进行鉴别。前者有结核病史,痰结核菌阳性,OT(+),胸片提示结核病灶多在两肺上野。后者多有吸烟史,咯吐大量脓痰,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变多在两肺下野。

现代医学疗法:

有症状的患者是优先治疗的对象,要用药物、营养、休息、适当锻炼、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患者本人要主动配合。生活有规律,治疗方案要完整,观察应严密,以免延误治疗及并发症发生。

一般护理:

病人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咯血或病灶处于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缓解逐渐增加活动量。酌情加强营养,如增添动、植物蛋白质及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适当的日光浴也有益康复。

抗痨药物的选择:

1. 雷米封(异烟肼、INH,H):有抑制和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是抗痨首选第一线药物。成人0.3克,1次或分3次口服,也可静脉或气管内给药,对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剂量可加大到0.6克/日,同时加用维生素B6,以防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疗程为6~12个月。本药副作用小,但也偶有精神兴奋、周围神经炎、男性乳房增生、肝损害等副作用发生,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副作用发生应停止用药,另选它药。

2. 链霉素(streptomycin SM):有抑制结核菌繁殖作用,适用于活动性肺结核,也是第一线抗痨药,成人每日1.0克,肌肉注射,老人、儿童及体瘦小者应酌减。也可气管内滴注或雾化吸入,肌肉注射疗程为2~6个月。也可在1~3个月短程治疗后,改用间歇疗法,每周肌肉注射2次,每次1克,疗程为2~6个月。本药副作用为第8颅神经损害引起的耳鸣、耳聋、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平衡失调,如不及时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则常形成不可逆性失听和眩晕症。

3. 对氨基柳酸钠(para-aminosalicylic acid,NaPAS):对结核菌抑菌作用弱,但耐药性小,成人每日8~12克,分2~4次口服,或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因此药遇光易分解变性而失效,故滴注时必须用黑纸或布包绕输液器以避光。副作用有纳呆、恶心、腹泻等,如在饭后服用,或加用苏打,可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4. 利福平(rifampicin RMP)利福定(rifadin RFD)是广谱抗菌素,但对结核菌作用较强,故近来作为抗结核首选药物。RMP剂量为每日450~600毫克,清晨空腹口服。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故用药前应测肝功能,有肝疾病者慎用。

RFD作用与RMP同,但剂量为RMP的1/3即可,即每日150毫克,空腹顿服。由于剂量小,副作用亦减轻,也为抗痨首先联合用药之一。

5.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杀结核菌作用较强,成人每日600毫克,分2~3次口服,副作用为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敏感度降低,中心盲点,绿色视觉减退。

6. 卡那霉素(kanamycin):其作用同SM,遇SM过敏者可选用。成人剂量每日1克肌肉注射,但注射局部常有吸收不全或疼痛较重的反应。副作用是第8对颅神经和肾脏损害。

7.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有抑制肾对尿酸的排泄作用,促使尿酸向关节组织沉积,引起关节疼痛,而RMP有促进尿酸清除作用,故常与RMP合用,以减少以上副作用。成人剂量每日1.5~2克,分3次口服,副作用有肝损害。

8. 胺硫脲(TB1):剂量为成人每日75~100毫克,分3次口服,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损害。

抗痨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以上抗痨药物,作用准确,效力可靠,使用方便,治疗中应首先选用。为增加疗效,减少耐药性形成,多采用三联治疗,即SM加H加RMP,或乙胺丁醇。病情轻者,也可用二联法,即H加SM。为预防性用药或防止复发者也可用H单种药物。

用药要早,剂量要足。早期病变以渗出为主,当结核菌代谢旺盛时,药物制菌力发挥较强,同时早期病变,肺组织破坏轻,及早用药,组织吸收较好,修复也快。当病变成干酪坏死,空洞形成后,破坏的肺组织修复也差,因此应及早足量用药。

抗痨药物多有对肝、肾、颅神经等副作用故在用药前应询问既往肝、肾、视力方面有无疾病,用药后注意观察,定期复检肝肾等功能,以免发生合并症。

国际防痨协会主张将雷米封(H)、利福平(R)、吡嗪酰酶(Z)、链霉素(S)、氨硫脲(TB1)和乙胺丁醇(E)列为主要抗结核药,我国将其中:H、E、R、S列为一线抗痨药。

1. 初治菌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方案:

①2SHRZ/4RH(指4个月后减去SZ);②6RHE;③2SHP/IOHP。

2. 初治菌阴性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方案:

①痰菌阴性,但有空洞或病变范围广泛者。可参考选用初治菌阳性病人使用方案治疗。②6RH;③RHP。

本方案中阿拉伯数字表示药物使用月数:P代表PAS,即对氨柳酸。各地可根据当地药源供应和经济情况。将方案中R改用D(利福定),将P改用E。

剂量:S:0.7克/日;H:0.3克/日;P:10克/日;Z:1.5克/日;E:体重<55公斤,0.75克/日,体重>55公斤,1克/日;R:凡体重<55公斤,0.45克/日,体重≥55公斤,0.6克/日;D:体重<55公斤,0.2克/日,体重≥55公斤,0.3克/日。

3. 复治方案:

复治是指:①初治失败(规律化疗6个月痰菌仍阳性,或病变恶化)。②不规则化疗超过3个月。③初治后复发。复治方案有:①REH;②K(卡那霉素)ZH;③T(TBI)ECP(卷曲霉素);④I3, I4THECP。

4. 继发性肺结核:

痰菌阳性或有空洞者用:①2SHP/4S2H2P2(4个月后每周2次联用SHP);②3SHP(或T)/9I5HP(或T);③2SH或2SH/7HR;④2SHRZ/4HR。

痰菌阴性,无空洞者用:①2SH/IOH2P2;②2SH/IOHP(或T);③I2HP(或T);④2SHR?/FONT>3HR。

注意:在抗痨药应用期间,应定期作有关肝功能、白细胞计数等检查,以观察它们的毒副反应。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肺阴亏损型:

症状: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血沉常增速,血红蛋白偏低。)

证候分析: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阴不足,失于清肃,气逆作咳,但阴亏肺燥,故无痰。燥热伤络而咯血,阴虚内热则过午低烧,因此有口干喜冷饮以清内热之需。盗汗为睡中不动而汗出,为阴虚之象。阴虚阳盛,迫汗外溢而有盗汗,舌红脉细数也是阴虚之候,此证多见于疾病初起阶段。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
沙参12克,麦冬12克,天冬10克,生地18克,百部15克,白芨20克,山药30克,云苓15克,川贝12克,菊花10克,阿胶15克(烊化),三七3克(冲服)。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咯血加茜草,大、小蓟、三七。盗汗加糯稻根。虚火盛加黄芩、知母,遗精加锻牡蛎。

2. 阴虚火旺型:

症状: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事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偏低。)

证候分析:痨邪客肺,日久伤阴,肺伤咳甚,邪久化热,更损肺阴,故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甚至络伤而咯血痰。轻者量少可为痰中带血,色鲜红,重则大口咯血,挟有血块,视为危候。若有脾虚,水湿失布,聚湿为痰贮于肺,而症见咳嗽,多痰,则多见于肺脾兼虚者。潮热为慢性定时发热,多由内伤所致,阴伤则火旺,水不制火,阳气升腾,证见两颧潮红而内热重,心烦而少寐,逼津外泄而盗汗重。脉络不和、气血瘀滞而胸疼,相火偏亢而遗精,冲任失养而月事失调。子盗母气,肺病及脾,生化失养,而见形体消瘦,肌肉疲倦少动。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是久病伤阴,脏气亏虚之象。多见于病发日久的结核病患者。

治法:滋阴降火,抗痨杀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青蒿鳖甲散加减。
龟板10克,阿胶12克(烊化),冬虫夏草12克,胡黄连10克,银柴胡10克,百合30克,生地20克,麦冬12克,桔梗12克,贝母12克,当归12克,青蒿15克,知母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3. 气阴耗伤型:

症状:面色晄白,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显著降低。)

证候分析:久病之体,阴病损阳,致使气阴两伤,主要累及肺脾两脏。肺不主气,脾失运化,则见体弱声微、面晄白,纳呆便溏诸证,脾虚水失输布,聚而多痰。肺虚卫外不固,故而汗出畏寒,阳气衰则神疲体软,倦怠乏力,皮毛不固易发感冒,加之肺痨固有的阴伤颧红盗汗等证,从而形成气阴两伤证候,舌淡苔白有齿痕及脉沉细少力,皆为阴耗气伤之象。此多见于久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