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4:24:41
毕业设计的我的选题~希望大家提供尽量详细的内容 !世界各地的婚礼习俗,中国各民族的婚礼习俗~谢谢大家!————这可是毕业设计……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权力协助我啊!

英国:在传统的英国式婚礼上,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莲。若新人住在邻近教堂处,则要与观礼嘉宾步行进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满橙色的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

  法国: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

  捷克:在捷克人的婚礼上,女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满及坚贞不变。礼成后,神父会在教堂外将新娘交与新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的路,新人的亲友要新人付款才让他们通过。

  苏格兰: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也会响彻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人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赶走不祥及邪恶之物。

  德国:德国人的婚礼则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到了婚礼举行之日,新人会坐由黑马拉的马车去教堂。而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会用红色丝带和花环封着出口,新郎须以金钱或答应举行派对作交换条件,才可以通过出口。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而在派对上,新人会被戏弄(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

  希腊: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有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则会轻拍新郎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意大利: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腊人的婚俗颇为相似,他们同样喜欢以传统舞蹈来接待宾客;此外,他们也同样喜欢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给参与婚礼的嘉宾,不同的是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着甘与苦。另外,意大利的新娘会准备好一个小袋子盛载现金和礼物。

  俄罗斯:俄国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说完祝贺辞并干杯后就把玻璃杯抛向天花板,环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将有美满的婚姻,这就有“岁岁(碎碎)平安”的意思。
  越南婚礼:长辈操办婚事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非洲婚礼:新娘婚前褪毛

  位于埃塞俄比亚腹地的卡洛族在物质财富方面非常贫穷。卡洛族女子为了找到一个好人家,她们在进入青春期后,要在前身和腹部用刀片切割出一些口子,而后把大量竹签插进伤口,并使它们呈现一定的图案。据卡洛族的男子说,这样做后,对男人们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斯瓦希里族居住在肯尼亚的拉莫地区。为了把新娘打扮更加美丽,新娘在出嫁的前几天,要把除头发外,脖子以下身体各部位的体毛刮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新娘的身上经过按摩后被抹上可可油和取自檀香木的香水;新娘的四肢也要在指甲花汁液中浸一浸,接着由女亲戚往她的身上画一些花纹。

  泰国——与大树成亲

  泰国人相当信奉佛教,佛教被定为国教。每个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出家当一次和尚,少则三个月,多则三五年,甚至终生,就连国王也不例外。如果一个男子没有当过和尚,则不能视为成人,不但亲朋看不起,就连找女朋友也很困难。可见佛教在泰国有多大的影响力。这种佛教礼仪甚至还表现在婚礼仪式上。
  在泰国南部的一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围着一个大树吹吹打打,欢歌曼舞,原来是当地男子在举行与大树成亲的仪式。别瞧成亲的对象是不会说话的树,但仪式却与真正的男女结婚仪式一样隆重热闹。
  同大树结婚,男方送的彩礼盛在银制的大碗里,称为“龛玛花”或“龛玛菜”。龛玛花通常是25个槟榔果,龛玛菜则多为人们喜爱的点心、糖果和枕头、席子及蜡烛等。
  婚礼仪式开始前,新郎身着华丽的礼服,在众位打扮得花枝招展得少女簇拥下,由长鼓开道,浩浩荡荡来到村中长老选定的大树前。少女们将彩礼陈列在“新娘树”前,长老宣布婚礼开始。这时,新郎会拿出一打蜡烛,逐个点燃,一一插在龛玛旁边,然后倾听长老朗诵经文的有关章节。接着,新郎的父亲将一些鲜花、槟榔和几枚银元放在龛玛的枕头里,村中最为年长的老夫人代表“新娘树”接受礼物,蜡烛熄灭时,婚礼仪式结束。人们开始向新郎祝福,并一道进餐,之后一起欢歌舞蹈,直到夜幕降临。
  根据当地习俗,凡年满21岁周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次同大树结婚的仪式。完成仪式后,便出家当和尚,直到还俗后同女子恋爱结婚,建立家庭。在当地的传统观念中,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树结婚,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获得忠贞的爱情,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毛里塔尼亚——专抢肥新娘

  摩尔人是毛里塔尼亚的一个主要民族,他们的婚礼更是独树一帜。
  长期以来,女儿的婚事都是由当母亲的做主,当父亲的不能干预。一位小伙子看重了哪位姑娘,他的母亲便会带着礼物到姑娘的母亲那里去提亲,姑娘的母亲如果同意,婚事当场便商定下来。
  在摩尔人眼里,只有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耸的新娘才是公认的美人。因为肥胖的女人是财富的象征。若哪家小伙子娶了肥胖超群的妻子,其婚礼必然异常隆重,许多人都会不辞辛劳从远道赶来,一睹新娘的芳容。
  事实上,为了造就“美嫁娘”,做母亲的总是竞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贵人家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每日都要由女仆人用油脂抹在身上,喝羊奶,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普通人家的女儿每天也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喝下大量的骆驼奶。除此之外,女孩子几乎每天还要定时脱去衣服在软沙上转动打滚,据说这样可以将身体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成为只见肉不见骨的胖闺女。
  婚礼时,新郎新娘的结婚服装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新郎身着崭新白色或蓝色的肥大长袍,头上缠着一条长达三米多的白色头巾。新娘则穿着色泽鲜艳的花裙子,头上缠着同裙子一样颜色的布围巾。
  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在一起共同生活一个星期,便各自返回自己父母身边去。两个月后,再共同生活几天,随后再分开。就这样反复循环,前后持续两年时间。两年后,新郎同亲朋好友一道,牵着数头骆驼来到新娘家,将新娘接回去。从此开始互不分开到夫妻生活。
  毛里塔尼亚人的婚俗之所以这样,是有一定的渊源的。在过去,毛里塔尼亚人结婚都很早,通常女孩十多岁就出嫁了。新娘还是个孩子,婚后每隔几天就要回到娘家,将新婚遇到的各种事情讲述给母亲,母亲则仔细教导她如何做个好媳妇,伺候公婆,照顾丈夫。两年后,新娘长大成人,能够独立处理家事了,便离开母亲,新郎新娘分居两地的生活也就结束了。

  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黑色

  马里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那里的婚俗就比较有特色。
  根据马里风俗,婚礼前,男女双方家庭各自都要进行紧张而充分的准备。男方家庭自然是打扫庭院、布置新房、邀请宾客、准备婚礼宴会等。女方家庭则主要是准备嫁妆和打扮新娘。马里的新娘非常注重发型。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活泼有朝气,新娘常常会把卷曲的头发拉直,并用假发将头发加长,再编成无数根小辫子,然后将这些发辫扎成各种图样的发型。
  她们还会用各种各样的兽骨片和五光十色的贝壳装饰自己的头发,如此一来就更显得俏丽多姿了。新娘梳完头,还要佩戴上项链、耳环、手镯、脚镯、甚至鼻环,又大又重的鼻环,十分引人注目。除此之外,新娘还要染足、画手和涂牙龈。在马里,黑色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出嫁的姑娘都喜欢将足、手、牙龈涂成黑色,以显示自己的美丽。妇女们采来散沫花树叶制成涂料,将其涂在手脚上,手脚就变成了灰色或黑色。涂牙龈是先用针将牙龈刺出血,将涂料抹在出血处,涂料随伤口浸入皮肉,一次染黑,终生不褪。染足、画手和涂牙龈既费神费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是为了美,马里新娘甘愿作出牺牲。最后,新娘要进行沐浴,撒上香水,穿上漂亮的婚礼服装,戴上艳丽的头巾,等待新郎来迎娶。
  马里的迎亲带有抢婚的色彩,尤其在山区,这种风俗更为盛行。举行婚礼的那天晚上,新郎约上几位身强力壮的好友和邻居,凭着夜幕的掩护,来到新娘家,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悄悄进入新娘的房间,两三个人驾着新娘飞快走出门,任凭新娘怎样挣扎和哭喊,都不放手。在新郎的带领下,一伙人簇拥着她离开家门,匆匆朝着男方家飞奔而去。

  科威特——格斗示爱

  当新娘新郎进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后,新郎、新娘跪拜,然后新郎用力拉新娘,以显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这种“格斗”越激烈,姑娘家里的人越高兴。新郎如果斗不过新娘,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土耳其——一夫多妻

  土耳其是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制。凯末尔革命后,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现在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不重视,而由教长主持的穆斯林仪式的婚礼相当隆重。
  土耳其农村和小城镇买卖婚姻仍然存在。抢来的婚姻屡见不鲜,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藏起来。被抢的姑娘会被人们看作不洁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亲成为外公时,两家的关系也就和解了。
  在土耳其,还有一种“劳役婚姻”,即家境贫困的男青年由于拿不起结婚聘金,常去当“入赘女婿”,在未来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劳役后,再行结婚。
  土耳其还存在着一种两家互相交换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结婚年龄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行换婚,在土耳其农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长遗霜为妻的婚俗。因为寡妇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妇外嫁带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财产。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礼要持续好几天,另一些地方,结婚仪式又非常简单文雅。前者主要是在农村一些地方。

  墨西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该国索拉夫族人结婚,必须先相互猜出对方的生辰,如果猜错了,族长就会宣布婚约无效。这种猜婚看来不大容易成功,实际上有心人早已交换过情报。因此,到墨西哥旅游,要记住这种忌讳:千万不要向索拉夫族人打听人家的生辰,以免引起误会。

  印地安人——抢婚

  印地安人度蜜月与别的民族不同,不是在婚后,而是在婚前。小伙子会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到森林深处过满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满一个月后,双双归家拜见双方父母亲,这才正式举行婚礼。这就是印地安人的婚恋“三部曲”:抢亲、蜜月、结婚。

  西班牙——倒吊接吻
  西班牙的马尔达市,自古以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婚俗:结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头朝下把脚吊起来。然后让他们巧施才能,直到能在空中长时间接吻为止。否则所有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不准入席开宴。

  印度尼西亚——踩完鸡蛋,再洗脚

  印尼爪哇岛上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婚俗。当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摆一只银盘。盘中放一个生鸡蛋,新郎要当众赤着脚踩破它。这是表示新郎永远爱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变心。随后,新娘面带笑容,取水跪地,为新郎洗脚,以表示感激和服从。

  我国的
  僳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缔结婚婚的就是本氏族内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内的人。虽然这些地方曾遗存原始的转房习俗,但为数很少,演变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儿与父母同住的习俗。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节庆歌舞中可以自由结识,但婚姻缔结对象的选择却只能顺从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恋爱者只好以逃婚来实现自己的愿望。1949年后,包办婚姻逐渐转变为自由婚姻。僳僳族是个尚酒的民族,求婚时,以酒为礼,媒人斟酒给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据说僳僳族音节文字创造者哇忍波年轻进因家境贫寒,无酒求亲,新事一度搁置,后来幸亏舅舅送来了酒,才得以缔结姻缘。这酒显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种桥染。是传情达意的媒介。双方决定姻缘后,男方还要送上聘礼,由媒人作中介议定,以牛为象征性的名目,实际上往往以锅、酒、布、兽皮等代替,有贫寒者甚至无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婚后补送。送过聘礼,便选一个日子,男妇双方家人亲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为愿。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称“同心酒”,以此象征心与心相连,再难以分离了。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家庭宴请宾客,迎亲队伍带酒、馒头、猪肉和象征着光明和松明往女方家,队伍中必须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后,迎亲者邀众对歌跳舞,形成一种热闹的气氛。次日,新娘离家,多由母亲陪送,送亲队伍相随,有有还边走边歌,在男方家门口又要隔门对歌。新人进门,拜认公婆。此后欢宴宾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烧燃箐火。村人围火歌舞,常常酒酣歌畅,舞乐人乐,不知夜深。

  以前,彝族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及转房制等习俗。现在,彝族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无论自由恋爱或父母作主,均有说媒、订婚、迎亲、回门四个程序。彝族姑娘在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一般在15岁,就要举仔一种叫“陕拉尔”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女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谈情说爱了。这时姑娘要穿红、蓝、白、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拖地长裙,将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还要将童年时期穿耳的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过火把节、婚嫁丧事和一些传统的聚会进行交际。每当一方看中了自己的情人,就会主动去接近,并站在离对方不远处,拿出口弦弹奏,通过含蓄而流畅的音乐旋律取悦对方。而对方一经接到求爱的暗语时,也会迅速取出自己的口弦对弹。如此经过多次秘密交往,双方就约定时间,回去告诉自己的双亲。待老人许可后,择定一个良辰吉日,由男方家请一位长者,背上一坛酒,前往女方家去说亲。

  中国的朝鲜族是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陆续从邻国朝鲜迁来。在吉林省延边和东北各地定居。由于历史上朝鲜族和汉族长期友好往来,所以朝鲜族的风俗习惯,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外,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在婚俗方面汉族有些早巳废止了的婚俗,在朝鲜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着。如汉族原来实行的“六礼”习俗,在朝鲜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严格认真地执行。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中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的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的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国的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礼,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两次婚”不同。布朗族的两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习俗的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的“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的一种复合形式。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这个是世界各地的婚礼习俗:去看看很详细,我就不粘贴过来了~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5-12/30/content_3987974.htm
这个是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node_1817.htm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各地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而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也是千奇百怪,各有特色。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陆续从邻国朝鲜迁来。在吉林省延边和东北各地定居。由于历史上朝鲜族和汉族长期友好往来,所以朝鲜族的风俗习惯,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外,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在婚俗方面汉族有些早巳废止了的婚俗,在朝鲜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着。如汉族原来实行的“六礼”习俗,在朝鲜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严格认真地执行。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中国朝鲜族中向来有“南婚北丧”的说法。南,指“南道人”。即从朝鲜南部迁来的人;北,指“北道人”,即从朝鲜北方迁来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国的辽宁省和黑龙江一带,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一带。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礼,仪式繁杂而隆重。现在朝鲜族婚礼中,女嫁男娶同时进行。但在过去则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鲜语称这种婚份为“罕孔纳得里”《三国志)载:“高句丽人,其俗做婚姻,言语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户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傍顿钱帛。至生子已大,乃将妇归家。”这就是说,“罕孔纳得里”是一种“两次婚”婚俗。即先过“从妻居”生活,后过“从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两次婚”不同。布朗族的两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习俗的一种表现,即婚礼后新娘返回母家长期居住,等过了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来时要举行婚礼。而朝鲜族的“罕孔纳得里”则是“从妻居”和“从夫居”婚俗的一种复合形式。

满族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苗族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再来看看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习俗。

  英国:在传统的英国式婚礼上,新娘会手持象征好运的马蹄莲。若新人住在邻近教堂处,则要与观礼嘉宾步行进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满橙色的花。英国人的婚礼多在正午举行,随后安排午餐聚会,称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结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饰以碎扁桃仁,顶层有“诞生之瓶”之意,会保留至第一个婴儿出生。

  法国: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

  捷克:在捷克人的婚礼上,女傧相会把迷迭香的小树枝扣在宾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满及坚贞不变。礼成后,神父会在教堂外将新娘交与新郎,并训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对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过一段铺满丝带的路,新人的亲友要新人付款才让他们通过。

  苏格兰:传统的苏格兰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礼服,富于苏格兰特色的风笛声也会响彻整个婚礼会场。和中国人相似,苏格兰人还会放鞭炮以赶走不祥及邪恶之物。

  德国:德国人的婚礼则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到了婚礼举行之日,新人会坐由黑马拉的马车去教堂。而在婚礼举行的地方,会用红色丝带和花环封着出口,新郎须以金钱或答应举行派对作交换条件,才可以通过出口。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而在派对上,新人会被戏弄(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

  希腊:希腊的新娘子会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带进婚姻生活。希腊人喜欢在婚礼中跳传统的圆舞招待宾客。婚礼举行时,其中有一项程序是由诗歌班的领唱者训示新郎要好好照顾和保护妻子,新娘则会轻拍新郎以示尊重。新人会用薄纱包着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给宾客,以象征丰足和美满。

  意大利: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腊人的婚俗颇为相似,他们同样喜欢以传统舞蹈来接待宾客;此外,他们也同样喜欢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给参与婚礼的嘉宾,不同的是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着甘与苦。另外,意大利的新娘会准备好一个小袋子盛载现金和礼物。

  俄罗斯:俄国婚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说完祝贺辞并干杯后就把玻璃杯抛向天花板,环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将有美满的婚姻,这就有“岁岁(碎碎)平安”的意思。
  越南婚礼:长辈操办婚事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