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料: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0:43:48
一定是2005年的草原资料。

鄙视转载. 你可以去百度里查一下啊.打"2005内蒙古草原就可以了''

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反思

一、内蒙古是“人造沙漠”最多的省区
什么是沙漠?沙漠是指地表大面积的流沙堆积而言。通常科学界将流沙堆积分为三种类型,即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漠的危害,主要是其流动性所造成。
沙漠是在地质时期自然形成的,我国的沙漠主要是在第四纪更新世形成的。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60万至1万年)形成的。
在进入历史时期(从距今1万年开始)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原先没有沙漠的地方,也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沙堆积,被称作“人造沙漠”。“人造沙漠”是原中科院副院长、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祯提出来的,现在已被拉学界所广泛采用。
我国有几个大沙漠,它们是:
1.塔克拉玛干 33.76万km2
2.古尔班通古特 4.88 万km2
3.库姆塔格 2.28 万km2
4.柴达木盆地 3.49万 km2
5.巴丹吉林 4.43 万km2
6.腾格里 4.27 万km2
7.乌兰布和 0.99万 km2
8.库布齐 1.61 万km2
9.毛乌素 3.21万 km2
10.浑善达克 2.14万 km2
11.科尔沁 4.23 万km2
12.呼伦贝尔 0.72万 km2
除前4个沙漠以外,其余的8个均在内蒙古境内。这8个沙漠西起阿拉善,东到呼伦贝尔,断断续续地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其总面积为21.6万km2。新疆沙漠的总面积为40.32万km2,内蒙古仅次于新疆,其沙漠的总面积居第二位。
内蒙古的8个沙漠属于地质时期形成的只有一处,即巴丹吉林沙漠,其余均属“人造沙漠”。

二、“人造沙漠”的出现,与古代的战争屯垦有关
内蒙古地区在地质时期间是大海,被地质学家称作天山-内蒙古海槽。后来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海槽中出现了隆起,形成了陆地。最初的陆地是星罗棋布,后来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大块的陆地。这个过程就是古人所说的“沧海变桑田”。大海消失了,留下了许多湖泊,后来有些湖泊也变成了陆地。海水、湖水消失了,然而海底、湖底的沙子没有消失,被地质学家称作海相、湖相沉积,它就是沙漠的来源。海相、湖相沉积物,有的在风力作用下变成了沙漠,还有的被地表土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潜伏的沙漠沉积物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在风力作用下变成流沙堆积。导致地下伏沙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人类活动。
在更新世,曾多次出现冰期,即厚厚的冰壳将地表覆盖。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以后,由于气候变暖,冰壳融化,地表水非常充沛,森林、灌木、蒿草非常繁茂。于是,出现了内蒙古草原。水草丰美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等许多民族,都是在内蒙古草原上诞生、壮大,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对我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游牧民族创立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牧民族的壮大,与中原地区的政权逐渐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冲突和战争。为了防御游牧民族,从战国以来就在北方草原上修建长城,屯兵驻守。赵武灵王为了防御匈奴,“胡服骑射”,修长城。赵长城从代郡(今河北蔚县),至阴山西行,止于高阙(今内蒙狼山)。秦国在秦襄王时期修长城,西南起自临洮,斜穿鄂尔多斯,东北止于黄河之边的十二连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命蒙恬修长城,也在鄂尔多斯。燕国也在北部修长城,在今赤峰、通辽境内。
到了汉代,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下,在额济纳河沿岸、狼山以北,大兴安岭以南大修长城,汉长城的遗址至今可见。自汉代以后,长城的修建没有停止,明长城是最后的长城。
在草原上修长城、筑城堡、开荒屯垦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引起了流沙的出现。古代居延绿洲的消失,最有代表性。
屯垦造成伏沙出露,垦区废弃。从汉代垦区到唐代、西夏、元代垦区重心的转移。元末明初的战争,以断水攻城,造成弱水断流改道,使居延绿洲变成沙漠。

辽代移民开荒,造成西辽河流城生态环境退化,风沙之害十分严重,韩州被迫迁移。其最后的结果,是导致科尔沁沙地的产生。(清代后期草原垦荒也非常严重,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介绍了。)
三、20世纪“人造沙漠”的扩大
我们将“人造沙漠”的产生追溯到古代,目的是为了追本溯源,说明人类活动对“人造沙漠”的影响作用。我们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当代“人造沙漠”的扩大。
实际上内蒙古的“人造沙漠”,主要是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与这个时期草原大肆开荒有直接的关系。
20世纪后半叶,有两次影响重大的开荒。
第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引起的。在“大跃进”中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在中原内地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受此影响,内蒙古提出了“要实现饲料、粮食、蔬菜的自给,就必须开荒种地”。于是从东到西,在内蒙古草原上大肆开荒种地,“牧民不吃亏心粮”。
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中“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特别强调粮食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出现了边界冲突(珍宝岛事件)和领土争端,边界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粮食成为重要的战备物资。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深挖洞,广积粮”。1958年的草原垦荒,到此时更加广泛了。
这两次大垦荒,给内蒙古草原造成了空前的大破坏。我们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加以说明。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在1958年以前,只有白俄的零垦耕种,面积很小。1958年,呼伦贝尔建立了25个自营农场,成为国家垦荒的重点地区,到1962年末一共垦荒19.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滨洲铁路沿线,海拉尔市周围、三河道(根河、得尔布干河、答乌音河)两侧、南部边远地区。由于是机械化开荒,开荒的速度快,大面积的草场两三年就变成了耕地。20万公顷,占全国垦荒的8.6%。由于地表土壤层薄,地下的伏沙很快就暴露出来。由拖拉机牵引的双轮双铧犁,能够翻地30-40厘米,在土层薄的地方,竟把地下的伏沙翻出来。在风力作用下,很快在田间就出现了风蚀现象,出现了风蚀坑和流动沙丘。例如拉布达林农场,开荒不久田间就出现了厚达32厘米的粉沙。哈达图农场,田间出现了流动沙丘。此后,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垦荒的耕地后来大多被流沙覆盖,出现了流动沙丘。据1982年调查,沙丘高达5-15米。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此后即变成了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的主体,是在滨洲路沿线,也就是海拉尔河沿岸。由于河水的滋润,这一带曾是呼伦贝尔最好的草场,如今却变成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这种转化,很值得我们深思。
其它地区也大同小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能详细介绍了。
四、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和吸取
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沙漠之患。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知识,不了解地质构造。他们认为,只要长树长草的地方,就可以开荒种地。他们不知道草原地下多沙,更不知开荒垦种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而今天则不同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地质构造已经一清二楚。草原开荒开矿会带来什么后果,科学家们已经作过论证。然而破坏草原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2002年7月,我曾作为“绿色北京”的科学顾问到锡林郭勒草原考察。锡林郭勒草原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草场,与呼伦贝尔草原齐名。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马的原产地,唐代突厥人所乘的突厥马主要产在东乌珠穆沁的乌拉盖河一带。这种马个头不高,肥瘦适度,善跑,有速度快、耐久力强的特点,是骑兵中最好的乘马。只有良好的草场,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马匹。锡林郭勒的肥尾羊也相当著名,北京市场上的羊肉片,以锡盟羊肉片最畅销。
然而现在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种种威胁,令人担忧。
其一是草原垦荒。中央国务院早就提出要退耕还林还草,可是东乌珠穆沁的乌拉盖却仍在开荒,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只要交上一笔租金,便可以得到一块草场开荒种地。为了避人耳目,美其名曰叫乌拉盖开发区。开发区应以高新技术为主,如果是对高产品进行高科技加工,称之为开发区还可以。明明是开荒种地,却自称是什么开发区,名不符实。乌拉盖水草丰美,是东乌珠穆沁最好的草场。长期开荒耕种,后果令人忧虑,很可能出现沙漠化。其二是草原开矿办厂。在东乌珠穆沁草场上,近年出现了银矿、铁锌矿和造纸厂,不仅占用了大片的草场,而且工业污水严重地污染了草场,使牲畜中毒死亡,牧民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内蒙古是草原地区,适于发展畜牧业,这是内蒙古的产业优势。有些人有误解,认为只有工业、农业产值高,畜牧业产值低。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不管条件如何,也要开矿山、办工厂。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畜牧业为立国之本,例如澳大利亚,“澳毛”在中国市场上很走俏。内蒙古为什么不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占领国内市场,甚至销往国外呢?内蒙古的畜产品缺乏精加工,本地产的皮夹克销路不好,而江浙加工制作的却销路好。乳制品也是内蒙古的产业优势,目前仍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草原是内蒙古人的衣食之源,如果草原破坏了,退化了,沙漠化了,内蒙古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牧民不放牧,何以为生?到城市打工,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困难很多。
内蒙古沙漠的扩大,对华北平原构成了威胁。近年京、津、唐频频出现的沙尘暴,沙尘源主要来自内蒙古,来自内蒙古的阿拉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内蒙古草原本是防止沙漠南侵的绿色屏障,如今却变成了沙尘源,这个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过去人们缺乏认识,自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护内蒙古草原,防止草原进一步沙漠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看今天,还要看明天和后天。我们不要忘记了儿孙后代,不要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而牺牲了下一代人,下两代人的生活。要给后人留下草原,留下碧水蓝天!

一、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位于乌兰察布草原深处,距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40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一直延伸到旅游点.属国线景点,自1979年向中外游人开放以来,共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4万多人,国内游客20多万人次。

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马群,金色霞云的驼群和白云似的羊群在绿海中游动,骑马的牧人,手里拿者细细的套马竿,像矛头一样尖尖地指向天空。传统的蒙古包和现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辉,为格根塔拉草原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每年的8月份,是举办那达慕盛会的季节。格根塔拉旅游点每年8月15---8月25日,都要举办旅游那达慕,这个时候也是避暑的极好时光。

这里每年定期举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庙会,每月一次小型庙会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动,在祭敖包活动中,可见到蒙古族传统的摔跤,骑马,射箭等精彩竞赛。

二、希日塔拉草原

三、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地势高而平坦。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在广阔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没有黄土高原的深沟、墚、峁等地貌。除了大兴安岭和大青山山脉之外,大部分是平缓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声名远扬,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二是草场质量极好,割下来的草远销东南亚,三是盛产体格高大壮健的三河马和三河牛。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也并非仅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从自然区域来看,内蒙古大草原在中国北方的延伸很广,就如同蒙古族的分布一样。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要2005年的?可能是没有。

要2005年的?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