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电脑打不开淘宝网:介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16:47:01

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
蒙古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成立于1924年11月26日。领土面积 1566500平方公里,北与苏联接壤,东、西、南与中国交界。人口186.63万(1985),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此外有哈萨克人等。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新蒙文。首都乌兰巴托。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苏赫巴托尔'" class=link>.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 class=link>.乔巴山于 1918年末分别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组织地下革命小组,领导原中国外蒙古地区人民进行争取民族解放的活动。1921年3月1日在苏俄的恰克图成立蒙古人民革命党,并组织起以苏赫巴托尔为总司令的人民军司令部。3月13日又在恰克图成立临时人民政府,作为准备实行武装起义的机关。在苏俄红军援助下,7月8日解放库伦,击溃温甘伦白匪军,7月11日在库伦正式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新政府有封建主和上层嘛参加,保留以博格多格根为国王的君主政体,但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1922年,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废除农奴制,取消封建主的特权。对此,反动封建主极为不满,他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和白匪军,举行叛乱,并在1923年 2月毒死苏赫巴托尔。此后,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并大力发展生产,加强经济建设,使政权得以巩固,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基础。1924年5月博格多格根病死,6月13日,人民政府公布废除君主政体、成立人民共和国的决议。11月8日召开第1届大人民呼拉尔会议,26日通过蒙古第 1部宪法,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肃清封建主的经济基础,1929年起,先后没收世俗封建王公及部分宗教封建主的财产,使牧民阶级摆脱了对封建主的经济依赖。到30年代末,完成了摧毁封建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排除外来资本的民主革命任务,并于1939年 8月取得哈拉欣河战役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在中国和外蒙古交界地区进行挑衅活动,1939年 5月11日又派遣几万名士兵,配备坦克、飞机和大炮侵入哈拉欣河地区,蒙古军队在苏联红军支援下,同入侵的日军展开决战。同年 8月,彻底击败日军的侵略。1945年8月10日,蒙古向日本宣战,乔巴山率军与苏军配合,出兵中国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宣布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16日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工人、合作化阿拉特(牧民、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合作化农牧民的联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大人民呼拉尔其成员由选举产生,职权为批准宪法、颁布法律、批准国民经济计划等。大人民呼拉尔闭会期间,其常设机构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是大人民呼拉尔会议任命的部长会议。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行使审判权,国家检察长和地方各级检察长分别行使法律的最高检察权和地方检察权。执政党是唯一的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
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经济比较落后,相当原始的畜牧业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工业、运输、邮政均不发达,且无自己的货币。人民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40年后,经济有很大发展。自1948年开始,蒙古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1959年实现全国的农牧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截止1985年底,已执行1个三年计划(1958~1960)和7个五年计划,现正进行1986~1990年的第 8个五年计划。1985年的社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15.1倍,国民收入增长11.2倍农业和畜牧业有很大发展,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轻工、食品、燃料、采矿等工业部门。交通运输及邮电业也有相应发展。但外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又以苏联援助为主,对外贸易也主要是同苏联和经济互助委员会之间进行的。随着经济的增长,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普通教育已经普及,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事业也有长足的进步。
蒙古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加强和巩固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革命胜利后不久,就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后,蒙苏之间有关于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及经济和科技合作等一系列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1年10月加入联合国。1962年6月加入经互会。迄1986年底,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

这里介绍得很详细:
http://chinese.burgud.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7

蒙 古 概 况

国名:蒙古国 (Mongolia)

独立日:3月13日(1921年)

国庆日:7月11日(1921年)

宪法纪念日:1月13日(1992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旗面上的红色和蓝色是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胜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黄色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火、太阳、月亮表示祝人民世代兴隆永生;三角形、长方形代表人民的智慧、正直和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与协作;两个竖长方形象征国家坚固的屏障。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自然地理:蒙古领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有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溪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

人口:244.25万(2002年10月)。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语言主要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

行政区划:除首都外,全国划分为21个省。

简史:蒙古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

政治: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实行一院制,由76位成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权当选为国家大呼拉尔成员。1990年3月,第十一届大人民呼拉尔第八次会议作出决定,设立总统职位。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同大呼拉尔、小呼拉尔(大呼拉尔常设机构)三分形成新的国家体制的领导核心。执政党主席担任政府总理。1999年12月24日通过宪法修正案。

货币名称:图格里克(togrog)。

外交: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开始奉行“多支点”外交政策,即在与俄罗斯、中国两大邻国发展均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点加强与美、日、德等西方大国的交往,以获取外援发展经济。

与中国关系: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1960年,中蒙签订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ын,БНМАУ)是蒙古国在1924年宣布从中华民国独立出去后,外蒙古的国名。1946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获得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的承认(后在1953年,中华民国以苏联违反中苏友好条约为由不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宣称外蒙古乃中华民国的领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期间蒙古人民革命党一直是蒙古的唯一执政党。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蒙古国,并更改国旗国徽,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