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公益宝贝是正品吗:任意五首陶渊明诗的写作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3:25:02
摆脱啦,任意五首,20分拿走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4.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5.陶渊明的意义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精彩搜索

1.淡远潇洒的风格

本文语言平淡,意境清新。作者多用田家语,少涉及典故,只言片语,气象万千。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事件平常,语言平淡。惟其平淡,才能“载欣载奔”,重获自由;才能“引壶觞以自酌”,重享村居的无拘无束;才能“悦亲戚之情话”,重得闲适归隐之乐。也正是因为平淡,才会把官场看得分文不值。他对官居,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不再攀附显贵,也仅以“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何等藐视,何等潇洒!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一脉相承。

2.充满想像的浪漫情调

本文写于作者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浓墨重彩描写乘舟归家时的欣喜若狂,归后的村居生活的无限美好,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种种情状均以想像之笔出之,充满浪漫情调。

命子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其四∶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陶渊明是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县)人,或说他名潜,字渊 明,或说名渊明字元亮名渊明还是名潜各本互异,但据吴仁杰<陶 靖节年谱>考证:渊明所做的<孟府君传及<祭程氏妹文>皆自名 渊明,而二篇作於义熙年间。而晋书、南史及昭明太子记载他对檀 道济之言则自称潜,此事在宋元嘉时,所以可能他在晋时名渊明, 入宋后才改名潜,<宋书.陶渊明传>说他祖先为晋世宰辅,而耻 屈身后代。而且义熙以前诗文书写晋氏年号,但自宋永初以后,唯 云甲子而已。所以渊明改名潜可能是因为见到刘宋的政治黑暗,欲 有所「沉潜」而改名字的吧。

至於他的家世,「命子诗」中提到:他的祖先系出陶唐氏帝尧 之后。曾祖是有名的陶侃,是东晋有名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 因为平苏峻之乱有功而封为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担任过武昌太守, 以「心直行方」,闻名内外。父亲一说名逸,娶武昌名士孟嘉的四女为妻。父亲也曾做过太 守。但一来「陶」氏是微族,难与王谢等势家大族相提并论,二来 陶渊明这支不是直承曾祖陶侃爵位的嫡嗣,三来父亲因早逝,所以 渊明的生活自少年起便不好过。他在「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 ,逢运之贫,箪瓢屡空,絺綌冬陈」,絺綌是细或粗的葛布,是盛 夏才穿的单薄衣服,而今冬天还穿它,可见是贫无以为衣。但渊明 不为衣食的是否温饱所困,他的喜好读书或许可以使他暂忘形躯的 痛苦,因为他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我们可以想像,在环 堵萧然中,穿著鹑衣百结的短褐,身旁是空空的箪瓢,手中仍持卷 吟哦,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