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新店推广软件:少数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1:43:06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同海拉尔是什么关系?鄂温克族有些什么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等?请为我详细介绍一下,好吗?

呼伦贝尔,内蒙古的一个市(原为呼伦贝尔盟,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呼伦贝尔市,正地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距首府呼和浩特3500公里,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人口274万,管辖扎兰屯市,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满洲里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同海拉尔的关系:是一个下属区,海拉尔区.
鄂温克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26315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山河秀美。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而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过去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猎人

鄂温克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26315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山河秀美。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而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过去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多信仰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奉藏传佛教。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辉、伊敏河(布特哈)、莫尔格河(陈巴尔虎)和敖鲁古雅(额尔古纳)三种方言。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一说呼伦贝尔,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怦然心动的风情画:芳草萋萋,花朵艳艳,河流弯弯,牛羊成群,奶茶飘香,……其实,呼伦贝尔不仅仅有闻名世界的大草原,还有茂密的大兴安岭林海,有沃野万顷的嫩江平原,有我国两个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的满洲里。由于这里历史上曾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此被历史学家称为“幽静的历史后院”。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原来称呼伦贝尔盟,现改为呼伦贝尔市,首府设在海拉尔。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

“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成长壮大,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汽车在蒙古包前停下,热情的蒙古姑娘上前,在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系一条表示欢迎的红丝带,接着请我们到帐幕里喝下马酒。仪式后,站在高坡上远眺,大地像块巨大碧玉,与天际相连,莫尔格勒河在面前静静流淌。这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小河确是神奇,十多公里长的河道,由无数个连绵不断的“S”型组成。听说最有趣的莫过于沿河岸散步,走呀走,走不到尽头,辨不清方向,像是在原地绕圈,又仿佛走进了迷阵。

就在我这个“三流”的摄影师在研究怎样拍好曲水河时,我的同行已骑上马在草原上嬉戏了。几个马术好的,放松缰绳在草原上风驰电掣地奔驰着,真是畅快淋漓。

蒙古族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俗称马背上的民族。看吧,蓝天白云下,牛羊在悠然地散步,骏马奔驰起来,牧民们挥舞长鞭,引吭高歌,那极度具张力的长调充满着自豪和喜悦。

骑够了、玩够了,肚子也饿透了。我们刚到时,已向主人预订了全羊大餐。跑到厨房一看,几个蒙古小伙子正在杀羊。蒙古兄弟“杀羊”有三大特点——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杀羊速度快,充分显露出草原人的淳朴与豪放。一个蒙古姑娘为我们每人发了一把小刀,我们围在桌子上准备“战斗”。羊肉一上桌,我抓起一块就啃,把肉吃得差不多了,就用刀割、刮、挖,把连着骨头的肉都一点点吃光。这里的羊肉确是太鲜嫩了。正当我埋头狼吞虎咽时,一阵悦耳的歌声在耳边响起。只见一个蒙古小伙子弹着马头琴,一个姑娘提着酒壶端着酒,唱着动听的酒歌向我们祝酒。轮到我喝酒时,看到碗中只盛了一点点,最多只是半两,就端起碗,一口气连喝三碗。这可闯祸了,蒙古姑娘围着我继续唱歌,要我再来三碗。原来,在牧民家作客,你不会喝酒,就坚决一点不喝,他拿你没办法。如果你喝了,并喝得痛快,他就非让你喝醉不可,他们认为这样才不会怠慢客人。没办法,我只好再喝了。可一看这酒碗,不得了,这次的酒比第一次的酒多了一倍多。我本来是不能喝白酒的,但是为了尊重主人的习惯,我硬着头皮把这一大碗酒喝了下去。这酒一下肚,我就昏昏然,本来想拍一些唱歌敬酒的照片,也力不从心了。

在呼伦贝尔草原,离开了国道就没有什么公路了,我们的汽车沿着牧民勒勒车走过的痕迹行驶在夏日的草原。车窗外,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此情此景,我才真正体面会到腾格尔那一曲《天堂》的含义。

在一个小山包下面,我们遇到一位骑马牧牛的老人。大家骑上老人的马,以牛群为背景照个不停。临走时,我拿出50元钱给老人略表谢意,可是他坚决不收,说:“我借马给你们骑是一种情义,不是交易。”这话说得我脸红红的,最后我还是把随身带的两包香烟送给了老人。

离开可敬的蒙古老人后,我们的车转到301国道北行,往满洲里进发。公路在漫无边际的草海里向前延伸,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滴翠。眼前的万绿丛中忽然出现了“一点白”,原来前方的公路边有一群雪白的绵羊。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与羊群合影时,从远处的蒙古包跑来一个领着孩子的蒙古妇女。有人说,这肯定是跑来收照相费的。待母子俩跑到我们面前,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们说:“赶路辛苦了,到我家喝碗奶茶吧。”唉,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婉谢她的好意后,我把自己戴着的太阳帽送给了小朋友。

约一小时后,我们看到公路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是界河,对岸就是俄罗斯,很快就到边城满洲里了。作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显得宁静祥和而又生机勃勃。登上天桥极目远眺,只见市区四周满目碧绿,犹如绿色的大海翻腾着绿色的波浪,连绵起伏的群山和丘陵把边城紧紧拥抱在怀中。向西望去,可以看见一些风格独特的白色房屋,那就是俄罗斯小镇贝加尔斯克。在满洲里的互市贸易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商人与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摩肩接踵。我们打着手势向俄国商人购买商品,如同置身异国。

到达呼伦湖已是中午,我们到湖畔的一个餐厅吃呼伦湖全鱼宴,每道菜都是用呼伦湖产的活鲜鱼做成,那份新鲜与自然,简直无与伦比。

站在呼伦湖边,只觉得像是站在浩瀚的大海之滨,湖天一色,一望无际。绿野平铺,远远地送来阵阵清风。呼伦湖是质朴、纯真的,同呼伦贝尔草原一样,有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美。

在呼伦贝尔,除了满目如画的风影,我们也参观了记录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海拉尔要塞遗址,体验到与其他景点迥然不同的感受。

大草原一如既往的繁盛。这丰沃的土地,在多年以前就是鲜卑、契丹、女真等部族奋力争夺的地方。这平静的草原上,曾有过无数次征战,无数人为它流血奋战。但草原却是如此包容,在一派风和日丽下,草原将所有的历史都纳入坦荡无垠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