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好不好:划分春秋与战国时代的标准是什么?区分两者的社会制度的依据又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08:47:04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事情又总有其不同;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载,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即周元王),从他的朝代记起,便于陈述史实。

社会制度没有大的改变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事情又总有其不同;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载,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即周元王),从他的朝代记起,便于陈述史实。

社会制度没有大的改变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在三家分晋,曾经是春秋霸主的晋国被分裂称魏/赵/韩三国,导致秦/齐/楚/燕/魏/赵/韩战国七雄的形成.春秋是奴隶制,春秋到战国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到战国后期是封建制形成.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制度的形成标志可能不很明显,比如商鞅变法,改革了奴隶制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新制度

标准不一:
说法1:只是周天子换了一个年号
说法2:韩,赵,魏三家分晋

我先答一下,晚上再来好好答,否则找不到这个问题了

继续回答,上面关于春秋战国分期年代的问题我觉得答得很好,但是春秋和战国,从社会发展史角度来看,春秋时代是奴隶社会瓦解时代,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代,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春秋向战国的发展,是原始血缘城邦国家向统一的君主集权官僚制国家的发展,原来的血缘政治被地缘政治所取代,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国家组织形式和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的专制通过加强血缘纽带联系来达到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的目的,而西方国家则是建立在血缘氏族的废墟上的,所以说,战国时代新的官僚制国家的出现,恰恰是对西周最成功的政治实践——宗法制度的最大挑战,开始自春秋晚期的大夫执国命标志着宗法制度既得利益阶层的最下层开始试图夺取最高权力,宗法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结束战国乱世的秦全面否定了宗法分封制度,与此同时,已经深入人心的中华文明的伦理价值观面对封建官僚集权国家的出现,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所以自汉以后,中国的君主都开始奉行阳儒阴法的路线来治国,这不能不说是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巨变给历代统治者留下的最有意义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