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book管家:教科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19:03:37
教科书上不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吗?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比不上美国的,却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比美国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超前?????

很简单啊,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也要适应生产力,而中国却未完全符合,当然比不上美国啦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现的。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这个结果表示为 1+2。这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

“歌德巴赫”猜想与楼住的话题根本无关。“歌德巴赫”猜想是一数学领域中的猜想——
当年歌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提出这么两条猜想: (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 (2)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能分成三个素数之和 很明显,(2)是一的推论 (2)已经被证明,是前苏联著名数学家伊·维诺格拉多夫用“圆法”和他自己创造的“三角和法”证明了充分大的奇数都可表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就是著名的三素数定理。这也是目前为止,歌德巴赫猜想最大的突破。 在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中,还提出过这么个命题: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素因子不超过m个与素因子不超过n个的两个数之和。这个命题简记为“m+n” 显然“1+1”正是歌德巴赫猜想的基础命题,“三素数定理”只是一个很重要的推论。 1973年,陈景润改进了“筛法”,证明了“1+2”,就是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陈景润的这个证明结果被称为“陈氏定理”是至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的最高记录.最后要证明的是1+1

至于楼住的问题,是因为生产力(经济)决定生产关系(政治),生产关系(政治)只对生产力(经济)起反作用。中国因历史原因,起决定因素的经济起步太慢,发展程度远及不上美国,因此无论政治制度怎样再好,发展程度也不可能短时间改变。

现实一点吧!不要相信什么主义了,用你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发现教科书的话是错误的,那只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质来写的,去看看美国的教科书就能分析出来了

目前,最高答案是陈景润的1+2,还没人算出1+1.
我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