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7号线:白居易的遭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8:02:40
帮帮忙吧

我们再来看看白居易。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是元,白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课本中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便是其最为优秀的作品。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来结构全文,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情感,遗憾之情的投射。诗的开篇写玄宗好色废政,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长恨"的原由,包含了一定的讽刺意图。随后写了玄宗逃蜀,杨妃身亡,诗情即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回环往复,层层渲染,流利而又镌永,几乎字字珠玑。诗的最后一段,笔锋再转,杨妃竟在缥缈的仙境中出现,净化为一个理想中的女神。然而,"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难以实现,那么剩下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所以作者最后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戛然而止,将刻骨的相思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讽喻诗的成就,白居易的闲适诗也有不小的成就,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以其平易的语言风格,淡薄悠闲的情调,屡屡为后人所称道。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形成这种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张,显然和白的身世遭遇是不可分开的。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年少时生长于安稳富足的家庭不同,他小时候因避战乱,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也象这一时期的其他文人一样,对参政有极高的热情,屡次上书,指陈时政,锋芒所向,达官贵人为之色变。元和六年,因母丧而回乡改制。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对整个人生进行了思考,佛道思想开始占上风,对政治的热情开始减退。接着,白居易被贬,使其更坚定“独善其身”的道路。后虽又重回朝,但已无原先的热情,闲居与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会昌六年卒。
白居易早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讽喻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这同白居易的早年积极参政有关,正因为对政治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才会注意到租税,进奉,宫女,宦官等方面的事物,才能写出这些讽喻诗。也才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主张。到后来,随着政治热情的减退,他逐渐由写实通俗转向为君为民而作,他的《秦中吟》诗歌便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到了晚年,他由于淡薄名利,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平易悠闲的闲适诗,诗歌中处处流露出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和归趋佛老,效仿陶渊明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