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高跟鞋的女孩简笔画:谁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八月中旬盛行什么风?为什么?详细点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9 11:42:44

长江三角洲地区八月中旬盛行东风

八月属于夏季
夏季在太平洋上形成太平洋高压
风从太平洋吹向大陆内部
而高压中心大概是在夏威夷地区
相对于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该是东风

长三角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作者: 王瑾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上海气候中心徐家良、柯晓新、周伟东三位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地区的气候变化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生态气候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可能影响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研究发现,过去50多年来,长三角城市地区气温在升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趋势越加明显,90年代上海、南京、杭州三地的年平均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0.9℃,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了0.6℃,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0.9℃;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在冬季,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1.1℃,冬季平均最高气温上升1.O℃。

长三角城市地区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年际间的变化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最少,90年代最多;以夏季降水增多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增加200毫米;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气温的持续上升,有暴雨出现日数增多的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地区日照时数持续减少,近50年日照时数总共约减少了300小时左右,其中以夏季减少的幅度为最大,减幅达22%左右。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城市气温的上升,上海市区与远郊的年平均气温差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0.3℃-0.5℃;增大到近几年的1.5℃—1.6℃。城区高温、暴雨出现日数比郊区明显增多,日照时数、低温出现日数比郊区明显减少。

除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外,长三角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剧了城市气温的升高,使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显现,同时又使城市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而这些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又对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气候变暖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加剧了电力供给紧张的状况,长三角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去年夏天均出现严重缺电问题,而这其中由于受高温热浪天气影响,市民空调用电的负荷达到800万千瓦。而空调的使用,热量的搬迁使室外环境气温进一步人为的上升。

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又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据专家估计,到2006年,江苏、上海和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将分别上升13毫米、22毫米、28毫米;到2013年,长三角区的江苏、上海和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将分别达27毫米、45毫米、55毫米。上海由于大量地下水抽取和高层建筑群的建设导致的地面沉降,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还要增大,使得目前上海防洪(潮)标准大幅度降低。其结果会导致长三角地区海岸区遭受风暴影响的机会增多,程度加重。

全球变暖及长三角城市群附加的城市热岛效应,使得与之有关的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高温热浪、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从上海近50年暴雨、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的统计分析来看,自90年代以来确有增多的趋势,这意味着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抗灾减灾所需付出的代价相应增力。

除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外,气候变化还将使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可能性增大,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客观上为传染病传播流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大大增加了传染病大流行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