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z11最新系统:请解释“合范法” “失蜡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1 00:59:23
是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合范法与失腊法都是古代就早已发明的的金属铸造技术,合范法出现最早,使用也较为普遍,失腊法是后来才出现的,一般用于铸造一些形状复杂、要求极为精密的器件。

所谓合范法,是指铸造用的“范”不是一体的,而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制作铸件时合为一个整体,固定住,浇铸铜液,冷却后再分开。

举个例子,古代通行的铜钱,圆形方孔那种,就是采用合范法铸造,首先你要找一片结实的木头,纹理细密那种,切割成大小、厚薄合适的圆形片状。在正面刻上预定好的文字,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刻的精细一点哦;在背面可以按照要求不刻字或者刻上什么“当五”、“当百”、“当千”,以及一些什么月牙符号,刻好后,用搅拌并长时间揉制好的泥做成方块,表面抹平使之光滑,用刻好的木模一面印上去,使泥块上出现清晰的字迹,半个范就做好了,再用另一块泥块印制木模的另一面,两块范都完工了,用小刀在范的印迹上向边缘切出铜液进入的孔道,也就是铸孔,凡的初步制作成功了。下一步将范阴干,注意不可以急着用炭火烤干,容易产生裂纹,即使烤干也要用干草生火来烤,而且要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操作,否则还是容易裂开,那样的话等到浇铸的时候你就哭吧。因为铜钱是大量的重复铸造件,为了延长范的寿命,我们还要把它烧成陶质,把阴干的范入窑烧制成陶块,就成了质量精良、寿命较长的陶范了。

开始铸造,将两个陶范合为一体,注意要严密的对合,不要偏了哦,所以工匠们事先都会在范上作记号,以便于合范时准确定位,合好后用麻绳或皮带捆绑结实,捆绑材料一定要耐受高温,断了就完蛋了。铸孔朝上,把熔化好的铜液缓缓浇入铸孔中,速度要合理,流液要均匀,太快容易产生气泡,太慢容易凝结。千万不要中断,要一次性浇铸完成,中断了就算失败了。

浇铸完成后,静候冷却,冷却完成,解开捆绑物,用小木槌轻敲范体,将之分开,铜钱就出现在你面前了,再用精细的小锉把铸孔留下的细小柱状物及其他瑕疵去掉,大功告成!

当然,古人更聪明,为了提高效率,一对范上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印迹,铸造时每范可以出成品铜钱十几枚或几十枚。

所谓失腊法,是用于铸造一些形状极为复杂,要求非常精密的器件,这种方法出现的比合范法要晚,但是在我们中国,还是很早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不断完善,汉代时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要铸造的器件可能形状太复杂,很难制作合范,就用一块蜡,精心刻制成铸件的形状,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刻好后,用泥完全包裹住,做一个整体的范,留一到两个铸孔,阴干,然后精彩部分就到了,入窑烧制,腊受热会融化,由铸孔流出,一点也不剩,外面的泥范就被烧制成陶范,范完工了,再按照常规的浇铸方法,浇铸完毕,冷却,用小木槌轻轻敲碎陶范,精美的铸件就诞生了。

失腊法工艺可以铸造出极为精美的器具,但是范基本上是一次性的,所以人们有时为了批量生产,会先制作一个生产腊模的模范,用蜡铸造大量腊模,再把腊模包裹泥,做成陶范,大量铸造。

现代生产工艺中失腊法仍然是常用的,例如前苏联马卡洛夫9×18mm手枪,它的击发机形状较为复杂,机械加工很难,因为单纯的金属切削会很费工时,成本居高不下,后来采用失腊法铸造,成本很快降下来了。